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懂沟通的人自带分寸感

我有一对闺蜜,我们彼此无话不谈,却因为一次聚会,关系渐渐淡了。起因是朋友说起她俩关系真好,一个闺蜜说:“那当然,我俩是互补型。我智商高,情商低;她相反,尤其一谈恋爱,她智商就是负数。唉,就你那男朋友,那么不上进,我肯定是看不上的。”看得出来,这位朋友情商确实是低,智商也存疑。

可想而知,另一位闺蜜听了,脸色肯定不好看。

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的朋友,说一句“我这人就是情商低”“我说话直,你别介意”,之后说话就不顾场合、没有界限。事实上,人和人的关系再好,有些事也不能随意评价,比如智力、情感、工作状况、对方的孩子等。随意评价,你就是越界了。这就涉及沟通的边界问题。

建立好沟通边界很重要

“边界”是心理学上的概念。我们都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我”不是“你”,“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他”。这个区分“你”“我”“他”的不同之处,就是边界。因为我们不同,所以沟通要有边界。

我们在物理边界上很明确:有人闯进你的家里,或者抢走你的东西,你第一反应是反抗或者报警,因为他侵犯了你的物理边界。但是对于心理边界、沟通边界,很多人比较模糊:有人让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或者在言语上让你受到伤害,你会怎么办?

你可以在言语上反击回去,但是这种反击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被视作不礼貌,于是许多人会选择忍让、顺从,甚至有人可能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感到不舒服,也不了解自己是不是有诉求。

在人际沟通中,建立好沟通边界是尤为关键的一点。

我们说过,沟通之所以复杂、捉摸不透,是因为涉及人。我们面对的是自己和他人的一个动态的利益平衡。

很多人在沟通中容易感到“被强迫”“不舒服”,是因为他们在别人与自己之间有这样的纠结权衡:顾及一方,好像另一方就会受到冲击,于是通常会有一方隐忍,以保全更长久的关系。长此以往,隐忍的一方必将爆发或离开,对双方关系造成不可弥补的创伤。

比如,长时间加班后,领导又安排了新任务,员工不想做,但在实际沟通中又勉强答应下来;妻子和丈夫看似恩爱,可是丈夫总觉得受到了妻子的控制,妻子又觉得丈夫不坦诚;女儿很爱母亲,却总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受到母亲的指责,让她感到很沮丧。

如果能在人与人的沟通中划定好边界,这一切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因为你一旦划分清楚了你和他人的界限,你就知道在沟通中,哪些是“别人的问题”,哪些是“我的问题”。别人的问题,你无法控制;你的问题,则由你掌控。

这样一来,你会发现在沟通中是有选择的。就拿丈夫和妻子的例子来说,如果划定某些隐私是在丈夫的个人边界之内,那么即使妻子强迫丈夫坦白,丈夫也有权说“不”,而妻子也应当尊重。只是这个界限在哪里,需要夫妻双方互相磨合。

如何划定沟通边界

你可以先围绕自己画一个圆,这个圆就是你在人际沟通中的个人边界。它区分了你和外部世界,也划定了在沟通中让你感到安全的范围。

具体来说,圆以内是你的个人空间,他人能否触碰,由你自己掌控;圆以外是外部世界,他人可以触碰,不受你的掌控。在这样的基础上,你就可以界定哪些是在圆圈内的你的隐私,你有权利对某些人打开,也有权利不和人分享;你可以界定哪些是你的事情,这样,别人的事情你再想帮忙,也知道可能会爱莫能助;你还可以界定哪些是你自己的情绪,哪些是别人的情绪。当别人挑战你的界限时,你可以调出这张表,告诉自己:他已经侵犯到我了。也许你还没有能力不受别人的侵扰,但起码你已经有了边界的意识,这是建立自我边界的基础。

你可以试着画一张属于你的个人边界图,界定一下你的隐私、属于你自己的私事、你的情绪等。

个人边界

在人际沟通中,如果能建立好个人边界,你会更有确定感——别人侵犯了边界,你能理性判断“他越界了”,进而解决问题,而不是莫名的委屈、愤怒;如果触及他人的边界,你也知道不能随意侵犯,继而把握好沟通的分寸。

边界问题在所谓开玩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有不少人开玩笑不懂得轻重,对别人造成了伤害还不自知,就是因为边界意识不强。反过来,如果有人风趣幽默,谁都愿意和他沟通,那他一定非常擅长把握言语往来间的分寸。

幽默本质上是一种假性攻击。你一定有过和人玩闹,互相胳肢的经历。如果手太轻了,对方感受不到“威胁”,起不到效果;如果手太重了,就变成打人了。中间这个“度”,非常重要。

这种分寸拿捏的背后,是能够敏锐地觉察到自己和他人的边界,用好边界,也尊重边界。

如何用好沟通边界

在幽默沟通中有一个概念:边界弹性。这个概念在日常沟通中一样适用。

我们在不同的关系中,沟通的边界弹性是不一样的。关系越亲密,你和对方的边界弹性就越大。你们在各自的边界范围内,可谈的越多,容错率也就越大。比如,在亲密关系中,哪怕对方偶有越界,你也可以接受;但如果是陌生人,触碰了你的边界,你的感受就会很不好。

注意到边界弹性,能帮助你把握好沟通边界,和他人建立起健康的沟通关系。

常见的边界关系

由近及远,我们将边界关系分为以下几类。

1.亲密关系:把握沟通边界,让爱情保鲜(边界弹性=5

亲密关系中的沟通边界最为微妙。一方面,边界弹性最大,意味着你可以适度冒犯。因为有时候稍有越界,反而能增添情趣。但是另一方面,两个人即使再亲密,也是不同的两个人,不同的人之间就需要有边界。

这段话看上去像废话,但在实际沟通中却很容易被忽略。我们经常听到恋人、伴侣之间说话不注意,口不择言,也经常看到爱人之间互相捆绑、不留空间,比如女朋友追问男朋友的感情史,丈夫追问妻子正常的社交往来。亲密不等于无间,越是亲密的关系越容易受伤害。

因此,亲密关系间的沟通边界,更像是对双方的保护,不是毫无保留才是真心相待。尊重对方的界限,你们的爱情才能保鲜;尊重自己的界限,感到不舒服时,你有权利说“不”。

2.家庭关系:把握沟通边界,提升你的幸福感(边界弹性=3~4)

成年人与父母、长辈的沟通,几乎是所有沟通关系中最难的。因为在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父母与孩子的边界几乎是重合的,孩子想要了解外界、确定自己的位置,完全由父母引导。而随着孩子逐渐成年,他们开始自己划定边界,需要与父母分离,这时候要把曾经重合的边界分开,建立新的边界和位置,相当困难。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和父母间的边界弹性也逐渐减小。比如,小时候觉得被要求穿秋裤是正常的,成年之后,“穿秋裤”成了表达抗议的出口,“我妈觉得我冷”也被翻来覆去地讨论了好多年。这种不断变化的动态关系,使得家人间的沟通越发复杂。

但是好在家人间的边界弹性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关系纽带也相对牢固,经得起试错。如果能把握其中的关键,家人之间的沟通状态会慢慢得到调整。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会在本书的后续章节与你分享,比如如何从根源上和家人建立好沟通边界,如何避免误解,如何用幽默的方式缓和气氛,等等,这些都能帮助你提升家庭生活的幸福感。

3.职场关系:把握沟通边界,在职场中受欢迎(边界弹性=2)

在职场关系中,沟通的边界弹性相对较小,这意味着你和领导、同事、合作伙伴之间要格外注重职业化,即在沟通中尊重彼此的界限,不触碰对方的禁忌。同时,由于职场关系的边界弹性小,如果在沟通中发生过火越界,职场的容错率也是很低的。

特别要注意的是,职场中往往存在上下级或者强势与弱势的不平等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让自己说话有底气,就需要与他人建立起平等的沟通边界。我们在公司中总能看到两类人:第一类人,同事、领导有什么事,都是他在帮忙,但他的付出与收益似乎并不成正比;第二类人,只做好分内的事,但是领导同事都欣赏。

很多人会认为,能够轻松搞定领导的一定相当会处理关系,但事实上,任何一种结果都是平日里无数微妙的沟通互动带来的。一味地讨好换不来欣赏,平等的边界才能让你成为人格完整且值得被尊重的人。

4.社交关系:把握沟通边界,自如打开局面(边界弹性=2)

当代社会正处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在社交关系中,你与遇到的朋友沟通的边界弹性是不确定的。有的人性格随和,接受度高,你们沟通的边界弹性就大一些;有的人为人谨慎,不易亲近,你们沟通的边界弹性就小一些。

那些在社交聚会中跟谁都聊得来的人,往往擅长在短时间内把握住不同人的交流边界。你和一个人沟通很舒服,是因为他能够照顾到你的谈话感受,也明白跟你谈话的禁区。有幽默感的人,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敏感度,能够迅速判断当下沟通场景的氛围,以及沟通对象是紧张还是放松,从而调整跟对方谈话的策略。本书后续章节会与你分享一些技巧。

5.陌生人关系:把握沟通边界,扩大你的影响力(边界弹性=1)

这里说的陌生人关系,主要是指你在公开场合可能遇到的沟通关系。这在熟人社会中可能很少需要专门阐述,但在当今社会,能够和陌生人做好沟通,向更多人传递你的观点,已经成了一个人输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比如,登台演讲、会议发言、论坛分享等,这些都是你展现自我、建立影响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你希望表现得体,就要把握好正式场合的沟通边界。其中的难点不在于不触碰边界,而在于能够敏锐地感知到,眼下的场合哪些话是大家有共鸣的,哪些话是不合时宜的。巧妙地抓住现场的共鸣,能让你的讲话更有魅力。

然而,不管在任何场合,或面对任何对象,我们都需要明白,我们沟通的目的并非讨人喜欢。因为,当你把目的设置为“讨人喜欢”的时候,你的重心就已经放在了别人身上。没有自我的人,是不会跟别人建立起稳定可靠的关系的,这其中也包括你的上司。

当然,不刻意讨人喜欢,并不代表我们就要傲慢自大,不停地表达自我。相反,如果你发现有人在不停地表达自我,这恰好说明他的自我非常孱弱,需要被人看到。沟通技巧是“术”,做人方式是“道”。有边界,有自我,有分寸,有魅力,是我们在沟通这件事上给自己设置的终极目标。 9FGJa8hniSIk1hWH063LrmWcvenQhVclA2uHCFyeqNKdDSpw1vVdXoTCIm3Wc7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