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版前言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讨论很多问题,比如原子、恒星和星云是怎样构成的,比如熵和基因是什么东西,它们是否能令空间发生扭曲,还比如火箭收缩的原因等。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讨论许多其他同样有趣的事物。

在现代科学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实和理论,我想将它们收集起来,并且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将今天科学家们所看到的宇宙的总体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毫无疑问,这项计划所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如果每个故事、每处角落都必须详细地讲述一遍,那无论我怎么做,这本书最后都会变成一套有许多卷的百科全书。所以,我打算化繁为简,只选取其中一些主题来讨论。这些主题简要地涵盖了基础科学知识的所有领域,并没有什么遗漏。

不过,在这本书中,对这些主题的介绍会有某种失衡,比如有些章节简单易懂,就算是孩子也不会有什么疑问,而另一些章节会略显晦涩,要想完全理解,就必须集中所有注意力去研究。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在选取书中主题时,我看的是它重不重要、有不有趣,而不是它够不够简单。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希望在阅读这本书时,哪怕是那些对基础科学知识没什么了解的人,也不会遇到太大困难。

大家应该已经发现了,本书后半部分对“微观宇宙”和“宏观宇宙”进行了讨论,但在篇幅上,后者要比前者短得多。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太阳的诞生与消亡》( The Birth and Death of the Sun )和《地球自转》( Biography of the Earth 两书中,我已经对与宏观宇宙有关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不想再重复这一方面的内容,否则很容易因枯燥乏味而令读者感到厌烦。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只是像平常那样,对行星、恒星和星云世界里的物理事实及事件,还有支配它们的客观规律,进行了一下简要的论述。当然,我也会对一些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这些问题无一例外,都是随着近几年科学知识的发展而逐渐明晰起来的新问题。在这些新问题中,有两个方面的新观点最为吸引我的目光。一个是巨大的恒星爆发,也就是所谓的“超新星”,是由物理学中已知的最小粒子——中微子——引起的。另一个是新的行星形成理论。在此之前,大家普遍认为行星的诞生是因为太阳与其他恒星发生了碰撞,但新理论却完全摒弃了这一观点,反而对康德和拉普拉斯那几乎被世人遗忘的旧观点大加肯定,甚至使其重新确立起来。

在此,我要对很多艺术家和插画师表示感谢,因为这本书中有许多插图正是以他们的拓扑变形作品为基础的(见第三章)。我尤其要感谢玛丽娜·冯·诺伊曼(Marina von Neumann)。这位年轻的朋友总是说,无论在哪个方面,她都比她颇负盛名的父亲要懂得多。当然,只除了数学。她认为她的父亲在这方面倒是能和她打个平手。她在看过这本书的部分手稿后对我说,里面有很多东西她都无法理解。原本,我写这本书是打算给孩子们看的,可因为她的这句话,我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并转而将它写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乔治·伽莫夫
1946年12月1日 Qx/T1dXSsjli4LuMaCGI6OHMPIANNJz7Uw2TVa/KPjZUrqH/cFlM5ua0AOKwXbP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