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合理选择材料、正确进行热处理是提高齿轮承载能力,实现其传动功能,延长齿轮使用寿命,保证其可靠运行的基础。

近30年来,我国齿轮热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上最先进的热处理技术、装备优先选择在齿轮制造大国的中国上市。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工艺、管理、基础材料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纵观当代齿轮热处理技术的发展,不难发现:齿轮渗碳及其相关配套技术及装备现状,无不围绕着提高质量、减少变形和节能降耗三个问题的稳定持续改善而发展。为此,我们应以稀土催渗技术为突破口,发展效率高、能耗低、碳排量少的低碳热处理技术;通过应力的合理释放和变形量的提前预留,达到最终零畸变的精确热处理技术;基于材料微观组织控制,提高材料性能。同时结合国情发展Cr-Mn-Ti系钢代替Cr-Ni-Mo系钢,如17Cr2Mn2TiH齿轮用钢代替17CrNiMo6(17Cr2Ni2MoH)、20CrNi2Mo(4320H),辅以稀土催渗技术,其硬度、强度完全相同,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目前,国外在汽车上广泛采用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其具有质量轻、耐磨性好、强度高、噪声小、成本低等特点,应予以大力推广。

为满足教学、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使产学研一体化,我们编写了本书。在编写时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张国瑞教授,同济大学归正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崔建昆、麦云飞教授,江苏上齿集团董事长张焰庆,同行专家唐雪峰、朱江华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该书内容广泛,笔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兔,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PkQTwpgvzHcjZ8y6Q47A9jgmfjB7cIEuszHiV3iURGxr8f194gaj+XD8236Zuk9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