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时,螺栓与螺母的螺距是相等的,但受工作载荷时,螺栓受拉,螺距增大;螺母受压,螺距减小。螺栓与螺母的螺纹牙咬合在一起,伸与缩的螺距变化差主要靠旋合各圈的螺纹牙的变形来补偿,如图1-20a所示。紧靠支承面处第一圈螺纹变形最大,因而受力最大,其余各圈(螺距 P )依次递减,旋合螺纹间的载荷分布如图1-20b所示。旋合圈数越多,受力不均匀程度越显著,到第8~10圈以后,螺纹牙几乎不受力,因此采用圈数过多的加厚螺母,并不能提高连接的强度。
图1-20 螺纹牙的受力
解决办法:降低螺母的刚性,使之容易变形;增加螺母与螺杆的变形协调性,以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
1)悬置螺母:如图1-21a所示,此结构减小了螺母的刚度,使螺母的螺纹牙随螺杆的螺纹牙也受拉,与螺栓变形协调,使载荷分布均匀,可提高螺栓疲劳强度40%左右。
2)内斜螺母:如图1-21b所示,减小螺母受力大的螺纹牙的刚度,把力分移到受力小的螺纹牙上,载荷上移、接触圈减少,可提高螺栓疲劳强度20%左右。
3)环槽螺母:如图1-21c所示,减小了螺母下部的刚度,使螺母接近支承面处受拉且富于弹性,可提高螺栓疲劳强度30%左右。
4)内斜螺母与环槽螺母结合而制造的新型螺母:综合了二者的优点,可提高螺栓疲劳强度40%左右。
5)螺栓与螺母采用不同材料匹配:通常螺母用弹性模量低且较软的材料,例如钢螺栓配有色金属螺母,能改善螺纹牙受力情况,可提高螺栓疲劳强度40%左右。
图1-21 几种均载螺母的结构
当螺栓所受的最大应力一定时,应力幅越小,疲劳强度越高。如图1-22所示,在总拉力 F 0 一定时,减小螺栓刚度 c 1 或增大被连接件刚度 c 2 ,都能达到降低应力幅的目的。但是,预紧力也应相应地增大。
图1-22 减小螺栓应力幅的措施
工程上减小螺栓刚度 c 1 可采用的措施有:采用细长杆的螺栓或柔性螺栓(即部分减小螺杆直径或中空螺栓)、在螺母下边放弹性元件等。如图1-23所示,在螺母下边放弹性元件就相当于起到柔性螺栓的效果,可达到减小螺栓刚度 c 1 的目的。
工程上增大被连接件刚度 c 2 可采用高硬度垫片,如图1-24所示。
图1-23 螺母下放弹性垫片
图1-24 采用高硬度垫片
螺纹牙根、收尾、螺栓头部与螺栓杆的过渡处等均可能产生应力集中,采取加大过渡处圆角的措施,可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20%~40%;在螺纹收尾处采用退刀槽等都可以减小应力集中。目前,航天、航空用的螺纹采用新发展的MJ螺纹,就是采用增大牙根圆角半径的方法减小应力集中的。
高强度钢的螺栓对于应力集中比较敏感,但是由于强度高,可以用更大的预紧力拧紧,总的效果还是有利的,所以一些重要的场合仍然应用。
螺栓的弯曲应力对螺栓的断裂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减小附加应力主要指如何减小弯曲应力。产生弯曲应力的原因是:螺栓的轴线与被连接件表面不垂直。因此设计时必须保证螺栓的轴线与被连接件表面垂直,例如铸造表面不可以直接安装螺栓,必须加工平整,常用的方法是在铸造表面有螺栓连接的地方采用凸台或沉孔,如图1-17c、d所示。同时,还可以采用图1-25a、b、e所示的一些方法使螺杆减小附加弯曲应力。
图1-25 减免弯曲应力的方法示例
制造工艺对螺栓的疲劳强度有重要影响。采用滚压法制造螺栓,由于冷作硬化作用,表层存在残余压应力,金属流线合理,与车制螺纹相比,疲劳强度可提高30%~40%。如果热处理后再滚压螺纹,效果更佳,螺栓的疲劳强度可提高70%~100%。
喷丸、氰化、氮化等工艺能使螺栓表面冷作硬化,表层有残余压应力,可明显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
控制单个螺距误差和螺距累积误差,以及增大预紧力等,也可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