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中药浸提

浸提系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原料药中将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的过程。浸提时应尽量减少杂质的提取,增加有效成分的提取量,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有效、无效成分的性质,其次要注意溶剂的选择。浸提时最常用的溶媒是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目前的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乙醇在提取时选择性更好,有效成分提取率更高,杂质提取率低。然而,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自古临床应用有效的方药均是用水提取的汤药。一个问题被提出:采用乙醇提取药材成分是否能够替代水提取的药效,因而要对提取物的药效进行验证,这是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不同性质的药材其浸提过程是有差异的,矿物药无细胞结构,其有效成分可直接溶解或分散悬浮于溶剂之中。而植物性、动物性药材的有效成分,必须待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才能溶解至浸出液中。浸提过程包括下列相互联系的几个阶段:浸润与渗透阶段、解析与溶解阶段及扩散与置换阶段。

药材的粉碎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浓度差以及溶剂的pH等都会影响浸提的效率,其中浓度差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选择提取方法时,要注意采取动态提取或更换新鲜溶媒等措施。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滤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1.煎煮法

煎煮法是最能体现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提取方法,至今仍为最广泛应用的基本浸提方法,其药效是最值得肯定的。然而,由于水作为溶媒选择性差,因此大量的杂质被提取出来,成分极其复杂,体系包含多种分散体系,如真溶液、乳浊液、胶体溶液、混悬液,给精制带来很大困难,且煎出液易霉败变质;成分若对湿、热不稳定应考虑选择其他提取方法。此外,要注意打碎先煎、后下、包煎等传统方法在现代提取工艺中的科学运用。

小量生产常用敞口倾斜或夹层锅,也有用搪玻璃或不锈钢罐等。大批量生产用多功能提取罐等。

2.浸渍法

浸渍法系指用定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将药材浸泡一定的时间,以浸提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该法常用于药酒的生产。适用于黏性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于膨胀(如鲜橙皮、大蒜)和价格低廉的芳香性药材;不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浸渍过程中要注意密闭,防止溶剂的挥发损失。

按提取温度和浸渍次数可分为冷浸渍法、热浸渍法和重浸渍法三种。

冷浸渍法是在室温下进行的操作,故又称为常温浸渍法,一般在室温下浸渍3~5日或至规定时间,经常振摇或搅拌,滤过,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h后,滤过即得浸渍液。

热浸渍法是将药材饮片置特别的罐中,加定量的溶剂(白酒或稀醇),水浴或蒸汽加热,使在40℃~60℃进行浸渍,以缩短浸渍时间,另外同冷浸渍法操作。由于浸渍温度高于室温,故浸出液冷却后常有沉淀析出,一般用于酒剂的制备。

重浸渍法即多次浸渍法。将全部浸提溶剂分为几份,用其中一份浸渍药材后,药渣再用第二份溶剂浸渍,如此重复2~3次,最后将浸渍液合并,即得。重浸渍法可将有效成分尽量浸出,较一次浸渍为佳,但仍不能将有效成分浸提完全,而且操作繁琐。

常用设备有不锈钢罐、搪瓷罐、陶瓷罐等。

3.渗滤法

渗滤法系指在经过加工处理的药材粗粉的上面不断添加浸提溶剂,使其渗过药材粗粉而自下部流出浸提液的操作方法。浸提溶剂渗入药材的细胞中溶解大量的可溶性物质之后,浓度增高,向外扩散,浸提液相对密度增加,向下移动。上层的浸提溶剂或稀浸提液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自然地进行,故浸提的效果优于浸渍法,它不仅提取较完全,而且省去了分离浸渍液的时间和操作。除新鲜及非组织药材(如乳香、芦荟等)外,其他药材都可用此法浸提。

渗滤的主要设备为渗滤筒,一般为圆柱或圆锥形。

4.回流法

回流法一般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浸提药材,在加热的条件下,可给予被提取成分以动能,并加速高浓度溶液向周边扩散,因而浸提效率很高。本法可分为回流热浸法和循环回流冷浸法。

5.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系指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加水或通水蒸气共蒸馏,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的一种浸提方法。其原理遵循道尔顿(Dalton)定律:即互不相溶,也不起化学作用的液体混合物的蒸气总压等于该温度下各组分饱和蒸气压(即分压)之和。因此,可以实现在较低温度下对挥发油的提取。

挥发油有重油、轻油之分,不同类型的挥发油其收集原理不同。

6.超临界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较早地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工业中,如从玫瑰花、米兰花中提取天然香料剂;从胡椒、肉桂中提取香辛成分等。近年来才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是一种集提取和分离于一体的新技术。 B8X9BzStMFASx+FnldF7SLIlIvDfUqWAZ9ehG28+tLgnTjUtCsBuYWi1SuTvjlQ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