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实验六
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以及各类稳定剂(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等)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2.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

混悬型液体药剂又称混悬剂(suspensions),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较胶粒大的微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它属于粗分散系,分散相有时可达总重量的50%,包括干混悬剂或混悬液。干混悬剂系指将混悬剂制成干粉的形式,临用时加水或其他液体分散介质,制成高含量混悬剂。干混悬剂曾叫作“干糖浆剂”,由于到体内存在着一个溶解、吸收、分布的过程,因此有人建议对其增加溶出度检查项。此外,用滴管以小体积计量或以滴计量的口服混悬剂(或口服溶液剂、口服乳浊液)也称为滴剂。

一般遇到药物溶解度小或希望产生长效作用可考虑制成混悬液。混悬液有以下优越性:

1.便于口服,适于对吞咽固体制剂有困难的病人,可改善患者顺应性。

2.流动性好,易于分剂量。

3.胃肠道分布面积大,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且由于混悬微粒的均匀分散,对胃肠道局部刺激性小。

4.混悬微粒小,很少受胃排空速率影响,个体间差异小。

5.一次性需服用剂量很大的药物,制成片剂、胶囊剂可能导致体积较大,难以吞服,制成混悬液可以克服。

6.加入矫味剂等,可掩盖一些药物的不良口味。

目前有40%以上的在研药物存在水溶性差的问题,这使潜在的优良品种不能上市或者不能充分发挥疗效,因此有人提出采用纳米混悬剂来解决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纳米混悬剂(nanosuspensions)是利用表面活性剂的稳定作用,将药物颗粒分散在水中,通过粉碎或者控制析晶技术形成稳定的纳米胶态分散体。此外,亦有许多新技术应用于混悬液分散体系,使混悬剂的研究更具特色。如利用微球、脂质体等制得的混悬液可获得靶向释药的作用特点;借助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制成控释微粒混悬于水介质可以得到控释混悬剂等,目前均已有品种上市。如主要以Pennwalt公司的“Pennkinetic R”系统为代表的美沙芬、苯丙醇胺、可待因-扑尔敏等,即为已经上市的离子交换树脂控释混悬剂。

普通混悬剂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分散法制备混悬液时,亲水性药物,一般先研至一定细度,再加液研磨和稀释;疏水性药物,应先将药物与润湿剂研匀,再加液研磨、稀释。凝聚法包括化学反应法和微粒结晶法,制备时应选用稀溶液在较低温度下反应,以获得细腻、均匀的沉淀。

混悬液制备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提高体系热力学、动力学稳定性。微粒在周围液体分子的碰撞下而产生的一种涨落不定的净作用力导致布朗运动的产生,由于布朗运动,粒子将不产生沉降。然而,如果粒子较大以致于无法克服重力,将产生聚集或结块;混悬液中粒子的表面积大,导致体系表面能增加,处于高能状态,有重新聚结的倾向。提高稳定性可加入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等稳定剂。

口服混悬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口服混悬剂的分散介质常用纯化水;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防腐剂、分散剂、助悬剂、增稠剂、助溶剂、润湿剂、缓冲剂、乳化剂、稳定剂、矫味剂以及色素等,其品种与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不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并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不得有发霉、酸败、变色、异物、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口服混悬剂的混悬物应分散均匀,如有沉降物经振摇应易再分散;口服混悬剂的含量均匀度等应符合规定;口服混悬剂在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

三、主要仪器与材料

乳钵,具塞量筒(50mL),烧杯(100mL、200mL),量筒(10mL、100mL),滴管,棕色试剂瓶(100mL),托盘天平等。

炉甘石,氧化锌,羧甲基纤维素钠,沉降硫磺,磺胺嘧啶,三氯化铝,甘油,枸橼酸,枸橼酸钠等(均系药用规格);蒸馏水,氢氧化钠,苯甲酸钠等。

四、实验内容

验证性实验

(一)复方硫黄洗剂

【处方】

沉降硫黄1.2g 硫酸锌1.2g 樟脑醑10mL 甘油4mL 吐温-80 0.1mL 水适量全量40mL。

【制备操作】

取沉降硫黄,置乳钵中,研磨,加甘油及吐温-80研匀,缓缓加入硫酸锌溶液研磨,加入适量水,研磨均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边加边研,最后加入适量水使成全量,搅匀,即得。

【质量检查】

1.沉降体积比

要求混悬剂(包括干混悬剂)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0.90。

检查法:除另有规定外,用具塞量筒量取供试品50mL,密塞,用力振摇1min,记下混悬物的开始高度 H 0 ,静置3h,记下混悬物的最终高度 H ,按5-1式计算。

2.干燥失重

除另有规定外,干混悬剂照干燥失重测定法(通则0831)检查,减失重量不得超过2.0%。

3.装量

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通则0942)检查,应符合规定。

4.微生物限度

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通则1105、1106、1107)检查,应符合规定。

【注意事项与说明】

1.硫黄有升华硫、精制硫和沉降硫三种,以沉降硫的颗粒最细,故本处方选用沉降硫。硫黄为典型的疏水性药物,不被水润湿但能被甘油所润湿,故应先加入甘油与吐温-80与之充分研磨,使其充分润湿后,再与其他液体研和,有利于硫黄的分散。

2.本处方中因含有硫酸锌而不能加入软肥皂作润湿剂,二者有可能产生不溶性的二价锌肥皂。加入樟脑醑时,应以细流慢慢加入水中并急速搅拌,防止樟脑醑因骤然改变溶媒而析出大颗粒。

【用途】

保护皮肤与抑制皮脂分泌,适用于皮脂溢出、痤疮及酒渣鼻等。

(二)磺胺嘧啶合剂

【处方】

磺胺嘧啶10.0g 氢氧化钠1.6g 枸橼酸2.9g 枸橼酸钠6.5g 苯甲酸钠0.2g 1%糖精钠溶液适量 单糖浆适量 香精适量 蒸馏水加至100mL。

【制备操作】(微粒结晶法)

1.取氢氧化钠分次加入约25mL经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搅拌溶解,趁热加入磺胺嘧啶并不断搅拌使溶解,放冷,得淡黄色甲液。

2.取枸橼酸加蒸馏水至10mL,搅拌使溶解,得乙液。

3.取枸橼酸钠、苯甲酸钠及糖精钠依次加入约30mL蒸馏水中,搅拌溶解后将单糖浆及香精加入,混匀,得丙液。

4.将甲液与乙液按3∶1的比例分次交替加入丙液中,边加边搅,直至加完为止,并继续搅拌片刻,此时磺胺嘧啶即以微晶状态混悬于水中,最后添加适量蒸馏水至100mL,搅拌均匀即得。

【质量检查】

同“复方硫黄洗剂”。

【注意事项与说明】

1.磺胺类药物不溶于水,可溶于碱液形成盐。但钠盐水溶液不稳定,极易吸收空气中的CO 2 ,而析出沉淀,同时也易受光线和重金属离子的催化而氧化变色,所以一般不用其钠盐制成溶液剂供内服。然而用酸调节磺胺钠盐溶液(呈碱性)时,即转变成磺胺类微晶析出,利用此微晶可直接配制成分散均匀的混悬液,混悬粒子的直径在10μm以下(比原粉减小4~5倍),沉降缓慢,克服了用一般分散法制备磺胺类混悬液时易出现的分层、粘瓶、不易分散且吸收差等缺点。

2.磺胺嘧啶遇光易变色,故应盛于遮光容器中保存。口服磺胺嘧啶后,排泄较慢,生物半衰期为17h,在体内乙酰化后产生乙酰磺胺,在酸性尿液中易析出结晶,故在处方中加入适量枸橼酸钠起碱化尿液的作用。

【用途】

磺胺类药。用于治疗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淋球菌等所致的疾病。

(三)炉甘石洗剂(亲水性药物的混悬液)

【处方】

按照表5-1进行炉甘石洗剂的配制。

表5-1 炉甘石洗剂处方

【制备操作】

表5-1中的5个处方均采用加液研磨法制备。

先将炉甘石、氧化锌置乳钵中,加甘油研磨至糊状,再按处方量加入枸橼酸钠等其他成分。羧甲基纤维素钠应先用少量水溶胀后加热溶解方可加入,最后加水至全量。测定沉降高度,并考察沉降物的再分散性及絮凝度,从而综合确定最佳处方。

【质量检查】

1.外观性状

本品为淡红色混悬液,久置后分层。

2.鉴别

碳酸盐:摇匀后取本品2mL,加稀盐酸1mL即泡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此气通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锌盐:取本品2mL,加稀盐酸1mL待泡沸停止,加入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不溶解。

铁盐:取本品2mL,加稀盐酸1mL待泡沸停止后,加硫氰酸铵试液,即显血红色。

甘油:取本品1mL,加硫酸氢钾0.5g,加热,即发出丙烯醛的刺激性臭气,并使湿润的奈氏试液显黑色。

3.检查

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洗剂(通则0127)项下检查。

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通则0942)检查,应符合规定;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通则1105、1106、1107)检查,应符合规定。

4.含量测定

氧化锌:取本品,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洗涤吸管内壁3次,洗液并入量瓶中,加稀硫酸至恰溶解,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稀释液5mL,加水5mL与甲基红的乙醇溶液(0.025→100)1滴,滴加氨试液至溶液显微黄色,加氨-氯化铵缓冲液(pH为10.0)10mL与铬黑T指示剂少许,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液(0.05mol·L -1 )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转变为纯蓝色,即得。每11mL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液(0.05mol·L -1 )相当于4.069mg的ZnO。

【注意事项与说明】

1.炉甘石是氧化锌与少量氧化铁的混合物,根据规定,按干燥品计算含氧化锌不得少于40%。

2.氧化锌与炉甘石为典型的亲水性药物,可以被水湿润,故先加入适量分散媒研成细腻的糊状,使粉末为水分散,阻止颗粒凝聚。

3.加液研磨时,主药与分散媒的比例为1∶(0.4~0.6)。

【功能主治】

保护皮肤、收敛、消炎。用于皮肤炎症,如丘疹、亚急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

【用法用量】

用前摇匀,外用、局部涂抹。有效期3个月。

(四)25%硫酸钡混悬液的处方筛选

【处方】

分别选择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吐温-80、六偏磷酸钠及枸橼酸钠等为稳定剂进行硫酸钡混悬液处方筛选,处方比例见表5-2。

表5-2 不同稳定剂的硫酸钡混悬液处方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稳定剂均应配成溶液,其浓度与取量如下:

MC 浓度为5% 取1mL

CMC-Na 浓度为10% 取5mL

Tween-80 浓度为5% 取1mL

六偏磷酸钠 浓度为1.0% 取1mL

枸橼酸钠 浓度为8% 取1mL

【制备操作及稳定性考察】

取过100目筛的硫酸钡2.5g置乳钵中研细,加入各种稳定剂继续研磨至糊状,转移至刻度管中,用蒸馏水加至10mL。将配好的混悬液密封管口,同时振摇放置,分别记下5min、10min、15min、30min、1h、2h、3h、24h后的沉降容积比 H a / H 0 值。1周后将试管倒置翻转,记录各试管底部沉降物分散完全的振摇次数(以振摇30次以上才能分散者为难以分散,始终不能分散者为结块),记录结果,并以 H a / H 0 - t 作图。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沉降体积比检查结果

请将沉降体积比测定结果列于表5-3,并对结果的合格性加以判断,如不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要求,试分析原因,列于实验报告中。

表5-3 沉降体积比测定结果

(二)炉甘石洗剂最佳处方选择

记录5个处方所测得的沉降体积比及分散、絮凝情况,并对结果综合分析,将最佳处方列于实验报告中,并写出原因。

(1)测定沉降体积比 F H / H 0 )将配制好的各洗剂置50mL具塞量筒中,密塞,用力振摇1min,记录混悬物的初高度 H 0 ,再分别将放置10min、20min、30min和1h、2h、3h后的沉降物高度 H 记录于表5-4中,然后以沉降容积比 F H / H 0 )为纵坐标,时间 t 为横坐标,绘制沉降曲线图。

表5-4 炉甘石洗剂的沉降容积

(2)絮凝度计算与沉降物的再分散性

式中: H 0 为沉降前初高度; H u 为混悬液沉降物高度: H a 为反絮凝混悬液(以处方1代表)沉降物高度。

取上述已测定沉降容积比的各洗剂,密塞后倒置,再翻转(一反一正算一次,翻动时用力应均匀),分别记录沉降物均匀分散时的翻转次数,将结果记录在表5-5中。

表5-5 炉甘石洗剂的再分散性及絮凝度

(三)25%硫酸钡混悬液的处方筛选

将6个处方不同比例稳定剂稳定性考察结果记录于表5-6中,对结果综合分析,将最佳处方列于实验报告中,并写出原因。

表5-6 25%硫酸钡混悬液稳定性比较的实验结果

六、思考题

1.实例分析:

某药厂生产的合剂其分散体系属于混悬液型液体,放置一周后瓶底出现明显沉淀,振摇后未能很好分散,试用斯托克斯定律加以分析。

2.制备混悬剂的方法有哪些?配制时应掌握什么原则?

参考文献

1.张兆旺.中药药剂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谢沐风,沈林妹.关于拟定水难溶性药物颗粒剂(口服干混悬剂)溶出度检查的建议.中国药品标准,2006,7(6):13-14

3.傅崇东,蒋雪涛.离子交换树脂控释混悬剂的研究进展.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5,26(2):90

4.Rao GC,Kumar MS,mathivanan N,et al.Nanosuspensions as the most promising approach in nanoparticulate drug delivery systems.Pharmazie,2004,59(1):5-9

5.Patravale VB,Date AA,Kulkarni RM.nanosuspensions:a promising drug delivery strategy.J Pharm Pharmcol,2004,56(7):827-840

6.许真玉,李三鸣.离子交换树脂控释混悬剂的研究进展.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0,17(6):461

7.崔福德.药剂学实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杨志欣) X8LunHNkNL1hkgrrL7uGfkq7Ug4lXsG14HC6aY3ei4UYAjs221cHVT9fgJEt/ay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