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实验三
口服液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2.熟悉口服液的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二、实验指导

口服液(oral liquid)系指中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内服液体剂型,是在汤剂、合剂和糖浆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剂,同时吸收了中药注射剂的工艺特点。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79种,如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元胡止痛口服液、丹红化瘀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玉屏风口服液、古汉养生精口服液、百合固金口服液、当归补血口服液、血府逐瘀口服液、阿胶补血口服液、冠心生脉口服液、鼻渊舒口服液、藿香正气口服液。收载合剂28种,如八正合剂、小青龙合剂、小建中合剂、杏仁止咳合剂、刺五加脑灵合剂、复方大青叶合剂、清喉咽合剂、维血宁合剂、橘红痰咳液等。

口服液最早是以保健品的形式出现于市场,如人参蜂王浆等。目前,许多治疗性的口服液已在制剂中大量涌现。口服液绝大部分为溶液剂,但近几年出现了脂质体、乳浊液等口服液。

口服液服用剂量小、吸收较快、质量稳定、携带服用方便、易保存,尤其适合大工业生产,有些品种适于中医急症用药,如四逆汤口服液。口服液在工业生产中对所需的生产设备、工艺条件要求高,根据我国GMP要求,口服液应在一定的洁净环境中生产。

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流程为:中药材→浸提→净化→浓缩→分装→灭菌→成品。

口服液在制备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方法提取,尽最大限度提取出有效成分;精制方法常用水提醇沉、热处理冷藏、高速离心、加入澄清剂(如101果汁澄清剂)或絮凝剂(如明胶丹宁、甲壳素)等方法去除杂质,提高产品的澄明度。为保证口服液的质量,常需加防腐剂、矫味剂,且成品需灭菌。

中药口服液是合剂单剂量灌装者。如需加入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得超过0.3%(其钾盐、钠盐的用量分别按酸计),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用量不得超过0.05%,如需加入其他附加剂,其品种与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不影响成品的稳定性,并应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必要时可加入适量的乙醇。若加蔗糖作为附加剂,除另有规定外,含蔗糖量应不高于20%(g·mL -1 )。

贮存期间不得有发霉、酸败、异物、变色、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这样可避免因片面追求澄清度而使有效成分流失。口服液中杂质、金属离子、有效成分的不稳定性以及处方的组成、制备工艺等均可影响制剂澄清度。另外由于药材中的细小颗粒,或杂质净化不够,或在贮存过程中,杂质颗粒或某些成分在受热时溶解性强,冷却后又逐渐析出,或因溶剂种类、温度、氧化、pH值等情况,均使口服液澄清度的影响因素变得极为复杂。

三、主要仪器与材料

挥发油提取器,煎药锅,渗滤筒,量筒。

黄芪、白术等药材,乙醇,蔗糖,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等。

四、实验内容

验证性实验

(一)玉屏风口服液

【处方】

黄芪60g 白术(炒)20g 防风20g 蒸馏水共制成100mL。

【制备操作】

以上3味,将防风碎断,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及其余2味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5h,第二次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放冷,加乙醇适量使沉淀,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加水搅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取蔗糖40g制成单糖浆,与上述药液合并,再加入挥发油及蒸馏后的水溶液,调整总量至100mL,搅匀,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质量要求】

1.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至棕褐色的液体;味甜,微苦、涩。

2.定性鉴别

(1)取本品10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洗涤3次,每次20mL,弃去氨液,将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2种溶液2~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20mL,用石油醚(30℃~60℃)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2g,加水50mL,煎煮30min,放冷,滤过,滤液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1mL,加甲醇至10mL,摇匀,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6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分别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供试品色谱中,应呈现与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相同的色谱峰。

3.检查

(1)相对密度

依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601相对密度测定法测定,应不低于1.16。

(2)pH

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631测定法测定,应为4.0~5.5。

(3)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81)。

【功能主治】

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 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二)黄芪精口服液

【处方】

黄芪200g

【制备操作】

取黄芪粗粉200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以30%乙醇为溶剂,浸渍24h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蜂蜜30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07g、香精适量,加水稀释至3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每支10mL,即得。

【质量检查】

1.外观性状

应为棕黄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2.定性鉴别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本品中黄芪甲苷。

3.检查

(1)相对密度

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601相对密度测定法测定,应为1.02~1.10。

(2)pH

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631测定法测定,应为5.0~6.5。

(3)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81)。

【功能主治】

补血养气,固本止汗。用于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脾胃不壮。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2次,早晚服用。

五、思考题

1.实例分析:

某药厂生产的口服液在贮存期间出现沉淀,且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沉淀量加大,摇之不散,试分析原因。

2.中药合剂、口服液、糖浆剂三者有何异同点?

参考文献

张兆旺.中药药剂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杨志欣) jwy2BNyMsLJOLI9pPyFoPqKuEYcKMhIiVblmur7dcJtQnJvahUHmAJ1C04bXC5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