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为什么要研究汉服文化?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古人留下了很多东西,如唐诗宋词、国画、民乐等。为什么人们唯独忘记了传统服饰?

在《美人云鬓:国风盘发造型实例教程》和《美人点妆:国风妆容与盘发实例教程》相继出版以后,我看到了一群热爱汉服的人,他们在世界各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影响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认识汉服,了解汉服。汉服是传统文化中不可丢弃的财富。它经历过文化断层,曾经一度遗失在历史的车轮中,但始终有这么一群人在为它的存在而努力。

在衣食住行中,衣是排在最前面的。研究汉服的形制和发展,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帮助我们接近历史的真相。

从广义上讲,汉服历史属于艺术史的一个分支,在学界始终处于边缘位置。其根本原因还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和高水准的学术成果,因此很难与主流学术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而这又阻碍了科学话语权的提升。目前,中国古代服饰史的研究有三种情况:第一,侧重礼服,无论是绘画还是墓葬中的服装,都是礼服比较多,因此我们对古人的日常穿着搭配并没有特别多的研究;第二,侧重形制,以现在关于服装史的论文题目来看,其基本上都停留在形制的层面,对形制背后的服饰文化却讨论得并不多;第三,方法单一,基本上大家都在就服饰而讨论服饰,在跨学科的研究及整合其他领域的知识方面相对少见。

当然,真正的汉服已经不再适于现代场合穿着。如今汉服电商兴起,店主售卖的多为改良汉服。这不但没有什么不妥,反而让汉服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它,真正达到传播的目的。本书中的案例以日常可穿的服装为主,毕竟衣服的主要功能是穿。

服饰的起源

上古时期人们大多披的是动物皮毛、树叶草葛,那些就是他们的服装。此后,服装定型为上衣下裳,结束了简单裹披状态。直至商周时期,中国服装体系的文化属性开始形成。

要做一件衣服,首先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材料、工具和技术。而这三个方面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迹可循并逐步发展起来。

关于材料:动物皮毛、麻葛及蚕丝是三种重要的材料。动物皮毛不用多说,远古时期,猎杀动物以后,将其皮毛制为蔽体衣物,甚为常见。麻葛属于植物纤维制品,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出土了三块距今6000多年的炭化葛纤维织物残片,足以说明远古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植物纤维制作衣物了。

关于工具:石器、骨针这类工具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使用,石器用来切割植物,骨针用来缝纫制衣。纺轮和纺坠在这个时期也已经出现了。纺坠用来拉长动植物纤维,然后用纺轮把这些拉长的纤维变为纱线,用于纺织和缝纫。

关于技术:编织技术的使用最为普遍,早期的编织是用植物或者动物纤维制成纱线,用手编织出一些较为简单松散的制品。

远古时期人们就用此技术制作衣物,到了夏商周时期,人类文明开始形成,社会阶级逐步分化,纺织业也愈加发达,这时服装不再仅是为了满足原始需求,也开始通过不同的服装来象征地位、身份和权力。

顾小思 yDW82UrCLwAsG4b6eJNiOmxoeMnOPdyC1lgR9zIZ4X6ddbFodNvbuL9Uheb5cv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