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南京城关闭了十多天的北城门打开。
门一打开,就从中冲出了大量的士兵。他们很快就按照相应的安排,将城墙外的一大片区域占领。
许皓也紧跟出了城,骑着马来到了军中,现在他正在等一个机会。
清军大营中,一名小兵慌慌张张的跑到多铎面前,说道:“报告大将军,明军出城了。”
听到明军出城,多铎连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问道:“看见许皓没?”
“看见了,许皓的旗帜十分显眼,而且其周围有大量的士兵进行保护。”
“好啊,好啊。”
多铎高兴的大笑两声,看来这许皓是憋不住了。
“快,去通知其他三个方向的军队,让他们立刻朝北门这边赶来,今天一定要将许皓活捉,拿下南京。
我让他们十日不封刀。”
在城下组织好阵型的齐王军,立刻朝江边冲去,但是突然从前面涌出大量的清军,将前进的道路阻拦。
双方立刻对峙起来。
此时多铎骑着马走了出来,对着许皓说道:“许皓,没想到吧?”
“多铎,你怎么在这里?”许皓对于多铎的出现十分的惊讶。
“我为什么在这里,这就的问问你城内的好官员了。哈,哈,哈。”看着许皓惊讶的表情,多铎心情十分的高兴,看来那名家丁说的是对的,许皓真的打算逃跑了。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城中早就有人背叛了他并且将他的行动计划告诉了自己。
意识到不好的许立刻下令收缩队形,慢慢的朝城门处退去,看着许皓后退多铎也带领着军队压了上去。
他可不想让这些明军再退到城里去,当一个缩头乌龟。
由于清军跟的太紧,齐王军无法进城,只好在城门前进行防守。因为清军跟的太紧只要城门打开就无法被关闭,到时清军就可以跟在后面进入城中。
发现无法进城的齐王军立刻从军队中搬出很多的拒马,将军队围了起来,形成了半圆形的一个小型阻击战线。
见对面还要抵抗,清军完全就不管,又不是攻城,他们的人数是对面的数倍,他们怕什么?
在多铎的催促下清军对收缩成一团的齐王军开始了猛烈的进攻。
在将拒马安置完成后,齐王军立刻就熟练整齐的调整阵型。盾兵再前,火枪兵阵列紧跟着盾兵,其中穿插着刀兵进行防守。
随着清军的靠近,第一排的火枪兵立刻开枪。
嘭嘭嘭。
嘭嘭嘭。
嘭嘭嘭。
火枪兵的阵列快速运转着,火力网直接将冲来的清军击杀在阵前。
城墙上的十几门火炮也同时开火,一枚枚开花弹落在了清军的前进路线上。
这一幕让多铎又回想起了在青州城外的那一战,他也是拼命的指挥士兵冲锋许皓的阵地,但是就是冲不下来。
最后还被许皓分兵包了屁股,从而导致两面受敌,阵型大乱而败。
现在也是他前面的冲锋完全没办法冲夸许皓的阵列,但是现在不同的是,许皓没有时间来准备防御工事,也没有机会来分兵包围自己。而且自己的士兵是以前的两倍,他不信许皓还能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多铎其他地方的军队也相继到达,进攻许皓阵地的清军数量骤增。一时间负责阵列中的众人都感觉到了压力骤增,越来越多的清军都冲到了拒马阵内,和火枪兵旁边的刀兵交战起来。
“殿下,多铎的兵力应该都到了,就是不知道贾将军到了没?”程鱼看着数量激增的清军说道。
“不清楚,但是这个阵地一定不能失守。程将军你去支援前线吧,我这里不用你担心。”
程鱼知道前线压力大,也没有矫情,直接带着自己的手下离开了中军,朝前线跑去。
随着进攻的清军越来越多,许皓身边已经没用多少人了,为了守住阵地,许皓将他们都安排到了前线。
只剩下了许皓的护卫和骑兵营,因为骑兵营等下有重要任务,所以现在的他们都在休息没有参战。
许皓一直望着长江的方向,约定的时间已经过了,但是长江方向还是没有动静。
这也让许皓的内心越来越急躁,他甚至在怀疑自己的计划是不是一开始就是错的。
在许皓苦苦支撑着多铎的进攻,担忧着自己的计划是否行得通时。
对面的多铎也在郁闷和疑惑,他已经将全部兵力都调集到了北门,但还是没有将许皓的阵地拿下,双方还是一种对峙状态,许皓的军队并没有因此出现溃败的迹象。
这让他也不仅发出疑问,自己真的就无法战胜许皓吗?
多铎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进攻,让许皓回到城内,继续对其进行围而不攻,活活的困死他。但是在在今天早上的时候又受到了东线的求援信。
他们完全被阻来在了温州城下,而且随着他们兵力的损失,温州城的守军已经可以时不时的和其他地方的军队一起来偷袭骚扰他们了。
如果在这么下去,温州的军队就要反攻了。
军中已经有想要投降温州军的声音和苗头了,所以领军希望多铎能够尽快派人支援,以稳准军心。因为温州的守军一直在喊:“反清归明,复我河山。”
因为东线的战况多铎才会在今天不遗余力的要攻下南京,要是让南京再拖下去,等东边真的被明军整合力量,反攻清军。
到时南京城的孤城状态就会消失,有了援军的南京城,多铎还有希望拿下吗?
就在多铎焦急的时候,有士兵报告江面上发现一只船队,而且船队已经派遣了使者到来。
这名使者说他们是左良玉的部下,他们在九江投降了阿济格部。而后根据阿济格将军的指示带领着军队顺江而下前来支援多铎大将军。
他们在太平府遇到了齐王的军队,双方立刻交战。而后左军成功击败齐军,并缴获了他们的船只。
整合后继续顺江而下,看见此处有战事就让人前来通报,使者还递上了阿济格写给多铎的信。
看完来信,多铎已经完全相信了那名使者的话,因为这封信是真的。他立即让使者回去,让左军在此处靠岸,帮助他进攻南京。
船队慢慢的靠近了多铎的清军,多铎也来到船队的旁边,准备迎接一下左良玉的儿子。
但是船队停下以后并没有任何的人下船,而是露出了船身上的几十门火炮。
完全没有任何的前兆,船队直接向清军发起了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