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重阳节

重阳节,为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早在战国时期已经有了重阳节,自魏晋开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并沿袭至今。每逢重阳节,国人多会秋游、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

赏秋登高

如果说上巳节的春游是“踏青”,那么重阳节的秋游就是“辞青”。

重阳节要登高,爬到山峰顶端自然就是登高了。九月九日正是秋日,天高气爽,登高远眺可以解压,释放心中抑郁。登山本身就是体育运动,适当进行可健身祛病。

褙子,簪花阁供图,模特:W雅柔W,摄影:爱摄影的苑小苑

交领半臂襦裙,锦瑟衣庄供图

关于重阳节登高的传说有不少,大多数却是为了避灾。

《续齐谐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那天,你家里有灾难。你要赶紧去告诉你家人,让他们做绛红色的锦囊,装上茱萸,系在手臂上,再登高饮菊花酒,这样可以避灾。”桓景听完如数照做。九月九日当天,桓景全家人都去登山。傍晚回到家中,发现鸡犬牛羊全都暴亡。长房听到这里对桓景说“这是灾祸已经过去了”。

插茱萸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唐代诗人王维很郁闷,正值重阳节,他却不能与兄弟一天登到山顶,头插茱萸,愉快地“玩耍”。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盛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每年重阳节时,人们采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香囊佩戴在身上,以求驱邪治病。

茱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种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因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质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

有关吴茱萸,还有一个故事。

吴茱萸原生本长在吴国,是一种草药,称为吴萸。

有一年,吴国将吴萸作为贡品献给楚王。楚王得知后很不高兴,认为吴国拿乡间野草来糊弄自己。于是,不听吴国解释就把他赶走了。楚国一位姓朱的大夫保存了吴萸,种在自己的院子里。

一日,楚王胃疼难忍,诸药无效。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后来,楚王得知是吴萸的功效,立即派人向吴国道歉,并在楚国推广种植吴萸。除此之外,楚王还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以表示对朱大夫的奖赏。

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到了唐代,重阳节登高与头插茱萸成为重阳节必有的节日风俗,后世又将重阳节称为“茱萸节”。

吴茱萸,野外自然探索供图

重阳赏菊,吉拉奇小怪兽供图

菊花酒,摄影:颜紫陌

赏菊

重阳节正值菊花花期。菊花孤标傲世,品性高洁,深得文人墨客喜爱。文人多以菊为题,留下许多传唱千年的诗篇。

《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才女们,以菊为题作诗十二首,最后黛玉的《咏菊》夺魁。诗中写道:“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饮菊花酒

菊花酒也叫“延寿酒”,因为秋霜后,百花凋零,菊花依然盛开。古人认为菊花生命力强,食之可延年益寿。老人会在重阳节饮重阳酒,以求长寿的好兆头。

南朝檀道鸾在《续晋阳秋》中写道,某年重阳,陶渊明在家中东篱下弹琴赏菊时,忽然想要饮酒,恰好有一白衣使者挑担前来送酒,于是立即畅饮,并写下名诗《九日闲居》。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东晋·陶渊明《九日闲居》

《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

头上簪菊

重阳节,人们对菊花的喜爱是无所不至的。除饮菊花酒外,还流行头簪菊花。

《干淳岁时记》:“都人九月九日,饮新酒,泛萸簪菊。”史正志《菊谱》叙曰:“唐辈下岁时记:九月宫掖间,争插菊花,民俗尤甚。”

重阳簪菊花,不分男女老少。

唐宋名士更是不落人后,唐代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中写到了簪菊:“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宋代韩元吉也有词写道:“不惜黄花插满头,花应却为老人羞。”

食秋蟹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重阳节,菊开秋蟹肥,正是大快朵颐的好时节。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写了一场热闹无比的螃蟹宴。宝玉与黛玉、宝钗各写一首螃蟹诗,宝玉的如下:

持螯更喜桂阴凉,

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

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

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

坡仙曾笑一生忙。

黛玉笑道:“这样的诗,要一百首也有。”于是也挥笔写就:

铁甲长戈死未忘,

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

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

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

桂拂清风菊带霜。

随后宝钗不甘示弱,只吟了两句,宝玉就道,自己先前做的螃蟹诗真该烧了,宝钗诗如下:

桂霭桐阴坐举觞,

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

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

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

月浦空余禾黍香。

最终,宝钗诗夺魁。众人赏菊食蟹,不亦乐乎。

膏蟹,摄影:颜紫陌

清本红楼梦图螃蟹宴

齐胸襦裙,云梦供图 RFwYxfNpbEDhzOCsDXiiGqw4sRUD5g1AT6+qX/17XJLAPCiwytRRXXGfya4cGGY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