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秋节

中秋节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八月节、拜月节,因其恰值三秋之半,又名仲秋。中秋节源于拜月,定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民间在中秋节这天也要拜月,以月饼为祭品,除此之外,还有赏月、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古往今来,中秋节以月团圆期盼人团圆。无数文人墨客为之留下佳作,其中的思乡之情、思情之情,情真意切,千古传唱。

中秋活动,云南汉服协会供图

中秋拜月,云南汉服协会供图

五代《浣月》,藏于台北故宫

现代的中秋节,不仅是传统节日,更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家人在中秋之夜欢聚一堂,分食月饼,共享天伦之乐。

中秋拜月

帝王祭祀天地,也要拜谒日月,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周代起就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了。南宋《东京梦华录》描绘了汴京中秋的盛况:“中秋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簧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宵。”

传说拜过月亮的女孩子会有好运气。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便立她为皇后。后来的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月饼,簪花阁供图

吃月饼

月饼本是中秋祭月神的供品,中国古代素有食用祭品的习俗,于是中秋吃月饼也成了保留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大概是中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据《洛中见闻》记载,“月饼”这个名字还是唐玄宗宠妃杨贵妃改的。传说有一年中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北宋之时,月饼变成圆形,并从宫廷传到民间,俗称“小饼”和“月团”。苏东坡称赞月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

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例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lCILqHuEkoR7IJE56KdkG1wQyWBj0giGT7zQNcs6xuOvsVdePuWdVWyZjXQN5r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