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章

结构:清爽人生必备的结构化思维

6.1 三思而后行——高手制作PPT的五大步骤

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惑?比如,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3句话就能说清楚,而你可能说了30分钟也说不到核心;同样是做汇报,有的人用5页PPT就能说服对方,还能得到领导的赏识,而你辛辛苦苦写了20多页,还要被领导反问到底想表达什么。

为什么别人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这可不是别人的问题,你要知道:大脑一次性接收信息的量是有限的,它更偏爰有规律的信息。如何让大脑快速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准确地抓住核心、规划行动?对此我们往往没有认真思考过,只管自己说,而不管别人是否真能接受。

在下面这张高手制作PPT的流程图中,大多数人其实缺的不是后面几步,而是前面两步,即在确定主题和构思逻辑上的思考。可以说,大多数人制作PPT是拿过来就做的,而高手最本质的不同就是事先花时间用心思考,再动手去实现。我想不仅PPT如此,其他事情能做到“三思而后行”的人都可谓高手。

如何说别人才肯听,才能印象深刻,才能理解我们的核心观点——这个思考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这比简单、盲目地制作PPT要重要得多,因为这是PPT中底层的逻辑架构,而且绝大多数人在制作PPT时都遇到过这样的困境。

因此,在接下来的几个章节中,我决定着重笔墨书写PPT制作中底层最重要的思维方法——结构化思维——一种用科学方法训练大脑清晰思考的技术与艺术。它不仅能够让我们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还能让我们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把所有和寻求解决方法无关的信息删除,把问题化繁为简,把握本质。这不仅是你在制作PPT时必要的底层思维方法,而且也是你开展所有工作的基础,它会让你成为一个条理清晰、逻辑明快、工作高效的人。我相信,掌握“结构化思维”是每一个想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活出精彩的人的必备技能。

6.2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试着把2升的水装进1升的杯子里

“结构化思维”(Structured Thinking)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取得高绩效。简单来说,就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结构把它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这一招在武学上叫“各个击破”。同样的内容,通过结构化思维,有结构、有规律地整理,将大大提高你的思考效率,让复杂的问题瞬间变得非常容易解决。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怎样将2升的水装进1升的杯子里?不用着急往下看,你可以先把书合上,让大脑活动起来,想想你在遇到这个具体问题时,都是怎么思考的?

问题的核心在于水的体积是杯子容积的两倍,你可能会从此处入手,于是想到很多答案:用两个1升的杯子来装;或者把水冻成冰,再把冰放到杯子里,等等。你给出的答案都是对的,但是你的思考过程却不够完整。

请记住:当我们遇到一个具体问题时,如果想到的只是答案或者结果,那就陷入了思维误区——说明我们仍囿于自身的经验来分析问题,不一定保证解决方案能想全、想透。

那么,如何用结构化思维来更清晰、全面地分析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可以试着把这个问题从形成的根本原因上拆解一下。2升的水装不进1升的杯子里的原因无非有3个:从杯子的角度来说,杯子的容积太小装不下;从水的角度来说,水是液态的,会流动;从外部环境因素来说,地球有重力。

当你尝试着从这3个方面去寻找答案的时候,实际上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结构:水、杯子和外部环境。而一旦有了这个结构,你可能就会发现,竟然可以有很多解决方案。

比如,从杯子方面来分析:用软橡胶做一只杯子,像暖水袋一样,随着水倒进去,这只杯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或者用一只1升变2升的“旅行伸缩杯”,等等。总之,你所有的办法都是为了解决杯子的容积问题。

而从水会流动方面来分析:可以把水冻成冰柱,这时哪怕有更多的水,都可以放到杯子里去。

如果从外部环境方面来分析:地球是有重力的,那就可以考虑把水和杯子拿到太空去,这时候水变成水球,再多也装得下

答案肯定不止于此,关键在于这个用结构化思维来分析问题的过程——先把问题拆解成几个方面,然后逐个分析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把事情想全,而且还分析得很清楚。这样的结构化思维其实一直普遍存在着,你也肯定使用过,比如,我们会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把世界分为七大洲、四大洋,把人分为男人、女人等。

6.3 金字塔结构——制作PPT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

PPT的逻辑结构就像一个人的骨架,虽然看不见,但却能支撑起我们的整个身体。要在PPT的制作中加入“骨架”,给你推荐一个梳理逻辑和组织结构最常用的思维工具——金字塔原理——可以说,一份优秀的PPT作品都得有一副好骨架。

金字塔原理的提出者芭芭拉·明托是麦肯锡聘请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她的报告做得不错。1963年,公司领导让她教公司里的咨询师做报告,后来她把讲义整理成了《金字塔原理》一书。

金字塔结构图是用结构化思维将无序变为有序的结构化思考过程,可以说,金字塔结构图正是结构化思维过程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建立一个“先总后分”的立体化分析方式。先看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方面,再往下分析,从而实现从总体到局部的鸟瞰,而不再拘泥于细节。如果我们将这种思维方式具象成一幅画,那么它就是一张金字塔结构的树状图,上面小,下面大。

“金字塔结构图”体现了结构化思维“横”“纵”两方面的立体化分析方式。从纵向上看,顶端的“G”就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下一层A/B/C是支撑解决问题的3个不同方面,再下一层是支撑这些不同方面的原因,或者叫子理由。当然,你还可以不断地往横向或纵向拆解每一个子理由。金字塔结构图体现的是结构化思维这种立体化分析方式,所以除纵向之外,从横向上看,每个层级的子理由也要符合结构化思维。也就是说,要通过归类分组的方式将信息排序和穷尽,在第7章中会进行详细介绍。

金字塔原理作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高效思维工具,广泛应用于思考、沟通表达、解决问题等现实情境中。而在PPT制作中,这个金字塔结构就是PPT的骨架。给你一个建议:每次在制作PPT前进行逻辑推演的时候,可以尝试把你的思维过程画成一张金字塔结构图。如果过程不太复杂,则可以直接绘制于你的脑海之中,也就是常说的“脑补画面”——这个环节虽简单,但十分重要,一定不能省略。

请你一定仔细记住上面这个金字塔结构框架在PPT中的应用——红色的页面就是整个PPT的架构,它们不可或缺;绿色的页面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可有可无;箭头路径就是PPT的演示顺序。

看到这张图你可能会有疑问:在一份PPT作品里,做那么多的“转场页”有必要吗?

很有必要——毕竟PPT和书籍、打印出来的报告等阅读材料不太一样,在你翻过一页后,过去的就过去了,听众无法往回翻页,他们很可能都不知道讲到了哪里。可见,封面页、目录页、转场页等关键页面的出现,可以让观众有逻辑、有方向,能紧跟演讲者的思路。一份完整结构的PPT可以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如果把一份PPT作品比喻成一个人,那么内容素材是PPT的血肉,而清晰的逻辑架构则是一副骨架。没有骨架的PPT逻辑不清晰、结构不完整,会让听众无所适从,哪怕PPT制作得再华美,一场演示下来,能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也许只有“PPT很炫”;当你问观众具体记住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时,回答往往都是“忘了”二字。你看看,明明想传递的信息、想表述的观点,却被淹没在没有逻辑结构、仅有华美元素的页面之中,这些华丽的页面还错误地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那么这场演示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再漂亮的PPT也是白折腾。

6.4 结构化信息三要素:结论、理由、事实——教你辨识说假话的人

如果你要制作一份PPT,向你的领导汇报一项工作,遇到的事情有点复杂,想说的太多,那么怎样让你的信息筛选更高效、理由更可靠、结论更突出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场景——假如你是一家电子产品公司的CEO,我作为下级部门主管来向你汇报工作,我是用这样的语言汇报的:“领导,目前公司旗下的PC市场逐渐萎缩,收益也逐年降低,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PC市场的竞争太激烈,我们也只有进行低价竞争,而硬件成本可谓居高不下,所以,利润率逐年递减真是没法避免的。哦,对了,广告商今年还涨价了”听到这儿,是不是觉得有点崩溃?我想你的身边一定有这样让你“崩溃”的人,你只感觉我说了很多,如市场萎缩、低价竞争、硬件成本、广告费用、利润率递减等,可就是不知道我究竟想表达什么。

其实,我的汇报被看似复杂的表面信息迷惑了,并没有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那到底应该怎样做呢?可以试着采用结构化思维,在你整理、筛选信息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识别成结论、理由和事实三部分。通过层层递进论述,将你的汇报变成一个金字塔结构。

我可以这样汇报:“领导,我向您汇报一下公司旗下的PC市场利润率同比下降5%的原因(1个结论),这是由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2点理由)——在内部影响因素方面,硬件成本居高不下,广告费用上涨3%;在外部影响因素方面,竞争激烈,数据显示95%的厂商采取低价竞争模式,并且PC市场需求正在萎缩(4组事实)。这就造成公司旗下的PC市场利润率逐年递减。”

这样一个结构合理、依据可靠的汇报是不是更具有说服力呢?如上图所示,我们要传递的信息结论就在金字塔的塔尖;下一层,根据不同的线索来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从理由再往下,就是支撑理由的事实。这个有说服力的汇报其实就是找到了信息当中的3个核心要素:结论、理由、事实,再对照金字塔结构的树状图厘出信息的逻辑线来。因此,不论是通过口头表述还是PPT的视觉报告,你用这样的方式传递信息,都会更具完整性和可靠性。

如何才能从大量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出其中的结论、支撑结论的理由,以及支撑理由的事实呢?分以下三步走。

Step 1: 找到信息中的结论。结论就是中心思想,它首先是一个观点,也就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表达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作为信息的输出者,一定要明确想要表达的结论,知道自己最想说什么。

Step 2: 归纳支撑这个结论的各种理由。有很多科学的归纳方法和工具,在7.3和7.4节中会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Step 3: 找出信息中支撑理由的事实。事实是通过金字塔结构拆解到最后支撑结论和理由的东西。如果说结论、理由可以是主观的,那么事实一定是客观的——数据和不带感情色彩的事例就是客观的。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最开始的那个糟糕汇报,其实我想说的结论是“利润率逐年递减真是没法避免的”,理由是“现在国内PC市场低价竞争激烈、各种成本费用持续走高”。由于没有结构化表达,缺乏理由归纳,导致信息接收者在杂乱的信息中找不到重点;另外,这个糟糕的汇报只停留在“理由”层面,并没有给出支撑理由的任何事实或数据,难怪听者会认为这是一条不健全、不可靠的信息,对自己没有价值。

学会结论、理由、事实三要素,不仅可以应用于你的日常沟通、汇报、PPT制作等方面,还可以用于判断别人传递给你的信息是否可靠——如果别人传递给你的信息中只有观点,或者只有观点和理由,或者支撑理由的事实并不是客观的,或者事实支撑的理由与结论的逻辑不通,那么你多半可以认为这条信息不完整,甚至不可信,很可能只是别人没有依据的主观臆断而已。

6.5 SCQA架构——拿来就用的逻辑化表达工具

你已经了解了表达的结构,有了结构化的框架,现在你需要逻辑化地表达。

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境吗?你要花半个小时向老板详细汇报某项工作,连夜准备了30多页PPT。可是你刚讲了两页,就感觉到老板有点不耐烦了。你讲到第5页的时候,他就打断你说:“不要讲PPT了,直接说重点。”你很尴尬,也很委屈:自己说的都是重点啊!其实老板不满意,并不一定是因为你的报告“没有重点”,可能是你的陈述逻辑混乱,让他觉得“没有重点”。

还记得6.4节中提到的结论、理由、事实三要素吗?除了将其平直铺开,我们还有一些非常成熟、好用的逻辑化表达工具架构,这里重点推荐“SCQA架构”。

SCQA架构是指情境(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问题(Question)、答案(Answer),同样也是由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这是一个拿来就用的成熟“套路”,是结构化思维的逻辑化表达工具。

基于SCQA架构,可以衍生出标准式(SCA)、开门见山式(ASC)、突出忧虑式(CSA)和突出信心式(QSCA)4种表达框架,可以提高表述的结构性,突出重点。

1.标准式(SCA:情境-冲突-答案)

还记得柴静在《穹顶之下》中做的那个完美级演说吗?她应用的就是这个SCA表达框架。

首先,展示的是“有雾霾、作为一个母亲的担忧、不同城市的雾霾天数”,都在讲述雾霾横行的现实背景,也就是S(情境)。

接着,抛出疑问“雾霾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能消除它呢?谁在烧煤?谁在烧油?”这是一个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的冲突,也就是C(冲突)。

最后,提出一系列解决办法“低碳减排、调整能源结构、鼓励市场竞争、普通人也要行动”,这就是给出的答案,也就是A(答案)。

2.开门见山式(ASC:答案-情境-冲突)

回到本节开始的情境,如果用ASC表达框架,那么你可以试着这么报告:

“老板,我今天要向您报告的是关于把公司的销售激励制度从提成制改为奖金制的提议。”这就是开门见山,直接给出A(答案)。

“公司从创立以来,一直使用提成制来激励销售队伍。这是主流三大激励机制——提成、奖金、分红中的一种,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对激励制度有一个完整的交代,这就是S(情境)。

“但是,提成制在公司业务迅猛发展、覆盖地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造成了很多激励上的不公平: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的不公平;成熟市场和新进入市场的不公平;甚至出现员工拿到大笔提成,但公司却在亏损的状态。”这就是C(冲突)。

用“答案-情境-冲突”的开门见山式表达和老板沟通,你的第一句话就是重点。

3.突出忧虑式(CSA:冲突-情境-答案)

突出忧虑式这一招医生常用:“哎哟,你这病得不轻啊!”听到这句话,估计大多数人的心里都会咯噔一下。这是C(冲突)。

“还好,能治。美国刚刚有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听到这句话,你的一颗悬到嗓子眼儿的心总算放下来了。这是S(情境)。

“不过,有点贵。”这时候,估计再贵你也无所谓了,毕竟什么都没有自己的命贵。这是A(答案)。

突出忧虑式(CSA)表达框架的关键在于强调冲突,引导听众的忧虑,从而激发听众对情境的关注和对答案的兴趣。

4.突出信心式(QSCA:问题-情境-冲突-答案)

“今天全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这是Q(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技高速发展,人类拥有的先进武器已经可以摧毁地球几十次了。”这是S(情境)。

“但是,我们拥有了摧毁地球的能力,却没有逃离地球的方法。”这是C(冲突)。

“所以,我们今天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没有移民外星球的科技。我们公司将致力于私人航天技术,在可预见的将来实现火星移民计划。”这是A(答案)。

上面这段话就是埃隆·马斯克说过的火星移民计划。采用这种表达框架,是不是突然觉得靠谱了很多?

最后总结一下:逻辑化表达的本质就是逻辑,它将零散的思维、灵感、知识、数据等信息用一种框架收拢起来,让繁复的问题简化,使我们可以透过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SCQA架构就是这样一种逻辑化表达工具。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娓娓道来,那么将SCQA架构运用到你的PPT演示中,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wN4aLfWTP9s+nxaInOtarKW8mJxUnnE+Qqpnq7K1maLjqZ38Qc6X7NNeyX5pXj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