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阅读是准入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有思想的人容易寂寞,幸好我们有书可读。

系山英太郎,一位在日本政商界呼风唤雨的显赫人物,30岁即拥有了几十亿美元的资产;32岁已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显示,系山英太郎个人净资产49亿美元,排行第86位。他的赚钱秘诀何在呢?系山英太郎回答道:“阅读、学习是制胜的法宝。”

读书,不仅是提升你的人生境界、开阔你的视野、增加你的智慧的有效途径,更是为我们独一无二的灵魂寻找伴侣的良方。所以,我们更要加入读书的行列,拥有充沛精力的我们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形式,而要当成一种习惯。打开书之前,你也许还觉得无助,但是关上书本,你会发现自己得到了重生。

当代作家严文井说:“读书,人才更加像人。”书是人类经验的车船,就像培根描述的那样:“如果船的发明被认为十分了不起,因为它把财富、货物运到各处,那么我们该如何夸奖书籍的发明呢?书像船一样,在时间的大海里航行,使相距遥远的时代能获得前人的智慧、启示和发明。”

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很多人都不再看书,他们抱怨没有时间来阅读或者抱怨学习的环境太差,其实这都是非常拙劣的借口。读书跟环境和时间没有关系,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我们要学习白岩松那样的读书习惯。说出来大家也许不信,白岩松每天最少有两三个小时是专门用来阅读的。他的阅读分成三个层面:第一是每天为工作而阅读,第二是为职业而阅读,第三则是为自己而阅读。他觉得,除了需求阅读、职业阅读,还需要一种与时代无关的阅读,而这种阅读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对于年轻人来说,应该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那样可以使自己把手头上的活儿做得出类拔萃;而如果连一本有关生命意义的书也不看,那样我们会渐渐失去做人的深度。

总之,读书可以使人明心、清脑、益智、养气。明心指读书可以开阔人的心胸,涤荡人的灵魂;清脑指读书可以拓宽人的思路,开阔人的视野;益智指读书可以增长人的智慧和才干;养气则指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自身修养和气质。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必须要求自己每天阅读半小时。滋润心灵的精神食粮,永远不会嫌多。

当然,读书也是讲究方法的。

1. 博采众长

读书需要广涉群科、博采众长。宽打基础窄打墙,是读书方法之一。一个人要想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博通是必行之路。科学和艺术看来是相距甚远的领域,可也有许多相通之处。诺贝尔奖获得者格拉索在回答“如何才能造就好的科学家”的提问时答道:“往往许多物理问题的解答并不在物理范围之内。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广阔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说,有空去逛逛动物园也会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这和理解力、记忆力同样重要。假如你未看过大象,你能凭空想象得出这种奇形怪状的东西吗?对世界或人类活动中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

2. 莫做书奴

书,本应是人的奴仆,为人所用。可有的人却成了书的奴隶,这不能不令人痛惜。不顾实际、死啃书本的人,只能算作书奴,他读书越多,就会变得越痴呆,受书之害也会越深。因此,要善于驾驭书本,居高临下地读,而不要将自己埋进书本之中,被书淹没。你应占有书本,而不能被书本左右、被它占有。

3. 择优而读

读书,需要选择。试想:一个经常在阅读沉思中与哲人、文豪倾心对语的人,与一个只喜爱读凶杀、言情故事和明星花边轶闻的人,他们的精神空间是多么不同!二者显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

在茫茫书海中,我们要力求寻觅上乘之作、经典之作,要多读名著,多读“大书”。所谓经典名著、“大书”,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筛选。一些社会学家曾做过统计,其结论是,至少要经过二十年的阅读检验而未曾沉没,这样的著作方有资格称为“经典”“名著”。

择优读书,需要一种选择、琢磨功夫。我们应汲取前人的经验,将读书效率提高一个层次。关于读书择优之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早就指出:“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拒绝坏书。应该去读那些伟人的或已被事实证明是好书的名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称得上开卷有益。

大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读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对个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古人亦云“宁可三日食无肉,不可一日居无书”,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PALxwIBaalWBFGdFhlFvq19mpXidmC6ty+0Prds7kXRX+PlZNUrhdSSiF7resP5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