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化质说

在经历了声势浩大的政治动乱、罗马帝国的灭亡,以及古代文明的衰落之后,各教派之间的争论渐渐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但过了若干年,社会局势再度稳定后,类型差异就又一次出现了,开始时,它们的出现是短暂的,但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它们也变得越来越让人无法忽视。虽然那些此前曾在古代教会中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早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也已经出现了新的争论形式,但无论形式怎样变换,无法改变的一个事实是,在这些形式下掩盖的心理问题是相同的。

大约在9世纪中叶,科维修道院院长帕斯卡西乌斯·拉得伯土发布了一篇有关圣餐礼的文章,在文中,他提出了化质说,此说将圣餐礼中的酒和神圣的薄脆饼看成是基督的血和肉。后来,这一观点逐渐发展成一条我们都熟悉的教规,据此教规,基督在“真理、现实、实体”上完成了化质的过程;圣餐礼上的酒和薄饼是作为“偶然物”存在的,虽然它们的外观没有发生丝毫改变,但实际上,它们在信徒们的眼中早已成了基督的圣血和圣体。与拉得伯土同在一个修道院的僧侣拉特兰努反对这种化质说,他大胆地提出了一种相反的意见。然而,拉特兰努还不是拉得伯土最难对付的对手,最让他感到头疼的是埃里金纳(中世纪早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正如赫斯在其著作《基督教教会史》一书中所指出的:埃里金纳在他那个时代是那么的出类拔萃、高不可攀,以致过了数个世纪,教会内部才有勇气对他进行批判和谴责。大约在公元889年,埃里金纳在任马尔姆斯伯雷修道院院长时,被本院僧侣杀害。在埃里金纳看来,真正的哲学就是真正的宗教,在那个绝大多数人对权威都盲目追随和服从的时代,他却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在他心里,相比权威,理性要更加重要,或许这与那个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但正是因为这样,经过数个世纪人们依然能够正确地看待他。埃里金纳认为,就连那些在人们眼中完美无缺的教会神父,假如其著作中无法挖掘出人类理性的宝藏,那也是不能被称为权威人士的。所以,他坚信,圣餐礼只不过是纪念耶稣与他的信徒们所举行的“最后的晚餐”的一种仪式,准确地说,无论是在哪个时代,他的这种观点都能为具有理性的人所接受。尽管埃里金纳的思想中没有丝毫想要诋毁神圣典礼含义和价值的意思,既明晰又简单易懂,但在他身上,却没有任何与他所处时代的精神相似的地方,他同周围世界的各种愿望也往往无法相融;他最后被自己的修道院同僚出卖并杀害这件事就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证明。他身处四面楚歌的境地,难以获得成功,是因为这位院长根本不会思考,却可以把实在的物体象征为“圣体”,让人能从感官上得到好处,幸运的是这迎合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因为当时那个时代的潮流正是刻意追求宗教体验具体化。

通过这场关于圣餐礼的辩论,我们极易看到我们在之前讨论中所提到过的一些基本因素,即拒绝同具体事物接触的抽象观点以及朝向客体的具体观点。

我们用理性是无法否定拉得伯土和他的成就,认为它在历史上没有丝毫价值的,即便在现代人看来他的教条显得有些荒谬。的确,拉得伯土的教条简直可以说是人类能够犯下的最大的谬误,但我们仍不能一开始就给出它一文不值这样的论断。我们要想考察它,就应将它放在过去几百年的宗教生活中,看它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然后再回到现代来看看它还对这个世界的哪些地方有间接的影响,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对此我们的确不能忽视,例如,在基督化质这种可以说是奇迹的现实中,作为一种信仰,它确实要求从纯粹的感官中释放心理过程,而这种释放一定会对心理过程本身产生影响。如果感性占据了太高的域限值,那它是无法对思维进行定向的。因为如果感性的阈限值过高,它就必然会侵入人的心理,并破坏其中的定向于思维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基础正是排除不相容的心理因素。如果能立足于这一点进行思考,那么,不仅是那些被教义的信仰所控制的个体所产生的直接而特有的宗教印象,就连那些完全是投机取巧,或是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证明其自身价值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教条也能显现出实际重要性。我们越是看重埃里金纳,也就越无法对拉得伯土的成就视而不见。不过,通过上述事例,我们能够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无法将内倾型思维与外倾型思维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因为就决定因素而言,它们拥有不同的实质——内倾型思维是理性的,而外倾型思维却是程序式的。

以上论述并不代表我对这两位神学家的个体心理做出了决定性判断,这是我要特别强调的。因为我们无法对埃里金纳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对他的类型就不能做出明确判断。以我们所掌握的仅有的一些材料来看,或许将他归为内倾型更为合适。而对于拉得伯土,我们几乎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他有着和常人极为不同的思维,但是他却用情感的逻辑准确地预言了他的时代将接受什么、什么才是符合这个时代潮流的。假如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倒是不难将他归为外倾型。我们暂时还不能对这两位神学家的人格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不够多,尤其是对拉得伯土来说,情况或许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比如拉得伯土极有可能是内倾型的,只是因为其智力水平有限而不能超越他那个时代的一般水平,加上他的逻辑又缺少创造性,所以,他能够做的,只是从现有的教会神父文章的主旨中推导出浅显的结论。同样,埃里金纳也可能是外倾型的,只要他生活的环境是以常识为特色且只有符合常识才被认为正确而加以接受。不过,这种情况还无法被证实是确实的。另外,那个时代热切期望每个宗教奇迹都是切实存在的,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正是在这种时代特征的映衬下,拉得伯土能将每个人所期盼的东西具体化,因此会使人感到振奋,而相比之下,埃里金纳就显得过于冷酷和僵化。 ckeIMma0W9bIn0b05SRDZ8dIQKPx04JvDThbtrjqdtR8llVvDi4upS7ZsIDb+Hx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