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让数学家头疼了2000多年的问题:平行公理

有一个让数学家们头疼了2000多年的一个问题:平行!

我们小学时就学过画平行线,为什么平行还会让人头疼呢?因为平行是所有定义中最难说清的。《几何原本》上的定义是:在同一平面上,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作平行直线。这句话听起来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如果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只要它们不断地延长下去,间距肯定会不断地收紧变窄,最后一定会相交。所以我们说,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线是平行线。然而,难点是我怎么知道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呢?难道真的要把两条直线无限地延长吗?如果这两条直线只是非常接近于平行,我们就得延长到宇宙的另一头才能看到它们相交,那不累死了呀!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别的办法判定。什么办法?

欧几里得给出的办法是:让这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如果相交以后,在同一侧内的两个角加起来等于180度,这两条直线就平行。这就是《几何原本》的最后一条公设——第五公设的等价命题。到现在,我们已经把欧几里得的五条公设全部说清楚了:第一,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直线,简称两点定线;第二,直线无限长;第三,给定半径和圆心可以画个圆;第四,所有的直角都相等;第五,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相交在同一侧的两个内角相加等于平角,这两条直线就是相互平行的。 和前几条公设相比,第五条的描述太复杂了,所以这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一条公设。

第五公设之所以让人头疼,就是因为它不太直观,于是很多数学家就想办法把它从公设里头剔除掉,如果能够通过其他的公理把它给证明了,把它降级为一个定理就更好了。可惜的是,2000多年过去了,没有任何人取得成功。不但没人成功,反而有人证明了第五公设不可能通过别的公理证明!而且还有人陆续发现了不遵循第五公设的新的几何学,关于第五公设有意思的故事有很多,即使讲一天也讲不完,所以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目前我们学的还是欧氏几何,所以我们只能先把它当作一个公设给记住了。接下来,我们就研究一下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情况。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相交可以产生四个角,那么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就会有两个交点,产生八个角,如图4-4所示。我们的故事就从这三条线和八个角的关系开始了。

图4-4

两条相互平行的水平直线被一条斜线所截后,产生了从∠1到∠8的八个角,图中∠4和∠6的关系就是第五公设所说的,在截线同一侧的两个内角,因为它们都在截线的右侧,而且在平行线的内侧,所以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叫作同旁内角。当然,在它们对面的∠3和∠5也是一对同旁内角,因为它们同在截线的左侧,并且也在平行线的内侧。根据第五公设,我们可以推导出:如果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加就等于180度。

同旁内角相加等于180度就能证明两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理,既然这种方法能够判定平行了,那么是不是说两条直线平行,它产生的同旁内角就一定互补呢?没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也是一条定理,叫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有什么区别?性质定理是在已经知道这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可以由此得出哪些角的关系;而判定定理是说,在不知道这两条直线平行的情况下,应该通过什么条件才能判断两条直线平行。那么,是不是只要把判定定理反过来就可以得到性质定理呢,是的!比如,四个角是直角就可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长方形。那反过来长方形肯定是四个角相等的。但是,性质定理反过来能得到判定定理吗?这就不一定了,因为图形的性质不止一个,比如正方形的性质既有四条边相等,也包含四个角相等。我们不能根据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判定某个图形一定是正方形!好了,接下来我们继续讨论平行的问题。在一个相对复杂的图形上,如何快速找出同旁内角呢?我们可以借助图4-5中的字母或者汉字的帮助学习一下。

图4-5

在大写的英文字母“E”中,由于有上下两组平行线存在,因此我们至少可以找到三组同旁内角:“E”字图中的∠1和∠2,∠3和∠4,以及∠1和∠4,都是同旁内角的关系;同样,在汉字“山”字形的内部,也有着同样的三组同旁内角。由于我们心中对这些常用字母和汉字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面对一个复杂图形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符号快速捕捉到图形的特征。

说完了字母“E”和汉字“山”,我们再说说字母“F”。在一个大写的“F”中,同样存在水平的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斜线截断的情况。在“F”中,两条水平线中间的∠1和∠2,仍然是同旁内角的关系,两者之和仍然是180度,但是,在“F”中下面的∠3和上面的∠1又有什么关系呢?显然,∠3和∠2是邻补角的关系,因此,∠3和∠2相加也是180度。记得在我们证明对顶角的时候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两个角加上同一个角都等于180度,这就可以证明这两个角相等了,过程如下:

AB∥CD (已知),

∴∠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180°-∠2(上式两侧同时减去∠2)。

又∵∠3=180°-∠2(邻补角的定义),

∴∠1=∠3(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像“F”形上下的这两个角(∠1和∠3),因为它们都在两条直线下方的右侧位置上,所以我们把它们叫作同位角。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就是平行线的第二个性质定理。同样,由同位角相等,我们照样可以推出同旁内角互补,所以根据同位角相等,我们也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这就是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那么,除了字母“F”,还有其他方式能够发现同位角吗?如果把不等号放大一下(见图4-6)我们就会发现:在不等号上,有不止一对同位角,两条水平线的左上的∠1和∠5、左下的∠3和∠7、右上的∠2和∠6、右下的∠4和∠8都是同位角,这四对同位角都是彼此对应相等的。

图4-6

此外,在这幅“三线八角”的图上还有一个角,和同位角对着的,就是同位角的对顶角,比如在右上角的方位上:∠6的同位角是∠2,∠2的对顶角是∠3,∠3和∠6共用一条边,其他两条边相互平行,结果拼成了一个“Z”字形,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显然,因为∠3和∠2是对顶角,它俩是相等的,又因为∠2和∠6相等,所以∠3和∠6也应该是相等的。因为这两个角存在于两条平行线内部,同时又交错分布在截线的两侧,所以就叫内错角。没错,字母“Z”的上下两个角就是一对内错角,同样,字母“N”的左右两个角也是内错角关系,除了∠3和∠6之外,∠4和∠5也是一对内错角。内错角相等同样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又是它的判定定理。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性质就是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同时,这三者之间具有等价的关系,三者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判定两条直线之间的平行关系。而这些定理全部都是源于欧几里得第五公设。 SJDi2ZEEUIB1hTrFO/yGspCQBix1XyAKZGmtk0gXSmh7ULaaxhGfdQ2MztqkvKL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