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以发热为主要证候的一类疾病就称作热性病。热性病的病程可分实证期和虚证期。
主要证候:发热,恶寒轻,或仅有恶风,口渴,咽喉肿痛,头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疗方法:辛凉解表,用薄荷、桑叶、菊花、连翘、豆豉、葱白等。
主要证候:头痛,发热,无汗,恶寒重,骨节酸痛。苔白,脉浮紧。
治疗方法:辛温解表,用荆芥、羌活、桂枝、防风等。
主要证候:寒热往来,口苦,恶心呕吐,胸闷胁痛,胃脘胀满。舌苔薄黄,脉弦。
治疗方法:清热为主,用黄芩、柴胡、半夏、枳实、川朴等。
主要证候:胸膈满闷,神情呆滞,身热起伏,午后热甚,有汗而热不解。苔白,脉濡。
治疗方法:清热化湿,用黄芩、厚朴、草果、枳实、知母等。
主要证候:身热,面赤,出汗,口渴。舌苔黄,脉滑数。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用金银花、黄芩、黄连、知母、山栀、蒲公英、石膏等。
主要证候:身体发热,大便秘结,腹部胀痛、拒按,谵语。舌苔黄,脉沉而有力。
治疗方法:用攻下药,如大黄、芒硝、枳实等。
主要证候:发热,神经错乱,口鼻出血及便血,身上有斑疹,舌质红绛等。
治疗方法:凉血解毒,用金银花、紫草、生地、大青叶、丹皮、元参等。如果有烦躁、神昏、惊厥等证候,则用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
主要证候:昏迷,气短,烦躁,恶寒,四肢寒冷,或者出现呕吐,腹泻。脉沉细数。
治疗方法:温阳救脱,用干姜、党参、附子等。
主要证候:口燥,咽干,耳聋,手足抽搐。舌面少苔,脉细数。
治疗方法:滋阴熄风,用阿胶、生地、钩藤、鸡蛋黄、龟板、鳖甲、牡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