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内脏、气血的辨证施治

心病

实证

心火炽盛

主要证候:心烦失眠,面红目赤,口干咽燥,口舌糜烂。舌尖红或起刺,脉数。

治疗方法:泻心火,用黄连、竹叶、生地、木通、山栀等。

虚证

(一)心阳虚

主要证候:心悸,气喘,口唇青紫,胸闷,舌淡苔白,脉细小或大而无力。

治疗方法:温通血脉,振奋心阳,用丹参、附子、红花、肉桂等。

(二)心阴虚

主要证候:心悸,失眠,多梦,体虚,盗汗。舌质红,脉细数或细弱。

治疗方法:养心安神,用当归、远志、麦冬、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

肝病

实证

(一)肝风

主要证候: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四肢麻木,甚至抽搐,言语不清,舌伸出时歪斜抖动,或突然跌倒昏迷,脉弦。

治疗方法:平肝熄风,用天麻、白蒺藜、钩藤、地龙、蜈蚣、珍珠母等。

(二)肝火

主要证候: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大便秘结,肋痛,呕吐苦水或黄水。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治疗方法:清肝泻火,用菊花、龙胆草、夏枯草、黄芩、钩藤等。

(三)肝气郁结

主要证候:胸闷,胃痛,恶心呕吐,嗳气,或出现腹泻,泻后腹痛无明显减轻,脉弦。

治疗方法:疏肝理气,用白芍、柴胡、川楝子、香附、郁金等。

(四)寒滞肝脉

主要证候:小腹疝痛,睾丸坠胀,或阴囊收缩。舌滑润,苔白,脉弦或沉弦。

治疗方法:温经暖肝,用青皮、吴茱萸、乌药、茴香、橘核、肉桂等。

虚证

主要证候:耳鸣,眼花,头晕头痛,面部发热,夜不能寐。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疗方法:养阴潜阳,用女贞子、生地、早莲草、枣仁、白芍、牡蛎、珍珠母等。

脾病

实证

在“病邪的辨证施治”的实证中已有介绍,请查看。

虚证

(一)脾阳不振

主要证候:面色苍白,消化不良,乏力,口吐清水,小便清,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脉濡软或沉细兼迟。

治疗方法:温振脾阳,用白术、干姜、肉果、荜拨、补骨脂等。

(二)脾不统血

主要证候: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皮下出血,便血,尿血等。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过多的症状。

治疗方法:补脾摄血,用白术、党参、甘草、黄芪、仙鹤草、黄芩等。

(三)中气不足

主要证候: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消瘦,大便稀薄,脱肛,女性会出现子宫下垂。舌苔薄白,脉细。

治疗方法:补中益气,用党参、红枣、黄芪、升麻、白术、茯苓、甘草等。

肺病

实证

(一)肺部痰热

主要证候:咳嗽,痰黄稠或脓样,或血痰,气喘,口渴喜饮。舌苔黄,脉数。

治疗方法:清肺化痰,用黄芩、竹沥、半夏、桑白皮、冬瓜子、海蛤壳、鱼腥草、芦根等。

(二)肺部痰湿

主要证候:气短,胸闷,咳嗽,咳痰黏稠。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方法:化痰湿,用苍术、茯苓、厚朴、陈皮、制半夏等。

(三)肺部痰寒

主要证候:咳嗽,气喘,喉中有痰鸣声,痰白色。舌苔白,脉弦紧。

治疗方法:温肺化痰,用干姜、制半夏、苏子、杏仁、白芥子、细辛、桂枝、麻黄等。

虚证

(一)肺气虚

主要证候:气短,气喘,痰液稀薄,声音低缓,怕冷。舌质淡,苔薄,脉软无力。

治疗方法:补益肺气,用党参、五味子、黄芪、百合、山药等。

(二)肺阴虚

主要证候:咽干口燥,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低热,失眠,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治疗方法:养阴清肺,用百合、麦冬、生地、功劳叶、鳖甲、沙参等。

胃病

实证

(一)胃热

主要证候:食后易饥,口渴多饮,或牙龈肿痛,口臭,便秘,或食入即呕吐,舌苔黄,脉数。

治疗方法:清胃热,用竹叶、芦根、石膏、大黄、知母等。

(二)胃寒

主要证候:恶心呕吐,呃逆,脘腹冷痛,得热则减。舌苔白,脉弦。

治疗方法:温胃散寒,用生姜、吴茱萸、制半夏、川椒、木香、丁香等。

虚证

(一)胃阳虚

主要证候:空腹胃痛剧,口吐清水,得食痛减。舌苔白,脉沉细。治疗方法:温阳暖胃,用干姜、吴茱萸、黄芪、桂枝、荜澄茄、木香等。

(二)胃阴虚

主要证候:口干咽燥,胃脘疼痛,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方法:益胃养阴,用麦冬、玉竹、白芍、甘草、石斛、沙参等。

肠病

热证

(一)湿热滞留

主要证候:身热腹痛,痢下赤白,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数。

治疗方法:清热、导滞,用黄连、黄柏、秦皮、焦山楂、槟榔、木香、白头翁等。

(二)瘀热阻滞

主要证候:初起常见脐腹部疼痛,然后转移到右下腹部,疼痛难忍,便秘或腹泻,发热。舌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疗方法:清热、化瘀、通滞,用大黄、丹皮、桃仁、红藤、蒲公英、厚朴等。

寒证

(一)受寒挟滞

主要证候:肠鸣辘辘,腹部胀痛,小便清利,腹泻。舌苔白腻,脉缓。

治疗方法:散寒化滞,用厚朴、焦山楂、紫苏、枳壳、藿香、木香等。

(二)肠虚滑脱

主要证候:腹泻不止,肛门下脱,精神疲倦,四肢乏力。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疗方法:滔肠固脱,用干姜、肉豆蔻、赤石脂、五倍子等。

肾病

(一)肾阳不足

主要证候:面色淡白,怕冷,头晕,耳鸣,听力减退,腰酸肢软,小便清长或频数,阳痿,遗精,妇女白带多而稀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方法:益肾温阳,用熟地、鹿角、附子、肉桂、狗脊、续断、菟丝子、仙灵脾等。

(二)肾阴亏损

主要证候:头晕眼花,腰酸、耳鸣,虚烦失眠,健忘,遗精早泄,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方法:滋阴益肾,用龟板、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天冬、潼蒺藜等。

(三)肾虚水泛

主要证候:周身水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形寒肢冷,咳嗽,痰稀薄,动则气喘。舌质淡,苔白,脉沉。

治疗方法:益肾、温阳、利水,用附子、桂枝、茯苓、白术、泽泻、车前子等。

(四)肾不纳气

主要证候:短气喘促,动则更甚,咳嗽,易出汗,怕冷,面部虚浮。脉细无力,或沉细。

治疗方法:益肾纳气,用熟地、山萸肉、胡桃肉、五味子、补骨脂、紫石英等。

膀胱病

(一)实热

见“病邪的辨证施治”中湿证“膀胱湿热”条。

(二)虚寒

主要证候:小便频繁而清长,严重者出现小便不禁,遗尿。舌淡苔润,脉沉细。

治疗方法:兼补肾气,固摄膀胱,用覆盆子,桑螵蛸、益智仁、菟丝子、牡蛎、龙骨等。

气证

(一)气虚

主要证候:神疲乏力,语音低微,出汗,眩晕,食欲不振。舌苔薄,脉软弱。

治疗方法:补气,用党参、红枣、白术、茯苓、黄芪、甘草等。

(二)气滞

主要证候:胸闷腹胀,嗳气稍舒,或胸胁脘腹攻走疼痛,妇女会出现痛经、小腹坠胀等。脉多弦。

治疗方法:理气,用枳壳、香附、郁金、陈皮、乌药、木香、川楝子等。

血证

(一)血虚

主要证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面色苍白,口唇发白。舌质淡,脉细。

治疗方法:补血,用当归、何首乌、熟地、白芍、桑葚子、旱莲草等。

(二)血热

主要证候:吐血,鼻出血,尿血,便血,女性会出现月经过多等,或皮肤斑疹色红。血色鲜红,舌质红绛,脉数。

治疗方法:凉血,用生地、丹皮、紫草、赤芍、大小蓟、茜草根等。

(三)血瘀

主要证候:疼痛,血色紫暗有块,皮肤红斑或血肿,腹内肿块,唇舌青紫,脉细涩。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用当归尾、红花、赤芍、丹参、川芎、桃仁、生地等。 M7XqPBnYQkpNVRZ0qjwWDJh7kp9pxFBrwVQSzM6U5VIcjYUtMAw8Hr7XDGX5z4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