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血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出血的情况,这时,该如何止血呢?首先,我们先了解出血有哪几种类型。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外出血是指身体由于受到损伤,导致血管破裂后,血液从伤口流出的现象;内出血是由于内在的原因,身体内的器官或组织破裂出血,血液向体内流的现象。
外出血包括毛细血管、静脉和动脉出血三种。毛细血管出血,是少量的血液从毛细血管渗出。静脉出血,是从血管流出暗红色的血液。动脉出血,是从血管喷出鲜红色的血液。了解了出血的类型,才能进行正确的止血。
毛细血管出血或者小的外伤出血,流出的血液会自动凝结,这时我们要将伤口进行消毒,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进行包扎即可。
动脉出血时,会有大量血液从血管喷出,这时要用手指压住出血血管的上部(近心端),用力压住,阻断血液的来源。所以说,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动脉损伤出血。
1.头面部出血,伤口小时,压迫伤口两侧即可止血;伤口较大时,可在耳屏前压迫颞动脉。口、鼻、面颊部出血,可在下颌骨水平支距下颌角约3厘米的凹陷处压迫颌外动脉。
面部出血的压点及其止血区域
颞动脉的压点及其止血区域
2.肩部或上臂发生动脉出血,可用拇指从锁骨上窝将锁骨下动脉压向第一肋骨。上臂远端或前臂出血,可在上臂内侧肱二头肌内缘用手指将肱动脉压向肱骨。手指出血,可以压迫手指根部两侧的指动脉。
锁骨下动脉压点及其止血区域
3.大腿或小腿出血,可在腹股沟卵圆窝处压迫股动脉。股动脉较粗,血流量大,常需两手同时进行压迫。
股动脉压点及其止血区域
4.动脉出血时,指压法虽然能够迅速止血,但这只是暂时性的,还必须把病人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如果创口较大而出血较多时,要加压包扎止血。包扎的压力应适度,除达到止血而又不影响肢体远端血液运行为度。包扎后若远端动脉还可触到搏动,皮色无显著变化即为适度。严禁用泥土、面粉等不洁物撒在伤口上,造成伤口进一步污染,而且给下一步清创工作带来困难。
如果是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为了方便运送病人,应当用止血带。所需要的物品有:橡皮带、宽布条、三角巾、毛巾等。
上肢出血:止血带应结扎在上臂的上端,禁止扎在中段,避免损伤桡神经。
止血带结扎法
下肢出血:止血带扎在大腿的中部。
上止血带前,先要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并用软质敷料垫好局部,然后再扎止血带,以止血带远端肢体动脉刚刚触及不到为度。
使用止血带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要领,如扎得太紧,时间过长,均可引起软组织压迫坏死,肢体远端血液运行障碍,肌肉萎缩,甚至产生挤压综合征。如果扎得不紧,动脉远端仍有血流,而静脉的回流受阻,反而造成伤口出血更多。扎好止血带后,一定要做明显的标志,止血带上写明止血的部位和时间,以免忘记定时放松,造成肢体缺血时间过久而坏死。扎上止血带后每半小时到一小时放松一次,放松3~5分钟后再扎上,放松止血带时可暂用手指压迫止血。
1.消炎止血粉:岗稔3份,紫珠草4份,三丫苦3份,磨成细末,混合均匀后,每日敷1次。
2.冬青树叶,适量,白糖作引子,捣碎后敷在患处。
3.旱莲叶适量,白糖作引子,捣碎后敷在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