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真善无迹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论语·先进》

子张问怎样才算是一个好人,怎样做才叫行善。孔子的答复是“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如果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来讲就是这样的:不留一丝痕迹,也不进入房门,走进屋内。什么叫“不践迹”呢?南怀瑾先生认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用道家中庄子所说的“灭迹易,无行地难”来加以理解。古人的文字非常简练,但是解释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大概这也是后来的人常常有不同理解的缘故。南怀瑾先生对此的理解是这样的:好比一个小人干坏事,我们在电影中也时常看到那些坏人的做法。他们一般在作案的时候要戴上手套,做完之后还要搞个毁尸灭迹之类的,这就是“灭迹易”。但是他们在躲避警方追捕的时候却心生恐惧、不安,虽然在外表上让你一点也看不出来他们内心的脆弱,没准儿嘴巴还很硬气,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小人,色厉内荏”。不管在表面上显得如何天衣无缝,但是内心总是有负罪感,只有自己才清楚那种惶恐不安的感觉,这就是“无形地难”。弄清了庄子的这句话,也就懂得了孔子所说的“不践迹,亦不入于室”的深意。孔子是说一个真正行善的人是不会让人感觉到他的痕迹的。换句话说,孔子说这句话,是针对那些做好事希望别人对他感恩戴德,或者总是希望别人能看见他做了好事的人,那么这样的人其实并不算是真的好人。孔子对于行善的标准很高,有点像今天我们所说的“做好事不留名”的味道,但是比这个标准又要高一点。孔子还强调了做好事应注意方法,比如你伤害了别人的自尊,那你的行善就不能算是行善,例如下面这个故事中的好心人就是这样。

有一家卖布丁的商店,每年到圣诞节的时候就将许多美味布丁摆放成一排。你可以选择最适合你口味的布丁,他们甚至还允许你先品尝,然后再做决定。

海特常常想,会不会有些根本不打算买布丁的人利用这个优惠的机会白吃呢?有一天,他向女店员提出了这个问题,才得知的确有这样的事情。

“有这样一位老先生,”她说,“他几乎每星期都来这儿尝一尝每一种布丁,尽管他从来不买,而且,我怀疑他永远也不会买。我从去年,甚至前年就记住他了。唉,如果他想来就让他来吧,我们也欢迎他。而且,我希望有更多的商店让他去品尝布丁。他看上去好像确实需要这样,我想大家都不会在乎的。”

就在她跟海特说着话的时候,一位上了年纪的先生一瘸一拐地来到柜台前,开始兴致勃勃地仔细打量起那一排布丁。

“哎,那就是我刚刚跟你说的那位先生,”女店员轻轻地对海特说,“现在你就看着他好了。”说完,又转身对老先生说:“您想尝尝这些布丁吗,先生?您就用这把调羹好了!”

这位老先生衣着破旧,但很整洁。他接过调羹,开始急切地一个接一个地品尝布丁,只是偶尔停下来,用一块大大的手绢擦擦他发红的眼睛。

海特看到他的手绢已经完全破了。

“这种不错。”

“这种也很好,但稍稍油腻了一点。”

海特想:“看起来,他真诚地相信自己最终会买下一个布丁。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在欺骗商店。可怜的老头!也许他过去有钱来挑选自己最爱吃的布丁,如今他已身无分文,所能做到的也只是这样品尝品尝了。”海特突然动了同情心,走到老人跟前说:“对不起,先生,能赏个脸吗?让我为您买一只布丁吧,这会让我深感荣幸的。”

听完海特的话,老先生好像被刺了一下似的往后一跳,热血冲上他那布满皱纹的脸。

“对不起,”他说,他的神态比海特根据其外表想象出的要高傲得多,“我想我跟您并不认识,您肯定是认错人了。”

说完,老先生转身对女店员大声说道:“劳驾,把这只布丁替我包好,我要带走。”他指了指那块最大的也是最贵的布丁。

女店员从架子上取下布丁,开始打包。这时,他掏出一个破旧的黑色小皮夹子,开始数起他那些零散而少得可怜的钱来,然后将它们放到柜台上。

从此人们再也没看见这位老人。

一个真正会助人的人,在帮助他人时绝不会表现得像一个高高在上的施予者,这是对他人人格的一种尊重。由此可见,做一个好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关于行善积德,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一段故事很值得我们今人一读。

一次,白居易向鸟巢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鸟巢禅师答:“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三岁的小孩也知道这样说。”

鸟巢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八十的老翁未必能够做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礼退下了。

正因为做一次善事容易,但终生行善很难,所以真正算得上是善人的人寥若晨星。我们可以这样说: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一个从未做过坏事的好人难上加难,做一辈子的好人最难! LA3APv58F4MO52cWhQGzW6RH8gp/UOsxME/hx2RCumxRJ/eGdz73ay0mrBpeGW6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