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宫廷里,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在众多的妻妾中,仅有皇帝的正妻称为“后”,就是“皇后”。可是,为什么称皇帝之妻为“后”呢?
在周朝以前,天子的妻子都称为“妃”,周朝开始才称为“后”。如《礼记》记载:“天子之妃曰后。”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改称号为“皇帝”,便订皇帝的正妻为“皇后”。不过,这时候的后妃制度还不完备,直到汉朝才开始执行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汉书·景帝纪》记载:“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汉书·高帝纪》中有“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
“后”原意指君主。在上古时代,“后”是帝王的称号。如大禹的儿子称为“夏后氏”,再如传说中射日的后羿。
《诗经》中记载:“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郑玄笺曰:“后,君也。”《左传》中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书经》说:“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可以看出,其中的“后”都指君主。
既然“后”在上古是帝王的称呼,为什么后来又用来称呼女性呢?
从字形来看,“后”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中的“后”字,口字在左下方,右上方是一拢起的手;到金文中,字形成镜像般翻转,拢起的手移到了左上方,便一直沿用至今。
《说文解字》中说:“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在上古氏族部落中,女性具有崇高的地位,一般为发号施令者。这时,“后”的意思指有权威的女性长辈。可见,作为帝王正妻的“皇后”便是从此引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