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唯物和唯心,客观和主观,始终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毋庸置疑,时至今日,世界上仍有许多地方,广泛流传着有神论思想。《搜神记》一书,也基本体现了古人的有神论世界观。所谓鬼神,其实往往反映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悠悠五千年华夏文明,由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各个民族、部落在融合交流中共同创造,也因此诞生了丰富多彩的神怪传说。这些神怪传说,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善良的同情,对罪恶的仇恨,让他们时隔几千年后,还跃然纸上。然而,很多有价值的故事,在漫长的时光里散失了。不过,还好有《搜神记》。有心的古人干宝先生,这位生活在距今一千七百年前的士族文官,将上古到东晋时代的神怪传说总结在这本书里,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资料。

神怪故事,往往有着貌似荒诞不经的情节,若是用心去设身处地地体会和感受,更可能体会到当今世界的可爱与美好。现在,是我们的祖先所期盼却无力来到的年代。《搜神记》创作于东晋时代,正是祖先们处在绝望的时代。三国鼎立,百年战乱,极大破坏了中华大地的生产力,造成了全国过半的人口损失。司马家结束了三国纷争的局面,然而司马家只擅长篡权阴谋,却不会治国安邦。八王之乱由争夺皇权开始,到各方联络各族豪强起兵,形成了各族全面内战的局面。中国北方成为各族混战的主战场,几十年内民不聊生,兵灾连年,再次造成了全国过半的人口损失。司马家被迫南渡,东晋在剩余的半壁江山苟延残喘。颇有讽刺意义的是,乱世里的精英们,却纷纷逃避现实,大谈玄学。

干宝先生身为士族官员,创作《搜神记》时未免要迎合当时的玄学风潮,选取了很多人类战胜鬼神、贤人实现成功之类的故事,应该也寓有教化人心的愿望。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圣贤们对鬼神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孔子讲究礼节和祭祀,但主要用于教化人心敬鬼神而远之。老子和庄子则倡导在现实面前顺其自然,以他们对天道、地道、人道的理解,来劝诫统治者要少折腾人民,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当然,后来的儒教、道教,无论是“大成至圣先师”,还是“太上老君”等,都被有意神化,以此来证明教义的正确,这同样也是一种教化人心的意向。

《搜神记》里有很多简略的故事经过后世的漫长改造,更加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而其中也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还不为大众所了解。译者应邀将《搜神记》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期盼读者方家指正,聊备闲暇之余阅览。

夏历戊戌年五月丁未朔二十日丙寅于临邛寓所 Q9Ar0QZcSgfiY1T3Ws3DD83fDjWFv+lD43N+KtJflPJYmGz/DChBs4CsxSupTa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