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群中

在《乌合之众》( Psychologie der Massen ,1895)一书中,大众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将现代定义为“大众的时代”,是人类思想趋于转变的关键性时刻之一。他认为当下是“向着无政府状态过渡的时期”。未来的社会组织将不得不面对一种新的权力,即大众的权力。他言简意赅地断言:“我们正在步入的时代实际上将是一个大众的时代。”

勒庞认为传统的统治秩序已经瓦解。“大众的声音”如今占了上风。由大众组成的“辛迪加让所有的当权者都不得不甘居其下;他们的团体试图调整工作条件和工资,全然置经济规律于不顾” 。议会中的代表只不过是他们的杂役。在勒庞看来,大众体现了新的统治关系。“大众的神权”将会替代王权。对于勒庞来说,大众的崛起不仅导致了统治权的危机,也造成了文化的衰落。因为如其所言,大众是“文化的破坏者”。文化的基础恰是“那些孤立无援的大众完全无法接触及的条件”

显然,如今的我们又一次身陷危机。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这一过渡的始作俑者似乎是另一次变革,即数字革命。群体的结构再一次取代了现有的权力关系和统治关系。这个群体就叫作“数字群”(der digitale Schwarm)。它所表现出的特点与群体的经典结构,即我们所说的大众(Masse)是截然不同的。数字群之所以不能成为大众,是因为它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灵魂是有聚合性和凝聚力的。而数字群由单独的个人组成,其群体结构与“大众”完全不同。它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无法回溯到个人。在这个由个人汇集成的新的群体里,个人却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征。人与人的偶然聚集尚不能构成大众,只有当一个灵魂、一种思想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才能组成一个团结的、内在同质(homogen)的群体单位。数字群完全没有群体性的灵魂或者群体性的思想。组成数字群的个人不会发展成“我们”,因为他们无法协调一致,无法将一群人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行动力的群体。与大众不同,数字群不是内聚的,它无法形成一种声音。网络暴力也同样缺乏这样一种声音,因此才被认为是噪音。

在麦克卢汉看来,电子人(homo electronicus) 是具有大众特性的人(Massenmensch):“有大众特性的人是地球上的电子居民,他同时与其他所有人相联系,就像是坐在一个全球性体育场里面的观众。正如观众在体育场里谁也不是一样(niemand),电子居民的个人身份由于过度的占用(übermäßige Beanspruchung),而在心理意义上消融掉了。” 但数字人(homo digitalis)却绝非“谁也不是”。就算是作为群体中的一个部分出现,他仍保持着自己的个人身份。虽然他的表达方式是匿名的,但通常来说数字人有其自己的形象(Profil),并且不断地致力于改善自己的形象。他并非“无名之辈”(Niemand),而是彻彻底底的“重要人物”(Jemand) ,他要展示自己,要引人注目。与之相反,大众媒体中的“无人”(Niemand)并不寻求别人对他本人的关注。他的个人身份已经消融,他将自己融于群体之中。群体也即是他的幸福。他无法匿名,因为他本就是“无名之辈”(Niemand)。数字人与之不同,虽然数字人是匿名出现的,但他并非“无人”,而是“某人”,也就是“匿名的某人”(ein anonymer Jemand)。

此外,数字人的世界还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拓扑结构(Topologie)。在这里,体育馆或者竞技场都属于陌生的概念,因为它们是人群聚集的地点,属于群体拓扑学的范畴。网络的数字居民并不聚集。他们缺乏聚集的内向性(Innerlichkeit der Versammlung),即一种可以把他们变成“我们”的特性。他们组成的是一种“汇集而不聚集”(Ansammlung ohne Versammlung)的特殊形式,构成了“没有内向性的群体”(Menge ohne Innerlichkeit),没有灵魂,亦无思想。他们主要是那些独自坐在电脑屏幕前的、与世隔绝的、分散的“隐蔽青年”(Hikikomori)。电子媒体,例如收音机,会聚集人群,而数字媒体只会使他们分散。

数字的个体偶尔会汇集在一起,组成例如“快闪”一类的群体行动。但是他们的集体行动模式却与动物群相类似,极其仓促和不稳定。反复无常是它的特征。此外,它还显得如狂欢节一样,轻率而又不负责任。这也正是数字群和传统群体的差别所在,例如工人集体的组成并不是仓促的,而是以意愿为基础的;它没有不稳定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固定的构成。在一个灵魂、一种思想体系的统一下,它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由于它的基础是来自意愿的决心和坚定,因此它有能力组成“我们”,有能力实现共同行动。这种共同行动可以正面地撼动现有的统治关系。只有团结一致地采取共同行动的群体才能生成权力。群体即是权力。数字群恰恰缺乏这种团结性。它不能向前行进。它的解体和它的产生一样迅速。这种流动性造成了它无法发展出政治能量。网络暴力同样没有能力质疑现有的权力关系。它的目标只是个人,即诋毁他们并暴露他们的弱点。

迈克尔·哈特(Michael Hardt)和安东尼奥·奈格里(Antonio Negri)认为,全球化会带来两种相对的力量。一方面它催生了一种非集中的(dezentrierte)、非领土性(deterritoriale)的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即“帝国”(Empire)。另一方面随之产生的是所谓的“多众”(Multitude),即由个体组成的集合,他们通过网络互相交流,共同行动。多众在帝国之内对抗帝国。

在已经被历史淘汰了的哲学范畴的基础上,哈特和奈格里构建了他们的理论模型。在他们的定义下,“多众”是有共同行动能力的阶级:“基本上来说,多众是由在资本的统治下劳动的所有人组成的集合;因此它是一个具有反抗资本统治潜力的阶级。” 来自帝国的强权被阐释为剥削他人的强权:“群众(多众)是社会的真正生产力,而帝国则是一架剥削机器。帝国依靠群众的生命力维生,或者借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它是一个积累的死劳动 的政权(ein Regime der akkumulierten toten Arbeit),只能靠像吸血鬼一样吸活人的血才能续命。” 只有在多个阶级同时存在的前提下谈论阶级才是有意义的。但是多众却是唯一的阶级,因为参与到资本主义体系中的所有人都是其成员。帝国并不是剥削多众的统治阶级,因为如今人们皆在自我剥削,而同时却还妄想着自己身处自由之中。如今的劳动主体同时既是行凶者又是受害人。显然,奈格里和哈特没有参透这种自我剥削的逻辑。比起剥削他人,自我剥削要有效得多。在帝国之中,实际上无人在统治。让所有人都超负荷运转的资本主义体系是自动生成的。因此,如今即使没有统治也可能出现剥削。

新自由主义经济主体不能构成有共同行动能力的“我们”。随着社会中利己主义的强化和原子化(Atomisierung)的发展,共同行动的空间已经急剧缩小,因而也就更加难以形成一股真正有能力质疑资本主义秩序的反对力量。个体弱化集体。(Socius weicht solus.)为现今的社会法则定基调的并非诸众,而是个体(Solitude)。在现今的社会中,共有的和协作的内容正在普遍沦陷。团结正在消失。私有化正进一步深入人们的骨髓。协作能力的腐坏让共同行动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哈特和奈格里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并且恳求多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他们的书以一种社会主义的浪漫口吻结尾:“我们在后现代所处的情形与弗朗茨·冯·阿西西 相同。我们以存在的欢愉抵御权力的痛苦。这一改革不会控制任何权力——因为生物权力(Biomacht)与共产主义、合作与革命是始终统一在爱、简单与无罪(Unschuld)之中的。这也是作为共产主义者的不受压迫的自在和幸福的体现。” gKlepPt1U70CjjBpfZC2xRJWa3Zn/bUb1GI6mqCY8ot5Ay3S3dzZUVP4iQ0eV5U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