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大量流入,资产回报率升高和经济强劲增长这个良性循环发展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泡沫。在早期上升阶段,资本进入生产部门,推高资产价格,从而产生高回报率,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进入泡沫阶段,货币和资产的价格都已高企,并且越来越多地以债务支撑投资,导致投资的成本过高,无法产生足够的回报。但由于资产价格持续上升,人们不断借债和买入资产,使债务与收入的比率急剧升高。
当外资如浪潮般涌入(或停留在)一国时,该国的汇率通常会上升,外汇储备会增加,经济蓬勃发展(在某些情况下,该国货币会大幅升值,经济增长会放缓)。这个上升过程会自我强化,直至发展过度而产生逆转。这个过程之所以会自我强化,是由于资本流入推升汇率,令以该国货币计价的资产更受欢迎(也令以他国货币计价的债务更受欢迎),导致央行增发货币,使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
无论是哪种情况,在泡沫期间,对外国投资者而言,资产的总回报率(以本币计价的资产价格上涨加上货币升值)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加上该国的经济活力高涨,这一切都会鼓励外资流入,减少国内资本流出。逐渐地,该国成为投资热土,投资者过度买入该国资产,导致出现债市和股市泡沫。投资者相信,持有该国资产是极好的保值增值手段,唯恐错失获利良机。因此,以前的旁观者也蜂拥入市。当市场出现了行情完全看涨、高杠杆率和价格虚高等特征时,也就到了逆转的时候。以下是泡沫膨胀阶段的主要经济特征。
. 外资流入增多(平均占GDP的10% 左右)。
. 央行不断积累外汇储备。
. 货币实际汇率升高,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约被高估15%。
. 股市上涨(平均涨幅超过20%,连续几年攀升至顶峰)。
各种机构都对该国货币持结构性多头仓位,因为这样会不断产生回报。对于能持续吸引投资的国家,大多数市场参与者都看涨该国货币,尽管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以实际行动表明这一点。例如,外国企业到一个经济热点国家开展业务,可能会用外币支付业务成本(使用它们预期会贬值的货币承担负债),但用该国货币到银行存款,也不对冲该国销售收入的外汇风险敞口。同样,本国企业可能借入汇率较低的外币,而外国银行看到该国的市场繁荣,也急于向该国企业提供贷款。在牛市持续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做多该国货币。
. 外资流入支撑当地消费繁荣。
. 进口超过出口,经常账户恶化。
同时,投资推动了该国的经济和收入快速增长,提高了该国借款人的信誉度,借款人的借款意愿和贷款人的贷款意愿都上升。该国商品(通常为大宗商品)的出口价格上升,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并激励投资。
随着泡沫的出现,该国生产性投资项目减少,越来越多的资本随之离去。当初造就繁荣景象的基本面正在失去吸引力,部分原因是货币升值削弱了国家的竞争力。
在这个阶段,国家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靠债务而不是生产力进步来拉动,而且高度依赖外资,这表现为以外币计价的债务上升。新兴国家主要从国外借入外币债务,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本国的金融系统不发达,对本国货币缺乏信心,以及可用于贷款的国内储蓄较少。资产价格上涨和经济强劲增长会导致消费水平升高,用外币还本付息的金额也增多。与所有债务周期一样,正面影响过后,负面影响随之出现。
. 债务负担迅速增加。三年内,债务占GDP的比例的年均增速约为10%。
. 以外币计价的债务增加(平均增至债务总额的35%,约占GDP的45%)。
. 通常,经济活力(即GDP缺口)非常强劲,实际增速远高于潜在增速,导致产能紧张(体现为大约+4%的GDP缺口)。
以下几幅图综合了27个通胀性债务周期的平均债务状况和经常账户情况(我们称之为“典型通胀性债务周期”)。与典型通缩性债务周期一样,我把通胀性债务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标示在图中(图中的“0”点代表经济活力处于顶部)。通常,在泡沫期间,债务占GDP的比例从大约125%升至150%左右,经常账户占GDP的比例约下降两个百分点。
泡沫期间,国家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距扩大,需要增加资本流入以维持支出的持续增长。但是,要使经济活力保持在周期的顶部,只能依靠资本的持续流入(经济增长的预期强劲),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和货币进一步升值。这时,国家经济变得日益脆弱,甚至一件小事都可能引发经济滑坡。
以下我们总结了历史上27个通胀性债务周期的上升阶段的平均表现。我们整理了以外币计价的债务水平较高和较低的案例,以及最终产生的经济后果最轻微和最严重的案例(以经济增长率和股价严重下降,失业率和通胀率上升为衡量标准)。从中可见,在周期的上升阶段严重依赖外资并经历了最大资产泡沫的国家,最终都出现了最坏的结果。
通胀性去杠杆化案例经历泡沫阶段后的平均状况
*基于衡量经济状况的经济状况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