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和谐的去杠杆化

和谐的去杠杆化关键在于4种政策措施平衡推进,从而减少难以承受的冲击,减少债务与收入比率,并保持可接受的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如果有足够的刺激(印钞/债务货币化和货币贬值),可以抵消通缩性去杠杆化力量(财政紧缩或债务违约),使名义经济增长率高于名义利率,但又不会因刺激过度造成通胀加速,货币严重贬值,从而引发新的债务泡沫,就可以产生和谐的去杠杆化。

抵消通缩性萧条的最好的方式是由央行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和信贷支撑,同时由中央政府参与满足不同重要实体的资本需求。上文指出,支出来自资金或信贷。如果债务远远高出偿债的资金,无法通过增加负债来支撑新增支出,则支出和偿债救济的增加必须来自资金的增加。结果就是,央行不得不增加系统中的资金量。

这时,央行可以扩大抵押品的范围(例如,降低质量要求,延长还款期限等),也可以购买质量较低或期限较长的债务(债务货币化)。如果央行的措施适度,则会带来偿债救济,可以在去杠杆化的同时保持经济正增长。所谓适度是指:(1)中和本会带来通缩性影响的信贷市场崩溃;(2)使名义经济增长率略高于名义利率,在可容忍的限度内拉长去杠杆化进程。

此话怎讲?基本上,收入增长需要快于债务增长。举例而言,在一个正经历去杠杆化的国家,假设其债务与收入比率为100%,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债务总额与整个国家一年的收入总额相同。现在,假设其债务为100,债务利率为2%,如果没有偿债,那么一年后债务总额将变为102。如果其收入为100,经济增长率为1%,则一年后的收入总量将变为101。这时,债务负担将从100/100增加到102/101。所以,名义收入增长率必须高于名义利率,越高越好,前提是这种增长不会带来不可接受的通胀或不可接受的汇率下跌。

人们想知道印钞是否会导致通胀率上升。如果印钞可以抵销信贷的减少,令通缩的力量被通货再膨胀的力量平衡,则不会导致通胀率上升。这并非是理论,而是经历了历史一次次验证的结论。请记住,支出是关键因素。一美元的支出,无论是用资金支付,还是用信贷支付,其对价格的影响是一样的。央行可以通过印钞增加资金量,以弥补消失的信贷。这种印钞采取的形式是,由央行购买政府证券和非政府资产(例如公司证券、股票和其他资产),表现为在信贷和实际经济活力收缩之际,货币量以极快的速度增加。传统经济学家将其视为资金流通速度的下降,但这是错误的。在这种时候,实际情况是信贷破坏被货币创造抵销。如果在抵销信贷收缩和积极刺激经济之间取得平衡,印钞便不会导致通胀发生。

但是,存在滥用刺激性工具的情况。相对于其他工具而言,刺激性工具的作用非常好,因此存在滥用的切实风险,从而导致“痛苦的通胀性去杠杆化”(例如20世纪20年代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胀,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和巴西的恶性通胀)。关键是要避免过量印钞。如果政策工具能达到适当的平衡,去杠杆化进程就不会那么波折。在那些以外币计价的债务占比较高,且大量债务由外国投资者拥有的国家,由于这些债务不容易被货币化或重组,实现这种适当的平衡就要难得多。

在萧条时期(降低利率无效),印钞/债务货币化和政府担保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印钞受限或缺乏资产来支撑印钞且无法轻易重新分配债务负担的国家,这些工具几乎没有价值。我们研究的所有去杠杆化案例(囊括过去100年间绝大多数的去杠杆化进程),最终都出现了大规模的货币创造、财政赤字和货币贬值(货币兑换黄金、大宗商品和股票贬值)现象。在不同的案例中,决策者具体使用的政策工具组合不尽相同,通常由该国货币体系的性质决定。下图是21个通缩性去杠杆化案例中印钞的典型路径。一般会出现两轮印钞,首先是央行为承压机构提供流动性,其次是央行进行大规模的资产购买,广泛刺激经济。

下图是一国货币兑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平均实际汇率,反映了该国货币相对于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强弱。

通常情况下,与采用法定货币体系的政府相比,货币体系与黄金、大宗商品或外币挂钩的政府被迫实施更为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最终,债务紧缩带来巨大的痛苦,政府不得不放弃这一政策,打破挂钩,并开始印钞(它们或放弃原有的货币体系,或改变单位货币所能交换的大宗商品的数量或定价)。例如,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美元的价值(及货币总量)与黄金挂钩,美国政府最重要的一项政策举动就是打破美元兑黄金的承诺,这样美元便可以贬值,美联储可以创造更多货币,使股市、大宗商品市场和整体经济触底反弹。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元已经不与黄金挂钩,美联储印钞、购买资产和提供担保更容易,因为实施这些举措不需要对货币体系进行法律或官方上的调整。下图显示了黄金价格的典型变化路径。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当罗斯福打破美元与黄金的挂钩时,黄金价格在一夜之间上涨。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的举措帮助压低了美元兑所有货币(包括黄金)的价值。

决策者最终总是选择印钞。这是因为财政紧缩带来的痛苦大于收益,重大债务重组会导致大量财富迅速蒸发,除非发生革命,否则从富人到穷人的大规模财富转移很难实现。如果货币创造的规模和性质可以抵销信贷收缩的规模和性质,则印钞不具有通胀性,只是抵消了通缩。但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去杠杆化进程中,决策者都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发现这一点,他们往往会首先尝试其他途径,无果后才会选择大量印钞。历史表明,决策者迅速采取有效政策(如2008—2009年的美国)的结果要远远好过行动过晚(如1930—1933年的美国)。

下表总结了从萧条阶段转为和谐的去杠杆化所需印钞的典型数量和货币贬值的典型程度。平均而言,每年印钞量约为GDP的4%。初始阶段,货币兑黄金会大幅贬值50%左右,财政赤字扩大至占GDP的6%左右。通常情况下,这种积极的刺激会在萧条阶段开始后的第二年到第三年出现,这时候,股市指数下跌已经超过50%,经济活力下降约10%,失业率上升到10%~15%。不过不同的案例差别很大。

这些数字仅为一些宽泛的指标,实际情况差异很大。对比不同案例的差异(值得研究,但超出了本书的范围),可以明显看到,那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施得更快、更有效的国家,其刺激作用要远好于这些平均值。

应对政策

重申一下,和谐的去杠杆化的关键在于平衡通胀性力量和通缩性力量。这是因为印钞太多会导致痛苦的通胀性去杠杆化(我们将在后面讨论)。适度的刺激措施可以中和本会带来通缩影响的信贷市场崩溃,同时使名义经济增长率高于名义利率,在减轻债务负担的同时,又不会造成债务资产“挤兑”。

总而言之,区分去杠杆化进程的管理是否妥当,只需要考察如下几个方面。如果决策者能够从常见的问题中吸取经验,并理解和谐的去杠杆化的政策特征,那么就可以避免很多痛苦。 4ZFrhJ/q9efhosUdOOczrYzHK3Y5JGg2A/io3w6xaXrrROwnyNrZjgtBPfbWBdL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