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容提要

汶川地震,如何从一个特定时空维度中的灾难事件,成为一系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挥出重大社会和文化价值的国家记忆遗产?本书聚焦保存和建立灾难记忆的空间媒介,包括网络赛博空间、博物馆、地震遗址等,站在震后10年以上的时间长度和视野广度,考察灾难记忆的空间媒介建构和再现过程。在本书的研究和写作中,始终都有一个学术关照,即记忆受众。本书企图探寻官方言说者如何建构现存的灾难记忆秩序,而民众言说者又如何与之形成关系,形成了何种关系。在官方的“制度时空”展演和建构中,民众如何通过身体和想象,共同参与灾难想象共同体的建构,从私域到公域存在一种怎样的记忆勾连状态,亦即“记忆新秩序”—从地震发生至今的一个动态性过程。 BD62KAB3bZQ6XORAWdTJE+KRBdfAgHK5ur//Xw+4fnvipnfskdtjMx8kNCBC6a1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