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好读书

/ 1 /

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

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有从容的心境。

青少年时期是养成读书爱好的关键时期,一旦养成,就终身受用,仿佛有了一个不会枯竭的快乐源泉,也有了一个不会背叛的忠实朋友。

/ 2 /

藏书多得一辈子读不完,可是,一见好书或似乎好的书,还是忍不住要买,仿佛能够永远活下去读下去似的。

嗜好往往使人忘记自己终有一死。

/ 3 /

有时候觉得,读书是天下最愉快的事,是纯粹的收入,尽管它不像写作那样能带来经济上的收益。

/ 4 /

世人不计其数,知己者数人而已;书籍汪洋大海,投机者数本而已。我们既然不为只结识总人口中一小部分而遗憾,那么也就不必为只读过全部书籍中一小部分而遗憾了。

/ 5 /

金圣叹列举他最喜爱的书,到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止。他生得太早,没有读到《红楼梦》。我忽然想:我们都生得太早,不能读到我们身后许多世纪中必然会出现的一部又一部杰作了。接着又想:我们读到了《红楼梦》,可是有几人能像金圣叹之于《西厢记》那样品读?那么,生得晚何用,生得早何憾?不论生得早晚,一个人的精神胃口总是有限的,所能获得的精神食物也总是足够的。

/ 6 /

好读书和好色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不求甚解。

/ 7 /

某生嗜书,读书时必专心致志,任何人不得打扰。一日,正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叩门求访。某生毅然拒之门外,读书不辍。海德格尔怏然而归。

/ 8 /

精彩极了!我激动不已。我在思想家B的著作中读到了思想家A曾经表述过的类似思想,而这种思想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

且慢,你是在为谁喝彩:为B,还是A,还是他们之间的相似,还是你自己的共鸣?

我怔住了,只觉得扫兴,刚才的激动消失得无影无踪。

/ 9 /

学者是一种以读书为职业的人,为了保住这个职业,他们偶尔也写书。

作家是一种以写书为职业的人,为了保住这个职业,他们偶尔也读书。

/ 10 /

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我们年轻时读的某一本书,它的力量多半不缘于它自身,而缘于它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那是一个最容易受影响的年龄,我们好歹要崇拜一个什么人,如果没有,就崇拜一本什么书。后来重读这本书,我们很可能会对它失望,并且诧异当初它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但我们不必惭愧,事实上那是我们的精神初恋,而初恋对象不过是把我们引入精神世界的一个诱因罢了。当然,同时它也是一个征兆,我们早期着迷的书的性质大致显示了我们的精神类型,预示了我们后来精神生活的走向。

年长以后,书对我们很难再有这般震撼效果了。无论多么出色的书,我们和它都保持着一个距离。或者是我们的理性已经足够成熟,或者是我们的情感已经足够迟钝,总之我们已经过了精神初恋的年龄。

/ 11 /

书籍和电视的区别:

其一,书籍中存在着一个用文字记载的传统,阅读使人得以进入这个传统;电视以现时为中心,追求信息的当下性,看电视使人只活在当下。

其二,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必须同时也是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

结论:书籍使人成为文明人,电视使人成为野蛮人。 WbvWBwR/4ba/R66uO6F4SaLuMzisUhtsjY4Im1IYW97HgIe0tku113p2IUbE7Dx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