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西巷
灵光西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西大街南侧。明朝属灵椿坊管界,清朝属镶黄旗驻地,今属安定门街道辖区。
灵光胡同,旧称灵官庙胡同,因胡同里建有道教供奉王灵官的灵官庙而得名。东西走向的灵光胡同,与向北分支的灵光西巷和灵光东巷,三者合围的空间,就是昔日灵官庙的基址。
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在别的道观里,常见到王灵官居于第一进庭院的灵官殿上,充当着警卫的角色,可是在灵官庙里,王灵官却享受着主神的香火。在明朝,北京城里位于砖塔胡同以南的南四眼井胡同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显灵宫,是供奉王灵官和他的师父萨真人的皇家道场。
道教传说,真武大帝年轻时入山修道,其父净乐国王派遣五百军士去寻他回家。不料这五百军士受到真武大帝的感召,反而留在深山一同修道,最终成为五百灵官,其中的首领就是王灵官。相传王灵官在北宋时期,又追随萨真人修习雷火秘诀,法力倍增,成了天宫的玉枢火府天将。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还在灵霄宝殿门前和前来阻止的王灵官大战了一场。
明朝封地在北平府的燕王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去南京争夺皇位时期,曾宣称自己得到了北方真武大帝神助,因此朱棣在成为永乐皇帝之后崇信道教,建造了很多道观。永乐皇帝五次率军亲征草原,在军中也供奉着轻便易携的王灵官藤像。据说王灵官多次显灵,预测吉凶,祛病消灾。
永乐皇帝在南四眼井胡同建造了天将庙供奉王灵官,庙里还有祖师殿供奉王灵官的师父萨真人。后来宣德皇帝把天将庙扩建为大德观,封王灵官为隆恩真君,封萨真人为崇恩真君,此后成化皇帝又将大德观升格为显灵宫。显灵宫的规模异常宏大,山门前方的广场一直延伸到了南边的兵马司胡同。后来广场演变为民居,形成了山门胡同。
王灵官在显灵宫里十分神气,他的塑像身披锦缎袍服,每年四季都要更换。换下来的旧袍服积存到三年要举办一次小焚化典礼,积存到十年还要举办一次大焚化典礼。朝廷每年在三大节日即万寿节皇帝生日、元旦日、冬至日以及王灵官显灵纪念日,都要派遣礼部官员前来祭祀。由于王灵官具有玉枢火府天将的头衔,他在一些火神庙里又被尊为火神。
灵官庙的往日辉煌已成过眼云烟,灵官庙胡同也已在1965年改称为灵光胡同。夹在灵光西巷和灵光东巷之间的灵官庙基址,今已化为民居。“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凛冽严寒,在如今已是连年暖冬的北京,也是难得一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