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北京时间11月27日凌晨,正是北美时间的下午,对我来说,这本来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我坐在电脑前专心改稿,正想着再改几页就该去厨房做晚饭了。17点14分,我突然收到一条友人的微信,援引微博消息说高以翔Godfrey出事了,向我求证真假。朋友是电视剧《遇见王沥川》的加拿大粉丝,以前做活动时相识,但也有一年多没联系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消息上也只是说进行了抢救,送进了医院,我觉得以Godfrey的体质一定能恢复如初。当时还在想,嗯,下次遇到他一定要好好问问,濒死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

虽是这么想,我还是第一时间上了微博,发现上面的消息早已铺天盖地。于是我问了所有我认识的与高以翔关系亲近的朋友或是家在浙江的消息灵通人士。很快就收到了确定的坏消息,但我还是不肯相信,一定要等权威新闻机构的正式通告,然而通告很快也来了。

那一刻我的头脑一片空白,除了伤心和痛惜就是不甘与愤怒。为什么是他?为什么偏偏是他?这世上有那么多的坏人都还没有死!如果身边有及时专业的医疗抢救,以他强壮的体质至少还有一两分希望吧?就这样毫无准备地离开人世,对他来说可谓残酷,对我们来说也无法接受。我一面万分难过,一面又气到想摔东西骂人。而当我漫无目的地打开维基百科去搜索Godfrey Gao这个关键词时,描述他的英文已经换成了过去式。在看见“was”的那一刹那,我泪如雨下。他还那么年轻,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有那么多未尽的心愿、未了的计划、未完成的理想,那么多的人生阶段尚未开始,为什么是他?偏偏是他!

紧接着我就收到了大量作者朋友、读者粉丝、合作同事发来的短信,大家都觉得我跟以翔很熟,纷纷托我安慰他的家人。而实际的情况是:我认识以翔七年了,和他相处的时间全部加起来只有七天,跟他说过的话不超过三十句,至今没有他的微信——我们算不上很熟。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又很亲近,因为以翔主演过两部由我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背诵过我写下的近万句台词。是他把我笔中虚构的角色变成了“真人”。他演得如此惟妙惟肖,令粉丝们傻傻地分不清真假,以至于他的离去,不仅带走了自己,也带走了大家心中的沥川和季老师。

当时我是害怕见到以翔的。正如所有的编剧都害怕碰到差劲的演员,所有的演员都害怕遇到糟糕的角色。电视剧制作人周恬女士决定请以翔来演沥川时,曾经发给我很多他的照片。我的第一印象是:让这位温哥华长大的帅哥演沥川,气质、颜值绰绰有余,只是……他会不会觉得这个故事很cheesy(腻歪)?沥川不是英雄,不是警察,他有一身的病,还是个残疾人,他会不会不想演?后来经纪人阿May告诉我,她们看完沥川的人物小传,都说这个人从背景到家教、从脾气到习惯就是高以翔,太像了,举手投足都是他,根本不用去模仿。

但Godfrey仍然很紧张,因为官宣之后,很多书粉都对他的大胡子有意见,认为形象过于人高马大,不符合书中沥川苍白、消瘦、充满书卷气的人设,纷纷喊说“弃剧”“心都碎了一地”。主创们也跟着被骂眼光有问题。当时我还跟周恬叹气说,唉,看来我们的审美与观众心里的沥川还有着不少距离呢!以翔后来向陈铭章导演请教,导演说不要担心,本色出演就好。饰演“小秋”的焦俊艳也以优秀的演技为他护航。尽管如此,以翔仍然做了不少功课,琢磨人物,揣度情感,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两人的对手戏果然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片花一出,粉丝们纷纷转向,夸他是“沥川本尊”。

以翔出演沥川,可以说形象上并未占到多大优势,一度还被观众唱衰,是他靠着自己的领悟塑造出了令人难忘的角色,用真诚的表演说服了大家,也深深地打动了我,直到今天,我看到他仍然觉得恍惚,觉得他就是沥川,表情、眼神、动作都是,就像书中的人物活生生地走了出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是很多观众的感觉,也是很多作者朋友的感觉。那段时间,和我一起写言情小说的作者也纷纷向我打听他,都说要努力创作,争取吸引到高以翔来演她们的男主。

我第一次见到以翔是在2013年2月12号,沥川剧组杀青前在苏黎世拍摄最后三天的戏,邀请我去探班。听剧组里的人说,以翔是“宝宝”一样的存在,安静低调、沉默寡言、服从安排、从不找事,性子好到了让坏脾气的人在他面前都发不出火来。大家都说他是个害羞的人,一般不会主动和人攀谈,而我自己也有严重的社交障碍,所以我们之间的对话屈指可数。问他对台词和人设是否适应,他的回答很诚实,没有半点迎合我的成分,只说剧本里经常出现四字的成语,需要多花时间理解,其他都没问题。我这才意识到我写的台词可能有书面化的倾向,在之后的写作中,我都特别注意去掉不必要的连词、不必要的成语、不必要的引文——让对白更加口语化。以翔见我第一面就教了我一课,他自己并不知道。

剧组里流传着关于他的各种各样的小段子,其中之一就是反射弧特别长。比如助理给他的保温杯里倒开水,忘记兑冷水,他喝了一口,半天不作声,过了好久才慢悠悠地说:“好烫。”又比如苏黎世的菜会放很多盐,那天我们一起吃工作餐,其中就有一个炒鸡蛋,里面的盐是一团一团的,被以翔不小心吃到一口,他也是怔了半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过了一会儿才说:“好咸。”制作人说他是一个特别害怕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宁肯勉强自己,也不好意思说“不”。但对朋友,他又是一个特别不计较的人,能帮的忙都帮,根本不顾自己的商业价值。我的出版社几次举办活动找他录影宣传,甚至让他拿着我的书录像做广告,他都答应。他的简单、他的真诚、他的宽容体贴也许让他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娱乐圈显得不合时宜,甚至失去一些利益和机会,但他自己对此淡定自如,从未想要有所改变。不过也没人敢随便地欺负他,因为他充满“佛性”的同时又气场强大,往人面前一站,周围的气压都会变化。有时候他很沉稳,有时候又十分地孩子气。有一场戏是沥川和小秋一起去苏黎世的湖边喂天鹅。大家一时找不到喂的东西,我忽然想起自己曾经买过一包糖炒栗子,连忙从包里掏出来贡献给他们。一听说有糖炒栗子吃,以翔的眼睛顿时亮了,里面全是星星,欣喜地问我:“那我们可以先吃一点吗?”“对不起,是冷的,昨天吃剩的。”星星没了,换成一脸失落。我至今记得他可爱的神态。场间休息,他最喜欢吃的还是西餐:吃薯条,一根一根地往嘴里塞;吃汉堡、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吞——他自己胡吃海塞,自顾自地享受生活,旁人看到都觉得很酷:“哇,高以翔吃东西都那么好看,不做美食直播可惜了!”没错,不论是静态还是动态,以翔都是帅的,如空谷幽兰,如急流飞瀑,遇见他就是遇见了美好的大自然。

我跟制作人抱怨说,唉,我和以翔都太腼腆,见面根本不好意思说话,想聊个剧本啥的就甭提了,完全找不着编剧的感觉。次日早上,妆发师给以翔做造型,我和制作人也在同一间房。制作人说,好了,定柔,抓紧时间跟以翔聊剧本吧。我看着以翔,以翔看着我,我们大眼瞪小眼地互相看了半个多小时,直到造型弄完离开,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遇见王沥川》的成功完全出乎意料。毕竟播出的时间离杀青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在这期间,制作人为发行四处奔走,导演将片花长期置顶,我也转向了下一个项目。你们很难想象原创团队在这段时间的心理煎熬,我们一面绝望地等待,一面又互相打气,心中只有一个愿望,能播出就好,不论是以何种方式。2016年9月7日,为了庆祝《遇见王沥川》的播出并答谢粉丝,周恬邀请我回北京参加“沥秋夫妇”的生日聚会。我们提前一天住进了酒店,当晚派去接以翔的工作人员差点被热情的粉丝挤掉了高跟鞋。接他的汽车被人跟踪,司机不得不带着他们躲进了地下停车场。这是我第二次见到以翔,他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那么地温和安静、喜欢小动物,看见小猫Mia,立即抱在怀里逗它玩耍。

我们在休息室坐了半个小时,其间以翔马不停蹄地接受媒体采访。采访结束后,工作人员递给他一本英文版的《追忆似水年华》,说等下上台要用它来表演节目,于是我叮嘱以翔别弄丢了,因为那本书是我很多年前买的兰登书屋的老版,后来又千里迢迢扛到剧组当作道具,丢了可惜。以翔一边点头一边问我:“定柔,想不想体验一下沥川给你读这本书是什么感觉?”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翻开第一页读了起来:“Remembrance ofThings Past.Volume one.Swann’s way…”写作十年,《沥川往事》是我的第一部影视改编作品,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对以翔来说又何尝不是?我们共同塑造了这个人物,虽然彼此并未多言,在宇宙的某个时空,定然神交已久。以翔知我内向,就用这种方式邀我共享他创造的“沥川世界”。那一刻我的心中十分欣慰,为这份珍贵的友情感到开心。

彩排的时候以翔忽然问我:“定柔,沥川是左腿跛,对吧?”

我怔住:“哎,你不是演沥川的吗?哪条腿跛都不记得了?”心想也不怪他,都已经过去三年了。

“那你记得吗?”他问。

“我也不记得了。”后面又写过三部小说,人物天天在脑子里打架,哪里记得?

他又笑:“我记得,我只是不记得哪只手拿手杖了。你记得不?”

“不记得,你随便吧。”

“不能随便,”他认真地说,“不能错,去查一下?”

我看着他哭笑不得,想到场外那么多的粉丝正疯狂地喊着他的名字,场内的我们居然连沥川的手杖在哪边都想不起来了。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个虚构的故事、虚构的人物,在镜头面前、在电脑面前我们会倾情演绎,活灵活现;离开它们,我们还得做回自己,继续着我们与小说、电视剧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一起问旁边饰演沥川大哥的连凯老师,连凯说他也不记得了。我看着以翔一会儿把手杖拿在左边,一会儿拿在右边,只得掏出手机查资料,最后说:“是右手。因为左腿不能用力,重量就压在右半身了,所以右半身需要支撑。”两个男人同时点头,在我面前感叹医学考据很有道理。

剧组的人告诉我,以翔的记性极佳,虽然中文不是他的母语,但他能在短时间内抢记大段生涩的台词,尽管并不一定知道每个字的意思,偶尔还会犯点拼写错误:比如把“瞎逛”说成“逛瞎”,把“花卉”说成“卉花”……弄得周围的人捧腹大笑。但以翔的忘性也大,一场台词背完,第二天可能忘得一干二净,清空大脑继续背诵下一场。作为一个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我知道精通第二语言是多么的不容易,这也正好说明以翔是有语言天分的,他是我见到的第一个不论说中文还是说英文都完全没有外国口音的人。拍摄完毕,因为时间和档期的关系,我们一度考虑过找人配音,但最终还是舍不得放弃以翔,因为他的嗓音太好听了——低沉、温柔、富有磁性——非常适合沥川。后来粉丝们也说,“沥川”的声音能让耳朵怀孕,令她们百听不厌。

我第三次探班见到以翔是2018年10月,他主演我的另一部电视剧《彩虹的重力》。这一次他扮演的季老师是中文系教授,对白更加富有挑战,里面不但有诗歌比赛,还有激烈的学术辩论,听制片人说,他背台词很辛苦。还好我去探班时,那几场最难的戏已经拍完了。我见到他的那三天,他正和宣璐老师一起拍攀岩的戏,和王德顺老师拍拳击馆的戏,以及拍绿皮火车顶上扛着自行车远去的戏。在我看来,比起五年前的沥川,以翔还是没什么变化,只是更瘦了,也更加安静了。我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以翔你好,背我的台词还会崩溃吗?”他笑着说,哪里哪里,崩溃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按理说,这一次是我和以翔的第三次见面,应该很熟了吧?然而并没有。拍攀岩戏的那天,以翔只有一场戏,却在片场足足等了一天。我们都坐在攀岩墙的背面休息。饰演韩清的岳以恩曾经在北美留过学,我们一见如故,聊起了剧本。以恩非常健谈,我们聊了一个小时,以翔当时就坐在我们旁边。他很安静地听着,从不插话。聊完之后我想,是不是也要跟以翔聊一会儿?弥补一下在苏黎世的遗憾?接下来我看着他,他也看着我,我们都在等对方先说话……然而我们谁也没有先说,我只好去吃午饭。次日晚上我又去片场,制作人告诉我:这是我探班这几天以翔的最后一场戏。记得那是一场夜戏,外景是一截废弃的绿皮火车,天空下着小雨,以翔在车厢的顶上拍摄,工作人员都坐在雨棚里。以翔拍完了,路过我身边,过来跟我打招呼。我告诉他过一天我要去台湾参加活动,可能见不到他了,想跟他合个影,他连忙站过来,让助理拿我的手机拍照。还问我最近有没有看多伦多的篮球比赛。我说我不看篮球,连多伦多的篮球队叫啥名都不知道。他一听就急了,连忙说:“猛龙队呀,Raptors呀!你一定要去看,很好看!”后来我回到多伦多,真的让我先生买票去看了一场,虽然没怎么看懂,但的确热闹,是很好的体验。

没想到这就是我和以翔的最后一面,最后一张合影。

对我来说,高以翔是季篁、是王沥川。

对粉丝和同行来说,高以翔是高以翔,他演过很多的电影、电视剧,演过学生、教授、总裁、巫师、建筑师、摄影师、运动员、企业家、武术高手……

对家人和亲友来说,高以翔是曹志翔,是儿子、是兄弟、是男朋友、是好哥们……

我看到的以翔只是他人生中很小的片段,却像珠宝那样精美。我希望能够了解更多,他已变成了一道远去的背影。

电影《星际穿越》中曾经反复地提到狄兰·托马斯的诗歌《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面对离去,每个人都要顽强抗争,努力挽留属于自己的最后一道光芒。然而就算是这样的机会,以翔也没有得到。我更愿意相信他只是温和地去了另一个平行宇宙,在那里幸福地生活、愉快地旅行、天天打着他最喜欢的篮球。

以翔,谢谢你让我遇见了沥川和季老师。不论你变作天上的哪一颗星星,它将永远在我的夜空闪烁,明亮璀璨,永不消逝。

施定柔
2019年12月7日 2DryjlxHMBxjakLPqZ9qKj2wFEsFPh9K51s+ytM+4WUG1YgoVBC4O0KpYUSkid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