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毛泽东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毛泽东一生嗜好古典小说,他曾说:“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

《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杰出代表,是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这四大古典名著伴随着毛泽东度过革命生涯,对毛泽东早期的革命、军事思想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毛泽东还特别善于灵活、巧妙地运用四大名著于政治、军事、文化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其独具的文化魅力和思维方式,赋予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以全新的内涵。

四大名著对毛泽东的的革命、军事思想的影响

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毛泽东可谓是自学成才。他没有受到正规的军事训练,完全是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描绘战争的巨制,其中写了许多战略战术,都有可借鉴之处。

毛泽东熟悉《三国演义》,从中学习了很多战争知识。他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一书中,讲到“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时曾列举了中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六个著名的战例,其中就有《三国演义》用浓墨重彩着力渲染描写的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和吴蜀彝陵之战三次战役。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水浒传》中“替天行道”的思想,曾激起了少年毛泽东反抗现存秩序的精神。当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有一年的中秋节,一群学生聚集在学校后面山上讨论救国之道。有些学生提出进入政界,对此,毛泽东回答说需要金钱和关系,才能当选。又有同学提出利用今后当教员的职位来影响后几代,毛泽东摇头表示反对,说这个办法需时太久。别人要他提出办法,他爽口答道:“学梁山泊好汉。”后来他上井冈山,走工农武装割据,进而夺取全国政权,证明他当时“学梁山泊好汉”的想法还是正确的。

《水浒传》这部小说还写了这样一个根本的历史事实:“官逼民反”,它具体地再现出促使众多梁山泊英雄铤而走险的深刻社会动因和历史必然性。毛泽东非常看重这部小说的这一特质。1964年1月他同美国记者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时说道:“革命者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革命的,他们是被反动派逼迫革命的,他们是被逼上梁山的。”他又说:“我原先是湖南省一个小学教员,我是被逼迫这样的。反动派杀死了很多人民。”“官逼民反”,事实上这一直是毛泽东解释20世纪中国农民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的最通俗的说法,也是他关于中国革命的发生、发展和成功的一个牢牢的信念。毛泽东在自己革命道路上不只一次提到这一点,在大革命高潮时,在新中国成立后,谈起自己的革命生涯,谈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毛泽东往往都要谈到一个“逼”字。

《西游记》也是毛泽东从小就喜爱的一部小说。《西游记》对毛泽东的最大影响要算孙悟空这一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他爱憎分明,敢于造反,具有挑战性、反权威的战斗风采和洒脱不拘、蔑视陈规的自由个性,用他的活说即是“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这个英雄形象毛泽东很欣赏,1966年7月毛泽东在给江青的信中就谈到自己的性格中“有些猴气”。如果把猴气理解为不拘成规,追求变动,不满现状,崇尚创造,不搬教条,灵活机动,不求刻板庄重,习惯洒脱机趣,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性格特征的确与毛泽东有些某联系。因为早在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他就坦言,“具体”、“鲜明”和“热烈”是人类社会具有革命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对中国古典名著的解读和评价

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和批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就是“史贵于文”。“小说,正史之余”,成为品评古典小说的一个基本观念。这一传统,对毛泽东的小说观无疑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史家兴趣,是毛泽东选读小说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史家眼光,是他品评古典小说的一个基本角度;史家见识,使他对古典小说的内涵和意义常常有独特的发掘和见解。尽管如此,毛泽东评判和领悟古典小说的动机、术语和标准,却是现代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反映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战斗性和实践性在文学领域的印证、贯彻和发挥。毛泽东对《红楼梦》的品评,清晰的反映了这一点。

1964年8月18日在北戴河,毛泽东找几个哲学工作者谈话,他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毛泽东并不讳言自己起先读《红楼梦》时是当故事读的,但当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就从考察、解剖历史生活的角度,从社会经济演变的客观规律出发,来理解和欣赏这部不朽著作的。

首先,毛泽东分析了《红楼梦》产生的背景和所反映的历史进步要求。1962年1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十七世纪开始经过了好几百年的时候说:“十七世纪是什么时代呢?那是中国的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再过一世纪,到十八世纪上半年,就是清朝乾隆时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是产生贾宝玉这种不满意传统制度的小说人物的时代。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还是传统社会,这就是出现大观园里那一群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

其次,毛泽东透过《红楼梦》所描写的四大家族的衰败,来了解传统的统治阶层整体的衰败。在毛泽东看来,《红楼梦》全书,也就是四大家族的衰败史。在四大家族中,《红楼梦》其实只写了一个家族——贾府,从一家看四家,从四家看代表整个传统统治的成百上千个大族名宦之家。据此,他把《红楼梦》的第四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作为全书的总纲,发前人之所未发。

再次,毛泽东通过《红楼梦》来形象地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活。毛泽东要人们注意对书中令人瞩目的几十桩人命案作阶级分析,这些人命案也有不同的性质和情况,但都暴露了传统统治的残忍和罪恶。他还注意到《红楼梦》里反映出来的中国传统社会土地买卖的问题,他说过:“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土地买卖,《红楼梦》有这样的话:‘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这段话说明了在传统社会里,社会关系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这种变化造成了土地所有权的不断转移,也助长了农民留恋土地的心理。”毛泽东也意识到了《红楼梦》里反映出来的中国传统家长制的动摇。他说过:“我国家长制度的不断巩固是早已开始了。《红楼梦》中就可以看出家长制度是在不断分裂中,贾琏是贾赦的儿子,不听贾赦的话。王夫人把凤姐笼络过去,可是凤姐想各种办法来积攒自己的私房钱。荣国府的最高家长是贾母,可是贾政、贾赦各人有各人的打算。”

总之,毛泽东主张把《红楼梦》当历史读,是读小说的一个重要的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恩格斯就是这样读小说的,他说:“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列宁也是这样读小说的,他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他们都是把小说当作历史来读。

同样,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毛泽东也是如此品评和解读的。

毛泽东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不是继承司马迁的传统,而是继承朱熹的传统。南宋时,异族为患,所以朱熹以蜀为正统。明朝时,北部民族经常为患,所以罗贯中也以蜀为正统。”1958年11月,毛泽东在武昌,他蛮有兴趣地对李井泉等人说:“今天找你们来谈谈陈寿的《三国志》。”他说:“《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虽然是两部不同类别和不同文体的著作,但从内容上来说,这两部著作具有密切的关系。”

著名作家张天翼指出:“《西游记》这样的古代神魔故事中,不论作者有没有意识到,总会或多或少,或隐或显,或深或浅,或正确或歪曲地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是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关系和矛盾。”毛泽东对张天翼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神话世界同现实社会的“同构”关系非常欣赏。

毛泽东还说:“《水浒传》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它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状况。”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接见部队领导的谈话中,劝人们读古典小说,他说:“《水浒传》不反皇帝,专门反对贪官。后来接受了招安。”1975年8月14日,毛泽东还发表了众所周知的那篇关于《水浒》的著名谈话,其实质性内涵,可以看作他一贯的历史观为适应其新的历史追求的体现。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伟大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过许多评论。尤其是建国初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文化大革命后期的评《红楼梦》和评《水浒传》,不仅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同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从整体上说,毛泽东的评论,主导方面是好的,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毛泽东有崇高声望,他竭力提倡古典小说的阅读,使得古典小说得到了极大地推广。尤其是《红楼梦》,以前很多人没看过,就是由于毛泽东的推崇才普及开来,还影响到国外。毛泽东强调从政治历史的角度去读小说,更有利于发挥古典小说的教育作用。这符合他一贯的“古为今用”的主张。

毛泽东对四大名著的广泛的古为今用

毛泽东特别善于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灵活、巧妙地运用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来阐明道理,开展思想教育。

毛泽东善于妙用四大名著评述时事,精辟深刻。

毛泽东向高级将领和普通战士都提出读《三国演义》,指导他们:“不要去注意那些演义式的描写,而要研究故事里的辩证法。”

抗日战争时期在处理国共关系时,毛泽东曾多次引用《三国演义》第一回的首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938年5月4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话时,把国共合作分作三段:第一段两党合作,共同打击北洋军阀;第二段两党分裂;第三段两党又合作,同心协力打击日本侵略者。他说道:“按照中国古书《三国演义》——你们看过吗?——那里开头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过去十年了,现在又合起来,当然把这话拿到现在来说是不正确的,现在合起来不一定会再分。我们可以把它改成两句话: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1942年9月7日,为了更好地阐明精兵简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写了一个社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他引用《西游记》中孙悟空对付铁扇公主为例,进行形象说明,指出:“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呢?那就有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的办法,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

《红楼梦》里有一段林黛玉谈论家庭内部斗争的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毛泽东化平淡为神奇,利用东风、西风的形象,深入浅出地说明国际形势:“我认为现在国际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世界上现在有两股风,东风、西风。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

1959年,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刮“共产风”,搞公共食堂,名副其实的吃“大锅饭”。毛泽东觉察到“共产风”的弊端,并着手进行纠正,他借《水浒传》里的“智取生辰纲”等拦路抢劫的故事,来说明纠正“共产风”的道理:“过去打土豪,我们对付的是地主,那是完全正确的,跟宋江一样。现在我们是对付谁呢?我们是对待农民,能许可打劫吗?惟一的办法是等价交换,要出钱购买。”明确指出不要学习类似于《水浒传》上“拦路抢劫”的办法。

毛泽东善于妙用四大名著讲述哲理,发人深省。

哲人毛泽东还能够把自己对于古典小说的阅读和吸收,结合自身的丰富的革命实践,进行哲学层面上的品评和升华,从而显示出他高屋建瓴的本领和深邃的哲学底蕴。

1937年,毛泽东在他的哲学名著《矛盾论》中,在说明要解决矛盾,首先要“从调查情形入手”,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时,他引用《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情节进行说明。前两次打祝家庄失败,就是因为情况不明,方法不对。这说明,调查研究在解决现实矛盾问题时是多么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对“三打祝家庄”的故事记忆犹新,随着形势的转变对其认识也在不断深化。1959年2月,为纠正1958年“大跃进”的弊端,毛泽东在省市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提到“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提醒全党善于发现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处理好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毛泽东善于妙用四大名著指导军事,对症下药。

毛泽东在谈到军事退却原则、处理好退却与进攻的关系时,曾引用了《水浒传》中林冲打败洪教头的故事。他说:“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使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毛泽东善于妙用四大名著说服教育,趣味横生。

对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从场面到对话,从情节到结构,从人物到主题,都沉淀在毛泽东的意识深处,外化为信手拈来便浑然天成的语言素材。毛泽东深深懂得这些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小说事例,在思想宣传上的“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效果。

1935年7月,在长征途中的毛儿盖,毛泽东、张闻天等一直在考虑着怎样才能使一、四方面军团结一致、统一行动的问题,并多次耐心地做张国焘等人的工作。有一次,毛泽东带着时任中央队秘书长的女同志刘英去找张国焘谈话,一见面,毛泽东就说:“我给你带水来了!”张国焘一下子没反映过来,问道:“什么水啊?”毛泽东笑着说:“《红楼梦》里的宝二哥不是说男人是泥巴捏的,女人是水做的吗?”张国焘闻言恍然大悟,也不由得笑起来。毛泽东同张国焘由于此前意见有分歧,所以一开始就说笑话,想创造一种比较亲切融洽的谈话氛围。

1938年4月,毛泽东给即将毕业的“抗大”第三期学员讲话,他要求学员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接着他从分析《西游记》人物的性格特点人手,来阐述这三句话的重要性。他说:“唐僧这个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他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不认识了。猪八戒有很多缺点,但有一个优点,就是艰苦。臭柿胡同就是他拱开的。孙猴子很灵活、机动,但他最大的缺点是方向不坚定,三心二意……”他还特意提到了唐僧骑坐的那匹白马:“你们别小看了那匹小白龙马,它不图名,不为利,埋头苦干,把唐僧一直驮到西天,把经取了回来,这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是值得我们取法的。”毛泽东的这些话不仅给当时的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对今天的人们也富有启迪教育意义。

薄一波曾回忆毛泽东对他谈到《三国演义》,说:“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你们北方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外来的干部一定要同地方的干部很好地团结在一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

“量体裁衣,看菜吃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是毛泽东反复强调的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的基本途径。毛泽东大量引用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使他和群众之间体现出文化占有上的平等和文化理解上的共识,使讲的人和听的人都融为一个“我们”,融为一个整体。在这方面,毛泽东具有卓越的驾驭这门政治艺术的独特才能。 xN/ZyHrShyBLVB3C1YWKKoId8xOldiqbb9AZYoqwsW2bYDq/1kjz4vAADo+lZ4a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