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少年毛泽东的观音信仰

伟人毛泽东的母亲,名字很普通:“文七妹”。她是一位善良、勤劳、品德高尚的虔诚信佛的女性。

1867年,文七妹出生于湖南湘乡县唐家坨(现名棠佳阁)的一个富农家庭。文七妹的母亲,即毛泽东的外祖母一生信佛,所以文七妹虽然没念过书,但佛教思想对她的影响极深,布施、持戒、忍辱、慈悲,这些思想在她的身上有鲜活的反映,对少年毛泽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为了求学,实现人生理想,毛泽东走出韶山,与慈母离多聚少。

1919年,文七妹不幸罹患腮腺炎。当时,毛泽东在长沙任教,得知消息,急忙赶回韶山把母亲接到省城长沙治疗,母子才得以短聚。其间,毛泽东和毛泽民、毛泽覃搀扶着老母到照相馆合影留念。这竟是他们母子最后的一次团聚,也是仅存的一张他们与母亲的合影。

1919年10月,毛泽东接到二弟毛泽民发来的母亲病危的特急信,立即安排好教学工作后,与三弟毛泽覃一起连夜从长沙赶回韶山冲。文七妹于10月5日(农历八月十二日)因患瘰疬(俗称疬子颈,有些地区也叫老鼠疮),结核菌侵入淋巴结,发生核块而病逝,已入棺两天。他们兄弟二人没有见到母亲慈祥可亲的面容,而见到的只是她老人家长眠于其中的那副灵枢。二弟毛泽民告诉毛泽东:母亲临终时还在呼唤他的名字。毛泽东听后,心如刀绞。那几天,面对暗淡的油灯,毛泽东一直守在灵前。毛泽东遭受母亲病逝的巨大心灵创痛,慈母的往事历历在目。悲痛之余,于10月8日毛泽东写下了一篇饱含深情的四言体长诗《祭母文》。

在佛家看来,生老病死是人生无法避免的痛苦。《祭母文》开篇,毛泽东痛哭慈母的早逝,和辛劳养育子女,以致积劳成疾:“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文七妹13岁经人介绍来到毛家当童养媳,18岁与毛顺生拜堂成亲。当年就生了一子,不幸夭折;三年后再生一子,又没成人。信佛的文七妹认为只有佛菩萨才能保佑她,于是虔诚拜佛求子。于是,她的第三胎又怀上了毛泽东。为的是保证孩子的顺生顺产,她经常到佛龛前烧香礼拜,田地里的重活也尽量少干了。

生下毛泽东之后,文七妹非常高兴。为了使儿子能够平安健康地长大成人,使他“长命百岁”,于是,她先后采取了四项措施:

其一,吃“观音斋”。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坚持吃“观音斋”。观音菩萨的诞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九日,成道日是农历六月十九日,出家日是农历九月十九日。“观音斋”是二月、六月、九月,由初一到十九日都要吃素。

其二,让毛泽东拜七舅妈为“干娘”。

毛泽东的七舅妈子女颇多,而且个头长得健壮结实。文七妹让毛泽东拜七舅妈为干娘,是希望托七舅妈的福,庇荫他健康成长。

其三,替儿子向南岳观音菩萨“许愿”,并承诺毛泽东长大成人之后去“还愿”。

湖南自古以来有一座佛教名山——南岳衡山,据说山上有七十二座寺庙,其中许多寺庙中都供奉有观音菩萨像。文七妹就向南岳的观音菩萨许了愿,希望菩萨保佑自己的儿子平安健康地成长。

据有关资料记载,1909年,16岁的毛泽东曾去南岳衡山“朝山进香”。他手拿小凳,走十来步就跪下顶礼一次。这样要走百来里路。关于这次“进香”的原因,有的说是因为母亲生病时许了愿,病治好之后去“还愿”。后来1957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也是这样说的。但有的学者认为:在毛泽东幼年时,母亲曾向南岳的观音菩萨“许愿”,祈求保佑儿子健康成长。因此,不能排除这次“进香”可能肩负着双重任务:既替母亲“还愿”,也替自己“还愿”。

其四,让毛泽东拜“石观音”为“干娘”。

在毛泽东外婆家村后的龙潭山脚下,有一块拔地而起的天然巨石,村里人称“石观音”。巨石高两丈八,宽一丈余。石后,有一股终年不涸、长流不断的泉水从山洞中潺潺流出,名曰“龙潭”。人们视这块巨石称为“神石”,远近的善男信女纷纷前往敬香朝拜,所以这里一年四季香烟缭绕。毛泽东的外婆、母亲自然看中了这块“神石”,认为要说长寿,恐怕算这“石观音”了,并让毛泽东拜其为“干娘”。文七妹领着年幼的毛泽东拜石观音做干娘时,还向石观音表示,从此这个小孩就寄名石头,因他排行第三,所以就叫他“石三”。于是,幼年毛泽东“石三伢子”的乳名,就在亲友中喊开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因革命斗争环境的险恶,毛泽东还曾用“石山”的化名发表文章或通信。这个“石山“显然就是从“石三”衍化而来的。例如1923年7月1日,毛泽东在《前锋》杂志上发表《省宪下之湖南》一文时,署名便是“石山”。同年9月28日,毛泽东在致林伯渠、彭素民信的附语中特别交待:

“此信托人带汉寄上,因检查极厉害,来信请写交毛石山,莫写毛泽东。”

1951年5月,毛泽东在接见他的表兄文运昌等人时,曾谈到拜石观音为干娘事。他说:

“我小时候有个乳名叫石三伢子。那时候,我母亲信迷信,请人算八字,说我八字大,不拜个干娘难保平安。母亲带我去唐家坨外婆家,发现路上有一块人形巨石,便叫我下地跪拜,拜石头为干娘。因此,母亲又给我取名‘石三伢子’。”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了他阔别了32年的故乡韶山。6月26日傍晚,毛泽东在韶山招待所设了几桌便宴,款待他少年时代的师长和亲友,以及当年曾和他一道出生入死的赤卫队员、老共产党员和烈士家属。当宾主各就其位之后,工作人员轻声地告诉毛泽东:“主席,客人都来齐了,可以开始了。”

毛泽东站了起来,举杯环视四周,微微笑道:“今天,各位父老乡亲都到齐了,就只差我干娘冒(没)来呢。”

顿了顿,他用商量的口气说:“是不是还等呢?”

乡亲们听毛泽东这么一说,都感到很诧异。他们知道主席有个干娘是七舅妈赵氏,已去世30多年了,这是主席自己也知道的。怎么现在又冒出个干娘呢?

毛泽东见乡亲们迷惑不解的样子,也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只是爽朗地笑道:“大家喝吧,我们不等啦。”

席间,有几个年轻人仍想打听个究竟,便指使一个小姑娘去问毛泽东:“主席爷爷,您的干娘是哪一个呀?”

毛泽东放下杯筷,笑容可掬地抱起小姑娘,大手向西一指说:“我是那个山坨里石头的孩子,你又是哪个的孩子呀?”

原来毛泽东讲的就是“石观音”。他拜石观音为干娘,是幼年时代在外婆家生活时的事,即使是当时在座的五六十岁的韶山老人亦不知情。所以当毛泽东重提此事时,大家都感到诧异。

毛泽东8岁前,主要是在外祖母家度过的,外祖母也虔诚信佛。每逢观音菩萨的诞生日、成道日和出家日,由母亲、外婆或舅舅、舅母领着,去向石观音礼拜。

很显然,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和少年毛泽东,信仰的是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是佛教大菩萨中知名度最高、最有影响的一位。俗语所谓“家家敬弥陀,户户拜观音”,充分反映了观音信仰在中华大地的普遍盛行和在民众之中的深远影响。

观音,全称“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称“观音菩萨”,也叫“观音大士”,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载,观世音有三十三种化身,这些化身随缘应现,为救度世间众生,随三界六道之不同状况和需要而变化为适宜的形象和身份。

观音信仰在中国初起于两晋时期《法华经》两个译本的流传影响。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后,其中的《光世音普门品》迅速被传抄流行,称之为《普六经》或《普门品经》、《光世音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出《法华经》后,其《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被抄出作《观世音经》单独流行。

古印度的观音信仰自魏晋时代传入中国之后,由于正好填补了中国文化中慈悲救世宗教思想的缺失,适应了当时动荡不宁、苦难深重的社会特征,所以立即在中国引起热烈回应。在外来佛教信仰者的推动下,观音信仰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后秦鸠摩罗什重译《法华经》之后,伴随着这个权威译本的流行,观音信仰更加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古代印度各种观音信仰的经典都相继传入中国,不断推动着观音信仰的传播。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人的理解、吸收和逐渐接受,到了隋唐两宋时期,观音信仰已经在中国达到非常普及的程度。到了宋代以后,观音信仰不但在佛教内部各个宗派、各个信仰群体之中被普遍接受,而且在社会上几乎达到人人皆知的程度,俗语所谓“家家敬弥陀,户户拜观音”正是这种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而在实践上,观音信仰最核心的修持方式就是称名,即称“观世音菩萨”就行,或者再加上“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等表示归心和赞叹的词语。净土往生型观音信仰里主要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也有兼念观音名号的,方法照样非常简单。

观音的慈悲是大慈大悲,是无缘之慈,同体大悲,是超越一切世俗的隔阂与限制的普遍关切,是平等一如的爱护,所以经典中常说观音是世界的慈悲父,众生的救度母,民间更亲切地称观音为娘娘、妈妈。也就是说,观音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具有亲近性和可信性,可以绝对的信赖和跟从。经典中所记述的观音显化身相和社会上出现的观音灵验事迹,大多是慈眉善目、亲切平易的形象。宋代以后的观音造像多作慈祥柔和的美妇形象,观音的亲和性进一步得到加强,表明中国人对观音慈祥亲切品格的一致认同。

深受毛泽东爱戴的母亲,经常烧香拜观音菩萨,童年的毛泽东也自然而然地信佛了,并且每当在母亲生病的时候,就跑到庙里去敬拜烧香,求菩萨保佑母亲尽快好转,保佑全家人平安。逢年过节,向观音菩萨顶礼膜拜更是他必不可少的“功课”。毛泽东于1959年回到韶山冲,来到他家堂屋的神龛前时,对身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这是我小时候初一、十五工作的地方。”可见,母亲虔诚的信佛情形不知不觉中在少年毛泽东身上潜移默化着,形成了他日后善良、悲悯的心地。

少年毛泽东信佛,固然有来自母亲的直接影响,但家乡韶山的社会习俗和毛氏家族对待佛教的态度,也与之有很大的关联。韶山地区历来有崇信仙佛的风俗,仅佛教寺庙至清朝末期就多达33所,形成了浓厚的宗教氛围。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就在环境幽雅、寺庙林立的韶山冲度过,其母还要定期带他去庵寺中顶礼膜拜,而毛泽东也常向僧尼借阅经书。另一方面毛氏家族对佛教有着特殊的情感,不仅修建庵寺,还在家谱中记下了许多宣扬佛教禅理的词句。在这样的环境中,尚未成年的毛泽东信佛是自然而然的事。 5ofimsdV7/2e01o7Xl0HAV5gTr/MNtEba35qbB/zqS63oIAoJ0xH2OKF+gDF17F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