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左传》 |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作者为春秋后期鲁人左丘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关于《左传》的性质主要有两说:一说为传述《春秋》之作;一说为战国初期独立撰作的史书,后人用以解释《春秋》,故称《春秋左氏传》,省称《左传》。前者影响较大。《春秋》是鲁国编年体史书,记载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诸侯各国之间的史事,叙述简要,往往始末不明。《左传》记事起始年份与《春秋》相当,讫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对《春秋》仅具梗概的纲目式记录予以详尽增补,呈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征伐等重大事件的本末原委。《左传》之外,传述《春秋》的重要撰著还有《春秋公羊传》与《春秋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后二者属于今文经学,偏重阐发《春秋》“经文”的微言大义;《左传》属于古文经学,更侧重于史实补正,故宋人胡安国称“其事莫备于《左氏》,例莫明于《公羊》,义莫精于《穀梁》”。《左传》注本主要有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唐孔颖达《左传正义》等,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较为通行。
【解题】 本篇选自《左传·鲁隐公元年》。鲁隐公元年(前722),郑国宫廷发生了一场权力争斗。《春秋》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左传》以七百余字详细交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对于此次郑国宫廷内斗的远因,《左传》追溯至郑庄公出生时因难产使母亲姜氏受到惊吓,因此招致姜氏厌恶;姜氏偏爱幼子叔段,一再请求国君郑武公废长立幼,立段为太子,武公没有应允。庄公即位后,姜氏又为段请封到富庶的京地。段至京地后逐渐将势力扩展至西鄙、北鄙、廪延等地,意图与姜氏里应外合,谋取郑国君主之位。庄公对段的扩张置若罔闻,看似姑息纵容,实则暗中设防、步步为营,意在诱使其弟挑起战端,以求师出有名。这场斗争,最终以段逃奔共国、姜氏被囚于城颍作结。《春秋》以一“克”字讥刺兄弟之间竟然似两国相争,弟不悌而兄失教,寓褒贬之意。庄公雄猜阴狠,视同气如寇仇,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共叔段有恃无恐,贪得无厌,以贱妨贵、以少凌长,终至弃国出奔。姜氏贪婪无度,昏聩狭隘,亲手制造了这场宫廷斗争。《左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事件跌宕起伏的过程,展现了庄公、姜氏、共叔段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春秋时期“君义臣行,兄爱弟敬”的道德观念的破坏。归有光称此文是“左氏笔力之最高者”。
初,郑武公娶于申
,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
,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
,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
。他邑唯命
。”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
,城过百雉
,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
,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
,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
,厚将崩。”
大叔完、聚
,缮甲、兵
,具卒、乘
,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
:“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
,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
;称郑伯,讥失教也
: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
遂寘姜氏于城颍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解题】 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的经历,见载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四年,篇名为拟题。鲁僖公四年(前656),晋献公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猜忌诸子,太子申生被迫自杀,公子夷吾、重耳逃归封邑。献公又派兵到蒲城追杀重耳,重耳不得不携谋士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等人出奔流亡。此后,历经19年,重耳过狄、卫、齐、曹、宋、郑、楚、秦八国,最终在秦穆公的帮助下返回晋国执掌政权即位为晋文公。本文涉及史事众多,总体上以重耳流亡、归国为线索,展现了重耳由贵族公子演变为政治家的成长史。流亡初期,重耳乞食不得时欲鞭笞卫人、被迫离齐后以戈逐狐偃,一位未经世事、不思进取的公子形象跃然纸上。此后,重耳为国土与楚王斡旋、向怀嬴降服自囚以获取秦国支持、投璧于河以结臣子忠心,种种迹象显示,重耳已成长为一位具有胸襟气度、能够权衡轻重的政治家。归国后,面对国内尚不安定的局势,重耳捐弃前嫌,宽待昔日敌人寺人披,平定吕甥、郤芮叛乱,接见头须以凝聚民心,逐渐成为一代霸主。文章头绪众多,作者娓娓道来,叙事谨严有致,是《左传》中的名篇。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
,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
,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
,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
,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
、叔刘,以叔隗妻赵衰
,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
,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
,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
,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
,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飱,寘璧焉
。公子受飱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
:“臣闻天之所启
,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
,君其礼焉!男女同姓
,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
,一也。离外之患
,而天不靖晋国
,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
,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
,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
?”对曰:“子、女、玉、帛
,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
,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
,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
,其左执鞭、弭
,右属櫜、鞬
,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
,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
,忠而能力。晋侯无亲
,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
,怀嬴与焉
。奉匜沃盥,既而挥之
。怒,曰:“秦、晋,匹也
,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
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
,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
。公赋《六月》
。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
,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
。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
。
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
,臣之罪甚多矣
。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投其璧于河。
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
。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
。师退,军于郇
。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
。丁未,朝于武宫
。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
。
吕、郤畏偪
,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
。公使让之
,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
。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
,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
,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
。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人、狄人,余何有焉
?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
。君若易之,何辱命焉
?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公见之,以难告
。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
。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
。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
初,晋侯之竖头须
,守藏者也
,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
。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
。谓仆人曰:“沐则心覆
,心覆则图反
,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
,行者为羁绁之仆
,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其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
。文公妻赵衰
,生原同、屏括、楼婴
。赵姬请逆盾与其母
,子馀辞
。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
,而己下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
,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
,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
,上赏其奸;上下相蒙
,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
,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版。
【解题】 本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春秋初期,楚国日渐强盛,势力北扩,大有称霸中原之势;晋国由在外流亡十九年的晋文公重耳执政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增强军力,以图谋霸业,城濮之战实为晋楚两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的一场较量。鲁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冬,楚国及其盟国围攻宋国,宋求援于晋。晋文公听取先轸提出的“喜赂怒顽”计策,联合齐、秦,激怒楚国,战事一触即发。次年四月,晋、楚战于城濮,以楚师溃败告终。《左传》指出,晋国的胜利源于“能以德攻”。对于整场战事的叙述,战前即借楚成王之口告诫主将子玉,晋文公“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不可轻视。备战之际,晋军“少长有礼”,士气振奋;而楚国方面,君臣离心,楚成王犹疑不决,子玉刚愎自用,因治军残暴受人诟病,竟妄图恃战功“间执谗慝之口”。战场上,晋文公借信守昔年承诺晋楚交兵“退避三舍”,避敌锋芒,诱使对方冒进,接连击溃楚国右、左二军,迫使楚人退兵,取得城濮之役的最终胜利,并借此朝觐周王、赢得中原诸侯附从,实现了“报施救患,取威定霸”的政治目标。文章叙事详略得当,不重描写战场厮杀,而重在交代战争的前因后果,详写晋国政事,略写楚国朝廷,将晋国之所以胜楚的原因——“能以德攻”阐述得深婉有致。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
。公曰
:“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
。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
:“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
。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
。喜赂、怒顽
,能无战乎?”公说
,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楚子入居于申
,使申叔去穀
,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
!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
,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
:‘允当则归
。’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
。’此三志者,晋之谓矣。”子玉使伯棼请战
,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
:“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
。”先轸曰:“子与之
!定人之谓礼
,楚一言而定三国
,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
,我有三怨,怨雠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
,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怒,从晋师
。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
,辱也;且楚师老矣
,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
,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背惠食言
,以亢其雠
,我曲楚直,其众素饱
,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次于城濮
。楚师背酅而舍
,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
:“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
。”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
:“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梦与楚子搏
,楚子伏己而盬其脑
,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
,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
子玉使斗勃请战
,曰:“请与君之士戏
,君冯轼而观之
,得臣与寓目焉
。”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
,其敢当君乎
?既不获命矣
,敢烦大夫,谓二三子
:‘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
。’”
晋车七百乘,韅、靷、鞅、靽
。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
,曰:“少长有礼
,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
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
。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
,子上将右
。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
。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
,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
。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晋师三日馆、谷
,及癸酉而还。甲午,至于衡雍
,作王宫于践土
。
乡役之三月
,郑伯如楚致其师
。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
。晋栾枝入盟郑伯。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
,徒兵千
。郑伯傅王,用平礼也
。己酉,王享醴
,命晋侯宥
。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
,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
,彤弓一、彤矢百
,玈弓矢千
,秬鬯一卣
,虎贲三百人
,曰:“王谓叔父
,‘敬服王命,以绥四国
,纠逖王慝
。’”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
,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
。”受策以出。出入三觐
。
卫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
,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
。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曰
:“皆奖王室
,无相害也!有渝此盟
,明神殛之
,俾队其师
,无克祚国
,及而玄孙,无有老幼
。”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
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
,未之服也
。先战
,梦河神谓己曰:“畀余!余赐女孟诸之麋
。”弗致也。大心与子西使荣黄谏
,弗听。荣季曰:“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是粪土也。而可以济师,将何爱焉?”弗听。出,告二子曰:“非神败令尹
,令尹其不勤民
,实自败也。”既败,王使谓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
?”子西、孙伯曰
:“得臣将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将以为戮。’
”及连穀而死
。
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蔿吕臣实为令尹
,奉己而已,不在民矣
。”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