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初露锋芒,林彪率八路军第115师数战皆捷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宣布命令:红军主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将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为朱德,副总指挥为彭德怀,参谋长为叶剑英,副参谋长为左权(1938年12月兼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红军总政治部改为第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为任弼时,副主任为邓小平。红一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和陕南第74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师长为林彪。

林彪是红军名将,红1军团军团长,能征惯战,胜多败少。

林彪,原名育容,又作毓容,湖北黄冈人,1907年生。因其母分娩他前梦见一头老虎从他家后门的小山下来走进他家,故他家长辈给他个外号“老虎”。

林彪的家庭很有革命气息,他的堂兄林育南、林育英都是中共早期活动家,中共先贤恽代英也常到他家乡的浚新小学宣传革命思想,且与他的两位堂兄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在这种浓厚革命气息的熏陶下,林彪青少年时代即有抱负和投身革命自是当然,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春,林彪面临中学毕业。其父林明卿要他选择教师职业或父业子继,因林明卿在家乡黄冈回龙山林家大湾既拥有数量可观的土地又有工厂。林彪拒绝他父亲说:“目前正处于军阀混战,兵荒马乱之年,国家灾难深重,我要去当兵,去救国,去改造社会。”他毅然决然选择投考黄埔军校。

林彪由入伍生转为军官生后安排在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第2团第3连,于1926年10月毕业,分配在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开始他的军事生涯。后参加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上井冈山,身经百战,屡建奇功,25岁任红1军团总指挥。

第115师辖第343旅和第344旅,作为八路军出师华北的抗日先遣部队,先后于1937年8月22日和25日,由陕西省三原镇出发。第115师挺进山西的目的,是要协助山西的国民党友军抗击日益南进的日军。因为这时山西的形势已十分危急。

8月上旬,日寇由第20师团师团长川岸率所部主力及第5师团、第10师团各一部和酒井混成旅团等部,沿平绥路进攻南口、居庸关一线。另以关东军本间和铃木两个旅团由绥北南下张北、张家口,并以一支队由沽源经龙关出击平绥路北侧,以图会攻南口,击破国民党军队平绥路的第一道防线。国民党军队仓促应战,尽管守军激于民族正气奋起抵抗,与日军反复冲杀争夺半个月之久,但是,由于国民党实行脱离人民群众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方针,加之其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互不协调,结果以失败告终。也就是第115师最后一批部队从陕西出发那天,南口、张家口失陷。日军又以数路纵队由怀来、涿鹿、宣化等地向山西进犯。9月中旬,敌进至涞源、广灵、大同一线,晋北前线吃紧。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林彪这一头“老虎”决心在平型关地带会会日军这头凶恶的“老虎”。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古长城上,自古以来是晋、冀两省的重要隘口,关内关外,群山峥嵘,层峦叠嶂,沟谷深邃,阴森幽静。关前有一条公路,蜿蜒其间,一直通向灵丘、涞源,地势煞是险要。林彪、聂荣臻(时为第115师副师长,其实是政委)带着参谋随从到平型关一带侦察地形,站在古长城上凝望四周,不约而同地选择关前这一险要地带作为战场。

这一仗非同小可。这一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出师华北的第一仗,是八路军与国民党友军协同作战的第一仗,是国民党友军在华北战场节节败退,日军侵略气焰十分嚣张,国人抵抗外敌侵略决心低沉等情况下打的第一仗。

9月23日上午,第115师在灵丘以南的上寨村召开了全师连以上干部动员会议。会上,林彪谈到为什么要打这一仗时激动而有力地号召:“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担当起,也一定能够担当起这救国救民的重任!”林彪还分析了第115师打胜这一仗的条件,给予第115师全体将士进一步增强了信心。

第115师在平型关战斗的具体兵力部署如下:

第一,以第343旅第685团占领关沟至老爷庙一线南侧高地,截击日军先头部队,即“拦头”;

第二,以第343旅第686团占领老爷庙至小寨村一线南侧高地,实施中间突击,分别沿公路进攻之敌,尔后向东跑池方向发展进攻,即“斩腰”;

第三,以第344旅第687团占领蔡家峪、西沟村和东河南镇线阵地,断敌退路,即“断尾”;

第四,以师直独立团和骑兵营进抵灵丘至涞源、广灵之间,阻击敌人增援;

第五,以第344旅第688团作为师预备队,部署在东长城村。

第115师的武器较简陋,弹药更少得出奇,每个参战战士只能领到两颗手榴弹和100多发子弹。

为了赶在规定的时间集结及进入阵地和隐蔽不暴露我军行动,部队行动选择了夜间和最难走的毛毛路。第686团团长李天佑回忆:

天空布满了乌云,战士们担心下了雨耽误赶路,互相催促着快走。乌云越来越浓,大地越来越黑,瓢泼似的大雨终于落下来了。战士们没有雨具,身上的灰布单军装被浇得湿淋淋的,冷得发抖。天黑得像是罩了口锅,每个人只得拽着前面同志的衣角,高一脚低一脚地往前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行军速度慢下来了。我们希望多打雷闪电,好趁着刹那亮点放开步子往前跑。

老天似要以第115师作对,雨后山洪暴发,沟满溪涨。李天佑接着回忆:

最糟糕的是山洪暴发了,而我们却要沿着一条山溪绕过来趟过去。浪涛咆哮,水深齐腰。有几个战士急于趟过去,被水冲走了。奔腾的洪水拦住了前进的道路。

但这一切都被英勇的第115师指战员战胜了。部队按计划进入阵地埋伏。

平型关战斗发生在9月25日白天。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主力和师团辎重部队于当天清晨7时进入我军伏击圈。林彪在指挥所下达攻击命令。第685、第686、第687团分别在伏击地带从头、腰、尾部向敌进攻。战斗当然是残酷和惨烈的,我军借用地形优势,居高临下,杀敌人猝不及防,以劣势的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的日军。战至下午1时许,基本解决了伏击圈里的战斗,歼敌1000余人,缴获步枪1000多支、机枪10余挺、九二式步兵炮1门、战马50多匹,击毁汽车100余辆、大车200余辆,余敌狼狈逃走,不敢与第115师再战。第115师参战部队伤亡600余人。

平型关战斗是当时中国军队(主要是晋绥军)在平型关一带抗击日军的平型关战役的组成部分,主要有3个突出特点:一是军队自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仗,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梦话”,这对中国抗日军队和中国人民是何等的鼓舞!二是中国军队在日军的进攻中主动出击。三是战斗双方的力量对比,中国军队较少。第115师平型关参战部队有4个团,即第685、第686、第687团和独立团,投入伏击地带只有3个团。第115师的第343和第344旅出师山西时的兵力分别为6500人和5000人,若以直接在伏击地带参战部队每个团为2000余人计,我军战场兵力有6000多人,敌我双方兵力是1∶6。这在当时日军1个大队就能对付中国军队1个师的历史条件下,虽然第115师参战部队是日军的6倍,但是也是偏少的。

因为意义重大,空前振奋人心,所以大捷之后,祝捷贺电贺词才犹如片雪纷沓而来延安或前线的八路军总部,上至当时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下至一般民众和海外侨胞。延安的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共领袖以及前线的朱德、彭德怀两位老总收看贺电贺词忙得不亦乐乎。

八路军从此在中国民众中印象深刻,威望迭升,被称之为“旌旗所至,敌胆为寒,民族前途实深利赖!”全国爱国热血青年中掀起一阵类似当年“到黄埔去”的热潮,“到延安去”“到八路军去”蔚然成风。

平型关大捷的40天之后,林彪又指挥第115师在昔阳县以西临近寿阳县境的广阳打了一场胜仗。

为了掩护晋东娘子关方向国民党军队撤退,并保卫太原,八路军总部于1937年10月下旬由五台地区南下,进抵寿阳以南地区,林彪奉命率第115师主力随后南下,于10月30日进至昔阳以西沾尚村,待机歼灭由平定、昔阳西进太原、榆次的日军。林彪独具慧眼,选择了类似平型关前地形的广阳作为战场。

广阳,是一个近200户人村的小山村,也是由沾尚至寿阳县境内松塔镇向榆次的必经之地。附近都是南北走向的山岭,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有的山沟长过几十里。从沾尚经松塔至榆次,虽有条碎石泥结公路,但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山洪暴发,沙石冲击,已经破坏得不成样子,似路非路,似河非河,不便于日军机械化运动。这里地形复杂,又有疏落的树木,易于部队的隐蔽。这些自然地理条件是有利于八路军运动作战和打伏击的好战场。

11月3日,林彪根据侦察员的报告,作出如下战斗部署:将部队埋伏在广阳到松塔之间的大川里:以第686团的第1、第3营为主要突击部队,进入前小寒(有的史书称为前小寨。据山西省地图册载,广阳以南的村落为前小寒)、离村以北高地;第685团进入狼沟北山,除以主力一部配合第686团出击外,其余部队要选择好阵地,准备打击日军回头增援的兵力。

11月4日晨7时,日军第20团第14旅团等4000余人,由沾尚经广阳向松塔前进。到晌午时分,一部分日军进入我军伏击区。伏击部队突然出击,各路伏兵从山间、林中猛虎般地杀出来,喊杀声、机枪声、步枪声,手榴弹、迫击炮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震撼山谷。日军遭此突袭,无不惊慌失措。我军官兵乘势东冲西杀,分割围歼日军,与其展开白刃格斗。战至天黑,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给进入伏击区内的日军以毁灭性打击。共歼日军1000余人,缴骡马700余匹和大批军用物资。

林彪指挥第115师打的广阳战斗与3天后陈赓指挥的第129师第386旅在广阳以东的大寒口、中山村、户封村等地打的也称广阳战斗相互辉映,沉重打击了西犯的日军,有力地支援友军作战,对太原保卫战起了重要作用。

为了配合太原作战和保卫晋西南,林彪率第115师第343旅逐次转战至晋西南,在这一带袭击日军运输线,收复失地。正当林彪要率部再建奇功时,却被误伤,离开抗日前线。

1938年2月27日,日军第109师团侵占黄河东岸军渡、碛口,严重威胁陕甘宁地区。第二天,林彪收到毛泽东的来电,要求第115师迅速以一部控制大麦郊、川口、石口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巩固战略枢纽;主力转入隰县、午城、大宁地区,寻机作战,消灭该敌。

3月2日上午9时许,林彪率部行军经隰县以北千家庄时被晋绥军哨兵误伤。因哨兵将穿日本大衣、骑东洋大马的林彪误为日军军官。之后,林彪返回延安养伤。仍任抗大校长和第115师师长。在养病期间,他写了《抗日战争的经验》《论华北正规战的基本教训与游击战争的发展条件》《关于军队领导问题的报告》等文章,论述了国民党消极防御战略的错误和我军在华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胜利的条件。同年冬赴苏联就医,兼任中共驻苏联代表。此间,国内发生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他写下了颇有见地的《有关皖南事变问题》,以回答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提问。

1942年2月,林彪经新疆返回延安,主要从事抗日的军事政治教育和统战工作,直至抗战胜利。 VYJR3Tc+SFV8SZX09vvej33N43xwoPVtHjZcf4jJlTb1pMqRxeVRs9+br57ulgy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