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史前人类之生活状况及其文化遗迹,大都可于兵器中索而得之,直至太古洪荒原人(即“猿人”。——编者注)时代为然。何以故?殆因远古人群穴居野处、茹毛饮血,其始与凶猛动物争生命,近而与异群异族之人类争生存,其所恃而无恐、日夕不离,人人必备且求尽善者,即此杀兽杀人之兵器耳。是以周口店原人之石兵、爪哇曙人之石兵以及欧洲猿人之石兵,均数十万年以上人类之兵器,世界考古家均赖是以获证明斯期人类之生活者也。降至旧石器、中石器时代,人类制兵杀敌之方法已形进化,石镞、石矛、石刀、石斧及其他石兵均已具体化,考古家乃得依据其兵器之形式、制造之方法及出土之区域,以推定人类进化之程序、人种分合之源流,及地理、天时乃至动物变迁之过迹焉。迨至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愈高,兵器之制造愈精巧,其种类亦更繁多完备,其磨工有可与今日极精巧之石工相比拟而无逊色者,考古家乃得依据之而为世界各地人种文化之详细分析焉。石铜器时代之兵器,工具愈精,犀利精美胜前,人群之组织亦愈严密,已有真正的具体国家存在,史前之研究乃较易。降至红铜乃至青铜器时代,兵器之精美犀利盛极一时,铸造之学术极精,装潢镶嵌之艺术极巧,迥非后人之所能冀及,是为人类有史初期之文化,亦即人类有史以来最优美之文化期,亚洲为冠,非洲(指东北非洲埃及等民族之居住地而言)次之,欧洲较迟,美洲则尚无所发现焉。凡此数十万年间之人类变迁、人种播衍、人群进化、社会组织、科学演进、技艺改良、手工变巧、美术进步、制造改法、工具易形,均得以各期人类所用之兵器比较观察,推阐而得其大凡。是以史前乃至有史以来世界人类之文化与其兵器,盖如影之随形,不可分离,欲明乎此,必求诸彼者也。然此非谓远古之人除兵器外并无他物可供考古家之研究也,尤其是石铜器乃至青铜器时代之器物种类繁多,兵器或利器外大都有容器一项可供研究,但远古容器迥不如兵器制造之精、出土之多、种类之易分、区域之易别耳。亚洲古兵器之优良甲于天下,至今尚名垂不朽,且可实用,迥非欧美白刃之所能抵御者。推其来源,实以中国三代铜兵及战国时吴之干将、越之欧冶子等专家所铸之花纹刃铜兵及铁兵为其始祖。所谓花纹刃者,即刃上铸成天然花纹呈各种图形,如《吴越春秋》及《越绝书》之所谓龟文、缦理、流水、芙蓉、珠袵、深渊、高山、大川、流波、冰释等形是也。汉人之所谓松纹剑及蟠钢剑亦是也。 此种花纹铜或花纹钢铁不但可以制刀剑,亦可制他种兵器。以制刀剑,其锋刃极为坚韧犀利,其锋口具有暗藏锯齿之作用,有斩钉削铁之功、切玉断金之力,他种刀剑一与接触抵御,鲜有不被其削损或斫断者,此东方花纹刃之所以名垂不朽,至今欧美大钢厂尚不能制造可以抵御之刀剑也。

亚洲花纹刃有两种。一为天然结晶平面花纹刃,其花纹深居刃内铁中,刃面平滑,视之图形垒垒而扪之无物,可以摄影而不可以墨拓。此类花纹刃虽深埋土中千数百年,刃面花纹已不可辨,但如以合法之化学剂攻蚀之,则其花纹尚可显露于刃上,唯识者始能为之,此其出土物之所以常遭废弃、被常人以废铜烂铁视之也。二为人工焊接糙面花纹刃或烂焊花纹刃,系以多数铁片反复入火、层叠卷打而成各种美观之花纹者,其入火之次数有多至五百次以上者,可见其工作之精细矣。谓之糙面者,因其刃面花纹图形不甚平滑,望之灿烂缤纷,扪之若有痕迹触指,有时且竟作隆然凸起之图形,盖与第一类花纹刃之制法迥不相同。其来源或一,其方法已殊矣。此类花纹刃较易辨别认识,即深埋土中至二三千年以上,出土时尚可依稀辨认,一经拂拭洗濯,无须用化学剂攻蚀,其花纹即已显露于目前,可以摄影亦可以墨拓,此其出土物之所以易为人识而宝藏者也。

中国吴越文化时期南方名师良匠所铸之花纹刃,如《越绝书》等载籍之所言者,平面、糙面两种均有之;干将一派与欧冶子一派,其铸造之方法必有相异之点存于其间。唯是平面者锈污掩盖,难识其形,目前似亦无注意研究及此之人,是以出土即被抛弃,或有藏者亦不过以常物视之,从未以合法之化学剂攻蚀之,其花纹安能显露,此所以中国古代平面花纹刃迄今尚未现露于斯世也。糙面花纹刃易于辨出,在昔收藏家已有注意及此者。如瑞典青年考古家扬瑟(Olov Janse)对于中国古剑努力研究,曾谓瑞典京城古物博物馆所藏中国周代战国铜剑、铁剑百数十器中有铜剑数具,其刃上显露如鱼鳞或如兽皮之花纹,扬氏初以为此系偶然之事,嗣经细心观察,始知系由古代铸剑者有意为之,并非偶然者。但扬氏并未曾为兵器学之研究,故不能认识此数剑乃中国吴越花纹刃之一种,遂任意解释此种花纹系铸刃者欲使刃面仿效鞘面之故,是以铸成此种类似鲨鱼(鲛)皮之刃面,因中国古剑大都用鲨鱼皮为鞘也云云。 此虽失之误解,但除扬氏以外尚无他人注意及此。糙面花纹刃之深藏于不识其物之人士之家者尚不知凡几,其幸运较之平面花纹刃所胜亦无多耳。数年前,友人范恒斋先生惠寄伊偶于北平琉璃厂收得之清吴大晳茀斋氏所藏战国鱼肠剑(铜剑)之墨拓本一纸,遍刃花纹毕露,有如鱼肠,或即鱼肠剑命名之由来乎?亦即吴越名手所铸糙面花纹刃之一 也。

中国铸造花纹刃之科学艺术,始自远古,盛于春秋战国,衰于秦汉,汉以降失传无闻,亚洲其他民族之花纹刃则至早不过始于东汉,至唐宋时始名传于世,故吾人认为亚洲各民族之花纹刃悉源出于中国(吴越文化)。盖秦始皇既并六国,欲立万世之业,销兵禁铸,焚书坑儒,奇才异能之士尤其是铸兵专家,其幸免诛戮者乃挟术而出亡于四方,东去者授其术于日本,西北徙者传其学于匈奴、突厥、回纥、大月氏诸族,南下者泄其秘于马来人。此所以自汉以来中国花纹剑失传于中土,而伊斯兰诸族之大马士革平面花纹刃、马来诸族之焊接帕莫糙面花纹刃以及日本之暗光花纹刃乃先后并同时称雄于世,至今尚名垂不朽焉。

虽然花纹刃为亚洲兵器之最大特彩,永受世人之推崇,但亚洲兵器之特彩实不只此,如柄鞘质料之佳美精良,装潢镶嵌技艺之纤巧华丽,均非欧洲兵器之所能冀及也。三代时中国兵器装嵌金玉及松绿石者极多,雕镂精美,嗣后高加索及伊斯兰诸族之兵器用金玉象牙及红绿青蓝等色宝石以至金刚钻石装饰镶嵌者居多,其珐琅及比德利(Bidri)装潢之艺术亦曾盛极一时。马来兵器,金鞘金柄而镶嵌珍珠宝石者颇多,雕刻艺术之精巧亦不亚于伊朗、印度、阿富汗、土耳其及高加索诸民族。日本兵器之装潢镶嵌虽不用玉及宝石,但金银、象牙、珊瑚之雕镂细致,亦为远东艺术之一特彩而为世界收藏家所重视。

由此观之,研究亚洲各国或各民族之兵器,不但可以明了人类之起源、人种之播迁、文化之渊流、科学艺术之演进,抑且可知亚洲古人之艺术品实较欧洲同时代之器物更为精巧优良、华美富丽,自远古以迄近代皆如是也。抑有进者,亚洲各民族之间常有不可磨灭之相互关系存在,远古已然。如石兵自旧石器、中石器时代以来,自中国以至马来群岛、马来半岛均已发现同类同源之器,新石器时代之同类同源之石兵尤多。铜兵则除斯基泰人(Scytheans)之兵器曾盛极一时,东自日本、西达东北欧洲匈牙利及瑞典等国之古兵器均曾受其影响外,西伯利亚与高加索、古埃及之铜兵以及初期之铁兵均与中国古代兵器极相类似。以中国文化之古、铜器铁器时期开始之早,或者除花纹刀外,曾有孕育世界古兵器之功能也。

周纬 phf+7G567Oip09sNeem7GtPtw6fYCzdx92mNbCuJlXHz0LVSWwvxjNDDRP2cEw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