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没有美联储,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基辛格在其著作《大外交》一书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评论,他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令人惊讶之处,并不是其爆发的原因仅仅是一件与以前其他危机相比显得无足轻重的事件,而是因为它(战争)拖了这么久才爆发。”

1914年6月28日,欧洲正统王室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储斐迪南大公来到1908年被奥地利吞并的波斯尼亚视察,被一名年轻的塞尔维亚刺客刺杀。这原本只是一个性质单纯的恐怖组织策划的复仇行为,当时只怕没有任何人会想到这件事竟然成为引爆了一场涉及30多个国家、卷入15亿人口、伤亡高达3000多万人的世界级战争的导火索。

自普法战争以来,法国与德国成了世仇,当英国不得不从“光荣孤立”的欧洲大陆政策中走出来时,面临的是德强法弱的局面。德国已是欧洲第一强国,若不加以遏制,势必成为英国的心腹大患。于是,英国拉上对德国也颇为忌惮的俄国,与法国一起缔结了三国协约(triple entente),德国则与奥地利结盟,欧洲两大对立军事集团就此成形。

两大阵营不断扩军备战,保持着大规模的常备军,各国政府都因此陷入了深深的债务泥潭。“一项详细的欧洲公共债务收入报告显示,各种债券的利息支出和本金偿付每年高达53.43亿美元。欧洲各国的金融已深陷其中,政府不禁要问,尽管战争有各种可怕的可能,但是比起如此昂贵和不稳定的和平来说,战争或许是一种更值得考虑的选择。如果欧洲的军事准备最终不是以战争来结束,那就必然是以各国政府破产而告终。”

从1887年到1914年,这种“昂贵和不稳定的和平”僵持着,高度武装但已接近破产边缘的欧洲各国政府仍在互相怒目而视。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由罗斯柴尔德家族发展并建立起来的欧洲银行体系向对立的各方提供信贷,全力促成了这种军事对峙。

战争实际上打的是钱粮,到1914年时,很明显欧洲的主要国家都已经不能负担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它们虽然拥有庞大的常备军,普遍的军事动员体制,以及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但它们的经济已无力支撑巨额的战争费用。情况恰如俄国枢密院大臣在1914年2月向沙皇的进言中所指出的那样,“作战的花费无疑将超出俄罗斯的有限财力所能负担的。我国势必需要向盟邦及中立国借贷,不过代价不菲。如果战争结果对我国不利,则战败的经济后果将难以估量,全国的经济将陷于全面瘫痪。即使是战争取得了胜利,对我国的财政也极为不利,德国一败涂地后将无力赔偿我国的军费。和约将受制于英国的利益,它不会给德国经济充分复苏来偿还我们债务的机会,甚至在战争结束很久以后也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是无法想象的。如果真的开战,也只能是局部的、短暂的和有限的,可能更像是持续10个月左右的1870年的普法战争。但这样的战争结果只能缓解而无法平复欧洲的对立局面。于是,开战的时间就只有在“昂贵和不稳定的和平”中拖延着,直至美联储的成立。

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当时已是世界第一的工业强国,拥有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丰富的资源,但是,直到1913年以前它仍是一个依赖外债的国家,很少能向国外提供信贷。其原因就在于缺少中央银行,纽约的银行家们难以集中调动全国的金融资源(mobilization ofcredit)。但是,银行家的天性使得他们对大规模战争兴趣浓厚,战争能够毫无疑问地为银行家带来丰厚的利润。当《联邦储备法》通过后,国际银行家立即行动起来,1914年8月3日,罗斯柴尔德在法国的银行就给摩根发报,建议立即组织1亿美元的信贷用于法国向美国购买物资。威尔逊闻讯立即表示反对,国务卿威廉·詹宁斯·布赖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谴责这项贷款为“最恶劣的非法交易”。

德国与美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素无过节,当时的美国有大约800万德国后裔,约占全国人口的10%,在美国建国之初,德语差一点成为美国的官方语言,德裔美国人拥有不小的政治影响力。而且美国的爱尔兰移民对英国素无好感,美国政府又曾和英国几度交战,所以在战争之初,美国政府对英法与德国之间的战争抱着事不关己的观望态度。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的银行家们相比,美国政府显得冷静和正常得多。情况居然是,银行家们积极主张对德宣战,政府则坚决反战,严守中立。

这时银行家们想出一个权宜之计,那就是区别对待为协约国提供发售债券而进行的贷款行为与为协约国提供信用来购买美国物资。在银行家的威胁和逼迫之下,威尔逊只有答应了后者。随着大选连任时间渐渐逼近,威尔逊在参战问题上逐渐向银行家倾斜。

1913年12月23日,随着《联邦储备法》的通过,爆发世界级别战争的条件终于成熟了。基辛格博士所说的“拖了许久的战争机器”终于可以启动了。

1914年11月16日,美联储正式开始运作。12月16日,摩根的左右手戴维森来到英国,与当时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Herbert H.Asquith)商谈美国提供信贷一事。1915年1月15日,摩根银行与英国达成信贷协议,数额为1000万英镑,这在当时对美国而言已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大生意,当时没有任何人能料到最终的贷款总额会达到令人震惊的30亿美元!摩根银行只收取了1%的手续费,3000万美元就落入了腰包,摩根在战争中赚得盆满钵满。同年春天,摩根又与法国政府签订了信贷协议。

1915年9月,考验华尔街是否能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时刻到来了。5亿美元的盎格鲁一法兰西贷款(Anglo-French Loan)行动正式拉开了序幕。原本坚决反对的威尔逊总统,架不住银行家和内阁成员们两面夹击,他的新国务卿罗伯特·兰辛警告说:“如果没有贷款,结果将是生产受限、工业衰退、资本和劳动力闲置、大规模破产、财政危机、民怨沸腾和滋生不满情绪。

威尔逊听得出了一身冷汗,只得再次让步。为了这次规模空前的债券出售,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使出了浑身解数,61家债券承销商(underwriter)和1570家金融机构加入了发售业务。 这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任务,特别是向美国中西部地区推销这些债券就更为困难。美国人民普遍认为欧洲的战争与他们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因而不愿意把钱投到欧洲的战火中去。为了打消这种疑虑,银行家们大力宣称这些钱会留在美国。尽管采用了种种方法,中西部地区只有一家芝加哥的银行愿意加入华尔街阵营,这个行为立即激怒了当地的德裔储户,他们发动了抵制银行的运动。到1915年年底,仍有1.87亿美元的债券没有被卖出。

当战争打到关键时刻时,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英国政府宣布将对英国国民所持有的美国债券的利息收入征税,英国人立刻贱价出售了这些债券。英格兰银行很快堆满了美国债券,英国政府立刻让他们的美国代理人摩根公司将这些美国债券在华尔街足额出售,美国投资者对本国的债券接受度自然很高,很快30亿美元的债券变了现,英国又得到了一笔巨款来支撑战事。但是,英国对美国积累了100多年的债权人地位也随之烟消云散了。从此,英美之间的债权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美国的信贷犹如火上浇油,促使战火开始迅速蔓延,战争的惨烈程度也急剧上升。仅仅在马恩河战役中,协约国一天就消耗了20万发炮弹,人类终于见识了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后勤系统之下,再加上现代化的金融手段,战争将会是何等惨烈,何等旷日持久。

战争使物资消耗如大火燃烧般快速,战争使交战国砸锅卖铁也要坚持,战争使不惜一切代价的政府不计条件地向银行贷款,难怪战争始终是银行家的最爱。 8xWqv16wZknuBdmII79fAUe6nbzXkDOOT1e9bsevJcJB5s0aJGa0WEcN+QZhT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