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韩非子正是先秦诸子当中最具功利色彩的人物,但他也有贬低巧诈、推崇拙诚的时候。当然,这道理经由韩非子讲来,肯定不会是出于正义性的考虑。

韩非子讲了两则故事,第一则是乐羊的事迹。魏国将军乐羊进攻中山国,中山国君抓了乐羊的儿子烹成肉羹,派人送到乐羊的军营,没想到这份肉羹完全不曾动摇乐羊的心志——乐羊似乎全然不为所动,径自将肉羹吃完,后来终于攻克了中山国。魏文侯大受感动,对堵师赞说:“乐羊为了给我打下中山国,不惜吃了自己儿子的肉。”但堵师赞不以为然:“他连儿子的肉都吃,还有谁的肉不吃呢?”于是,魏文侯虽然赏了乐羊的战功,却开始怀疑他的心迹与为人。

第二则故事的内容恰恰与第一则相反,是说孟孙猎得一只小鹿,安排秦西巴运它回去。一路之上,母鹿一直尾随在后,悲啼不已。秦西巴于心不忍,就擅自把小鹿放掉了。孟孙对这种自作主张的渎职行为大为恼怒,当即赶走了秦西巴。但令人惊异的是,孟孙在不久后又把秦西巴召唤回来,安排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为孟孙驾车的人不解道:“先前怪罪他,现在却召他来做孩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孟孙答道:“他对小鹿尚有不忍之心,何况对我的儿子呢?”(《韩非子·说林上》)

唐代诗人陈子昂用诗的语言重述这两则故事道: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感遇》之四

陈子昂这首诗加重了故事的说教色彩。事实上,儒家和法家虽然势同水火,在这个由基本人情而推己及人的主题上却不存在任何龃龉(道家更是完全认同这个逻辑),因为这正是周代的公共知识背景。人们普遍相信,一个灭绝天伦、泯灭人性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即便他不惜巨大的个人牺牲来为你做出奉献,你最多只可以利用他,却不可以信任他。清代顺治帝亲自撰写过一部《资政要览》,存心为朝野与子孙立准绳,其中论及乐羊,便说他“灭绝天性,则人伦所不齿也”。(《御定资政要览》卷一,父道章第三) Gy0VVuR+/FRcunga/wEjAYX9+k/tyaQlD+gE9DvNH3pQDWxo+lOkc1kPdOXSPx7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