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这部作品的二十周年纪念版,让我欣喜异常。和我写的其他小说相比,《少年赫比》从一开始就命运多舛。我本以为它熬不过两个月,谁知它活到了二十年后。
此前一年,扑通一声响,水花四溅,我跳进文学创作的蛙塘。我的第一部小说《极光下》模仿广播剧的笔法,让出版商很感兴趣。他力推这本书,大肆宣传。在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下,评论家们口诛笔伐,这更加勾起我的创作激情。身为一名海军预备役军官,《极光下》是我在太平洋服役时写的,为了打发在海上的无聊时光。之前,我没在杂志上发表过短篇小说。战前,我给喜剧演员弗雷德·艾伦写台词,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所谓文坛是怎么一回事,更没资格和评论家打交道。这算是我的处女作。我的第一部小说位列“月度最佳”,销量不错,让人有些飘飘然。每个新人,推出自己的处女作后,都会经历这种喜悦,以及随之而来的挫折。
我也不例外,被扣上一顶“小说家”的帽子后,我跃跃欲试,继续写了《少年赫比》,并乐在其中。我很满意自己创造的主人公,这个叫赫比·布克拜因德的胖小子。但书评浇来一瓢冷水,出版商认定小说主角如果是犹太人,就没人读——二十年前,持这种观点并不稀奇。《少年赫比》像是个跳进大海的人,从踏板滑入水中,连一点水花都没溅起。
与此同时,有一本叫《裸者与死者》的小说出版,这是第一本讲述“二战”的长篇小说,作者年仅二十六岁,但写作技巧娴熟,语言新奇。后来,我姐姐办了一场派对,还烤了一块跟《少年赫比》一样结实的蛋糕,只可惜客人们都没读过,也没听说过我写的书,但他们都读过或正在读《裸者与死者》,很愿意和我讨论。真折磨人呀!那确实是一本好书。我总不能嘲讽读者和评论家们欣赏品味低下吧。哑口无言的我,心头却酸溜溜的。
赫比就这样告别了人世。没有哪个读书俱乐部推荐这本书。没人读这本书。当然,也没人评论这本书。店里成堆的库存,偶尔在城外还能瞅到宣传海报。一个制片人居然误打误撞买了一本,改编成剧本后,版权费总算让我小有收益。好莱坞把犹太胖小子变成爱尔兰瘦女孩,故事从布朗克斯区搬到中西部小镇。《少年赫比》变成影片《浪漫年代》,由童星玛格丽特·奥布莱恩饰演。我没看过这部电影,遇到的人也都说没看过。
唉!这第二本书简直是场灾难,但谁也无法避免。至少如今我成家立业了,喜欢上了小说创作。我觉得不妨再努把力。我又写了一本小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书写好后,我习惯一章章念给妻子听,她话不多,却一语中的。有一次,我高声朗读完故事的开头后,她突然说了句:“要是他们不喜欢这一本,你还是换个差事谋生吧。”这本书,书名叫《凯恩舰哗变》。
与此同时,《极光下》和《少年赫比》都绝了版,不再印刷。后来,我遇到一个出版商,他很喜欢赫比·布克拜因德,决定将此书再版。这是十六年前的事。从那以后,《少年赫比》一版再版,被译成十一种文字,入选读书俱乐部推荐,并被中小学教材和其他文集收录。很多读者熟悉我后来的作品,对《少年赫比》却很陌生。我希望此次推出的二十周年纪念版,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收获。
我相信这是本好小说,生动,有趣,不低俗,充满你我童年时莫名的忧伤。我很自豪自己写出这样一部作品,也很高兴能看到主人公的名字再次出现在标题中。希望此书能给新的读者带去阅读的快乐,就像二十年前,我创造赫比·布克拜因德时的心情一样。
赫尔曼·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