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末年,沂水有个不知名的汉子,被征召去辽阳当兵。当时辽东战事吃紧,他刚到辽阳没多久,城池就被叛军攻破了。混乱中,他被乱兵砍中了头,倒在血泊里——脑袋虽然和脖子分了家,却没完全断气,意识还模模糊糊的,能隐约感知周围的动静。
到了夜里,四周渐渐安静下来,他忽然感觉有人走近。眯眼一看,是个穿着深色官服的人,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名册,身后跟着几个侍从,像是在逐个清点战场上的鬼魂。等走到他跟前,那官翻看名册,又打量了他一番,说:“你不该死在这儿,还有阳寿未尽。”随即吩咐侍从:“把他的头接上,送他回故乡去。”
侍从们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把他的头捧起来,对准脖子轻轻一按,像是有看不见的线在牵引,头颅竟稳稳地合在了颈上,连一丝缝隙都没有。接着,几人架着他的胳膊往起扶,他只觉得耳边风声簌簌作响,脚下像踩着云,轻飘飘的没个实感。就这么走了好一会儿,侍从们忽然松开手,他踉跄着站稳,再抬头时,那些人已经没了踪影——眼前的景象却无比熟悉,正是自己沂水老家的村口,连村口那棵歪脖子老槐树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又惊又喜,拖着还没完全恢复力气的身子回了家。家里人见他活着回来,又听说他“断头还生”的经历,又怕又奇,这事很快就传遍了乡里,也传到了沂水县令耳朵里。县令觉得荒唐,疑心他是当兵时偷偷逃回来的,故意编了个鬼故事骗众人,当即派人把他抓了去审问。
他把辽阳城破、自己被杀、鬼魂续头送归的经过一五一十说了,县令却半点不信,盯着他的脖子反复查看——别说伤口,连一点疤痕都没有,更觉得他在撒谎。县令当即喝令衙役准备刑具,要逼他招认“逃兵”的实情。
他急了,连忙喊道:“大人要是不信我的话,不妨先把我关在牢里。我脑袋断了能接上,这事或许能造假;可辽阳城陷落是真事啊!您不如等消息,要是辽阳城好好的没出事,到时候再治我的罪也不晚!”县令琢磨了一下,觉得这话有几分道理,就暂时把他关在了牢里,派人去打探辽阳的消息。
没过几天,从辽东来的信使就到了沂水县衙,带来了辽阳城破的确切消息,连城池陷落的日期、叛军的动向,都和他之前说的分毫不差。县令这才相信,他说的都是真的,赶紧下令把他从牢里放出来,还特意派人送他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