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鲜卑同样是一群可歌可泣的人。他被匈奴打压了。弱小不堪。但是最终,他们却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强大起来,最终打败了匈奴,成为了我们北方最强大的势力。”
“这样的故事,难道不励志吗?这样的人,难道不可爱吗?如果你选择对他们敌视,那么,他们将永远是你的敌人。”
曹昂问道,“阎柔,你到底是我大汉的人,还是鲜卑的人?”
“都是。我生为汉人,在鲜卑长大,现在又回到了汉地。我见过了太多的鲜卑人和汉人,在我看来,鲜卑人更加的淳朴,真诚。只是那贫瘠的土地无法让他们的梦想开花。”
“汉人富庶,但是却尔虞我诈。我帮鲜卑,是因为他们确实可爱。我帮汉人,是因为他们确实可怜。我可以不把今日看到的东西教给鲜卑,但是我并不认为,这就能有什么用。”
曹昂说道,“我在到蓟县之前,去过匈奴。我承认,匈奴有好人,也有坏人。但是,从根本上讲,他们永远无法放弃对我们的掠夺。就像你说的一样,他们贫瘠,而我们富庶。”
“民族之间的利益是无法调和的。我们的文化不同,信仰不同。只有弱小的异族才能被我们所驾驭。只有弱小的异族才不会侵犯我们。这便是民族大义。”
“是吗?”阎柔一笑。“若是匈奴奴役你,你会不会反抗?”
“那自然会。”
“那弱小的他们又会不会反抗?人生而平等,若是你非要凌驾于他们,那战事就会连绵不绝。你强,你不可能强千年。曾经叱咤北方的匈奴,如今不是被鲜卑压得苟延残喘了吗?”
“鲜卑人喜欢我,是因为,我当他们是朋友,而不是异族。现在在雁门、代郡、上谷、广阳,都有鲜卑人和我们杂居。双方也都是相安无事。”
“甚至是这次鲜于辅的大军中,便有我为他请来的鲜卑骑兵。我不想说我在里面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是我觉得,至少,我们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曹昂问道,“和平的根基何在?”
“人。我们都是人。只要我们相信人生而平等,这便是和平共处的根基。而且,现在幽州已经在走这一步了。有不少地方,鲜卑和汉人都是杂居在一起。而且,双方都很愉快。”
曹昂再问,“如何能保证他们不袭掠我们?”
阎柔反问,“如何保证,你们不袭掠他们?”
“我们富庶,他们贫穷,我们袭掠他们做什么?”
“他们有成群的牛羊,他们有他们的财富。你如何让他们相信,你对他们没有恶意?你这话本来就有问题。你防着他们,却要他们来相信你,这现实吗?”
曹昂好像是懂了。“在你看来,我们和他们,是能够和平共处的?”
阎柔点了点头,“你已经进步了。至少你说的是他们,而不是异族。”
曹昂沉思了一会,“如果我以后在边境开放互市,让他们用他们成群的牛羊来换我们的粮食、布匹、铁器、陶瓷,你觉得我们能和平共处吗?”
阎柔眼前一亮,“这倒是一个好主意。如果双方真的能有顺畅的商业往来,互相弥补对方所需,也许双方就真的不用再兴刀兵了。”
说完,阎柔又摇了摇头,“但是这依然很难。鲜卑的人口我不知道有多少,就连他们的单于都不知道。他们对于物资需求一定是海量的。边境互市,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曹昂笑道,“我手中有一张正在组建的,网罗天下的商业网络。普天之下的物资,我都能采买,交易。只是这北疆并不在我的手里,互市并不安全。”
“切,幽州说到底还是鲜于辅的地盘。多大点事,我一句话就可以了。”
“你能做鲜于辅的主?”
“不是我能做他的主。而是能和鲜卑和平共处,这是北疆人最大的愿望。如果真能互市,能解决鲜卑人对物资稀缺的问题,他们就没有和我们作战的需要。这是好事。他一定会答应。”
“但是安全问题如何解决?毕竟现在袁绍隔在中间。商道不通。”
阎柔摇了摇头,“本朝重农轻商,商业往来,袁绍一般没有管。但是他若是真要管,我们也没有办法。”
曹昂问道,“那互市的地方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如何保证互市的地方的安全?”
“你们的黑甲骑兵天罚军,现在可是名震北疆,有你们在,谁敢乱来?”
曹昂一笑,“我不可能常驻那里。我的天罚军也不可能。互市要能长久,就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来维持它的存在。”
阎柔点了点头,“我可以让鲜于辅出兵一半,保护互市地区的安全。我还可以走一趟乌桓山,让他们的单于轲比能出兵一半一同保护。这样双方的人都应该不敢乱来了。”
曹昂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我回到中原之后,便可以试一试。但是我的人来了,他们怎么联系你们?”
阎柔沉思了一下,“要不,等你离开的时候,我跟你一起走,然后再随着你的商队一起回幽州。随便,我也可以领略一下,你们中原的风光。”
曹昂一笑,“你现在是鲜于辅和袁绍的使者,你不管你出使的事情了?”
阎柔也是一笑,“其实之前,张燕就已经答应出兵帮公孙瓒了。说到底,他并不想袁绍太过强大。只是你们在蓟县打得太漂亮,他觉得多此一举,又得罪袁绍,划不来。”
“若是你们走了,他的大军就会出黑山。届时,袁绍和鲜于将军都会退兵。我也就没有什么事了。如果能让鲜卑和汉人和平相处,这就是大事了。我又如何能舍大取小呢?”
曹昂一拳打在了阎柔的胸前。
和异族之间,不对,和其他民族之间的相处,也许除了战争之外,还有其它的路。鲜卑若是可行,那匈奴,西域,应该也是一样的吧。
丝绸之路,前车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