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关陇南面有一处胜地,叫作仇池,占地百顷,从平地凸起,四面陡峭,高七里多,周围都是羊肠曲道,要经过三十六个回峰,才能登上顶部。山顶上水草丰美,而且可以煮盐,这里一向被氐族占据。东汉末年,氐族的头目名叫杨腾,他占据仇池,他的孙子杨千万向曹魏称臣,被封为百顷王,再传到杨飞龙时,氐族的气势日益强盛,晋朝封他为平西将军。杨飞龙没有儿子,他收养外甥令狐茂搜为儿子,茂搜改姓杨氏,又传了三代,到了杨初,杨初自称仇池公,他的曾孙名叫杨纂,被苻秦所灭。苻秦灭亡后,杨氏的遗族杨定逃到陇右,收集一千多家旧众,仍然据守仇池,他们居住到距离仇池二十里的历城。随后,杨定又夺取天水、略阳等地,便自称陇西王。后来,杨定被西秦王乞伏乾归所杀,他的堂弟杨盛留守仇池,也自称仇池公,他派人前往汉中,向晋朝称藩,晋朝封杨盛为征西大将军,兼仇池王。宋主刘裕篡夺晋后,他又封杨盛为车骑将军,赐予武都王的爵位。杨盛仍然奉行晋朝的政令,一直沿用义熙年号。
元嘉二年,杨盛病重将死,他临终给儿子杨玄交代道:“我已年老,一直是晋朝臣子,你应该忠心侍奉宋帝。”杨玄痛哭流涕地答应父亲。杨盛病亡后,杨玄便向宋廷上表告哀,开始改用元嘉年号。宋主命杨玄继承父亲的爵位,杨玄又通报北魏,与北魏交好,魏主授封他为征南大将军、兼南秦王。刚过四年,杨玄也病重了,他召弟弟杨难当到帐前,对他说道:“现在国内没有安宁,正是需要安抚的时候,我儿杨保宗年纪还小,烦请弟弟你继承王位,不要放弃先人的遗志。”杨难当坚决地推辞了,他表示愿意辅佐杨保宗。等杨玄死后,发丧处理完毕,杨难当果然没有食言,他拥立杨保宗继承王位。偏偏杨难当的妻子姚氏悄悄对他说道:“国家战乱未平,应该选有能力之人立为君主,怎么拥立一个小孩呢?”杨难当听了妻子的话,竟将杨保宗废去,自称武都王,掌管雍、凉、秦三州军事,同时兼任征西大将军、秦州刺史。
恰巧赫连族氏被灭,上邽空虚,杨难当立即命令儿子杨顺去收取上邽,并驻守上邽,又任命杨保宗为镇南将军,领兵驻守宕昌。杨保宗谋划偷袭杨难当,不料事情败露,他被拘捕起来。杨难当又伺机想吞并汉中。
这时,梁州刺史甄法护玩忽职守,宋主派刺史萧思话前去接代他的职位。萧思话还没到达梁州,杨难当就乘机发动攻势,他调兵遣将偷袭梁州。甄法护本来就糊涂,他将梁州的兵备全都荒废了,这时突然听到氐众杀来,他吓得魂飞魄散,慌忙携带家眷逃出城外,投奔洋州。氐众便堂而皇之地进入梁州城。
萧思话到了襄阳,接到梁州失守的消息,他连忙命令司马萧承之领五百人为前锋,长史萧汪之领五百人为后应。这萧承之就是后来齐太祖的父亲,他以前是济南太守,曾用空城计吓退魏兵的就是他。这时,萧承之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和萧思话同行,兼任行军司马。萧承之奉萧思话的命令做前锋,自思五百人太少,应该沿途招募,壮大队伍,于是他陆续收集了一千多名壮丁,然后才开始进军磝头。
杨难当在汉中一番烧杀抢夺后,就率领兵马西还,他留下将军赵温驻守梁州。赵温命令魏兴太守薛健进军黄金山,副太守姜宝据守铁城。铁城和黄金山相隔只有一里多路,姜宝砍下树木堵住道路,阻截宋军。萧承之派阴平太守萧坦进攻二戍,一路清除障碍,萧坦先攻占了铁城,又拿下黄金山,杀得薛健、姜宝大败而逃。随后,赵温亲自出马,他率领军队前来攻打萧坦的军营。萧坦出兵奋勇抗击,他先舞刀冲入,左砍右劈,杀死氐众数十人,后面的人马紧随而上,搅乱了赵温的阵势,赵温自知无法抵挡,便狼狈地逃走了。萧坦也受了重伤,他退回大营养伤。萧承之又派司马锡文祖领兵去戍守黄金山,后队的萧汪之也率兵赶到。还有临川王刘义庆也领兵镇守荆州,他派将军裴方明带领三千兵马来支援萧思话。于是,萧思话指派参军王灵济率领偏师出了洋川,然后进军南城。氐将赵英据险死守,但是仍被王灵济攻破,赵英被抓。南城中缺乏粮草,王灵济只好率兵退还,与萧承之会师。
萧承之命令各路兵马追击氐众,军队到了汉津,看到汉津两岸敌营遍布,敌营之间连通着桥,氐族步兵与骑兵交替戒备,守卫非常森严,萧承之料想这将是一场恶战,于是他下令军队扎营布阵,从容待战。那敌营中的统帅就是杨难当的儿子杨和,他集合赵温、薛健等人占据汉津,抵御宋军,拥有部众一万多人。杨和看到宋军已到,便率军前来攻打,将萧承之的军营围了数十圈。萧承之开营作战,因为和敌军距离太近,弓箭很难实施,他们只好使用短刀拼杀。偏偏氐众都身穿盔甲,短刀刺不进去,萧承之急忙命将士将长矟截断,绑上大斧,横砍过去,一次能砍倒十几个氐兵。氐众抵挡不住,纷纷溃散,杨和等人逃回营寨后,下令放火烧毁所有的营帐和浮桥,然后退守大桃。
随后,萧思话、裴方明等人一同赶到支援,他们和萧承之合力进攻,接连几次交战全部获胜,宋军不但将大桃的敌军全部赶走,就连梁州也唾手得来。从前杨盛时期,他侵略汉中,夺走魏兴、上庸、新城三个郡县,到这时宋军已经将它们全部收复,整个汉中境内,没有一个氐人。杨难当害怕宋军入境,便急忙上书向宋朝请罪,宋主刘义隆这才下诏赦免他。宋主命令萧思话镇守汉中,加封他为宁朔将军,又下诏让萧承之返回京都,任命他为太子屯骑校尉,将甄法护关进狱中,命令他自尽谢罪。此外,还有益州贼军赵广、秦州贼军马大玄先后犯上作乱,全都被宋主派兵荡平。
话说魏主拓跋焘夺回河南后,便派兵把守着,他加封崔浩为司徒,长孙道生为司空。长孙道生一向勤俭节约,他曾得到一张熊皮毯子,盖了数十年都没有换过,魏主常常让歌工颂扬,有“智如崔浩,廉如道生”这两句。崔浩又劝说魏主偃武修文,征求世间高人隐士,得到范阳人卢玄、博陵人崔绰、赵郡人李灵、河间人邢颖、渤海人高允、广平人游雅、太原人张伟等七人,魏主授封他们为中书博士。唯独崔绰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不肯受官。后来,崔浩又修改律令,他废除四年、五年的刑律,增加一年的新刑律,增加了议亲、议贵、议功等条例。凡是九品以上的官员触犯律法,可酌情减免刑罚;妇人如果有服刑前已怀孕,一律延期执行,等到产后百日,再按律法裁决。崔浩又命人在皇城楼下悬挂闻鼓,有冤情的百姓可以到那里击鼓鸣冤。从此以后,北魏的百姓都心悦诚服,国内安宁太平。崔浩又想和江南重修旧好,平息战争,安抚民心,于是,他向魏主请命,命散骑侍郎周绍南下访宋,并带去聘礼,请求和亲。宋主含糊作答,但派使臣魏道生回访北魏,此后,两国使节往来密切。
魏主立儿子拓跋晃为太子,又派散骑常侍宋宣前往宋,为太子求婚。宋主仍然支吾应对,最后也没有什么结果,只是南北融洽相处了十几年,这也算是魏主的美意了。
宋主刘义隆获悉魏主正在广征贤才、抚恤安民,他也下了几道劝农举贤的诏书,但当时宋廷亲贵擅权,小人当道,那几个有名望的老贤士又怎肯冒昧出山?
晋武帝在位时,曾经召武阳人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却愿意终身奉养祖母刘氏,他上表了一篇《陈情表》,坚决请辞。武帝只好收回成命,准许他终身侍奉祖母。还有谯郡戴逵的儿子戴颙,他继承父亲的遗训,爱好琴书,曾被多次召请入朝他都没有同意。南阳人宗炳和妻子罗氏隐居在江陵,他也始终不肯接诏。像广武人周续之、临沂人王弘之、鲁人孔淳之、枝江人刘凝之等都是志气高尚之人,宋廷多次召请他们,他们都坚决地推辞了。最著名的就是寻阳陶渊明先生,他名潜,字元亮,是晋大司马陶侃的曾孙。晋朝时期,他曾经担任彭泽县令,郡守派督邮来到彭泽县,按例应该整冠束带去迎接,陶渊明却感叹地说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脱下了官服,回到了故乡。
后来,陶渊明写了一篇《归去来辞》,表明自己的志向,他在家门前种了五棵柳树,因此写了《五柳先生传》,作为自己的写照。他的妻子翟氏与他志向相同,便一起归隐粟里,陶渊明在前面耕地,翟氏在后面锄地,他们虽然辛苦但却很安然,丝毫不羡慕名利。
宋司徒王弘在江州担任刺史时,他经常让陶渊明的好友庞通之准备好酒菜,去邀请陶渊明来饮酒作诗。陶渊明喜欢喝酒,当然应约而来,他一落座就开始喝酒。过了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只管自己喝酒,也不通报姓名,喝醉了就离去。平时,陶渊明在写好的文章后面一定会写上年月,在晋朝义熙年以前,他经常写上年号,一到了宋初,他便只书写日期了,这其中隐喻着他不事宋室的意思。宋主刘义隆正打算去召请陶渊明入朝,陶渊明偏偏在这时病逝了,宋主只好作罢。后世人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
王弘听说陶渊明辞世后,也叹息不止。元嘉九年,王弘晋爵为太保,才过一个多月,他也去逝了。王华、王昙首接连病逝。这时,荆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已经出任司徒、录尚书事,他因元老都去世,得以掌握朝中政权。领军将军殷景仁升任尚书仆射,太子詹事刘湛升任领军将军。刘湛是被殷景仁引荐,才得以蒙受皇恩,但他私下里却忌妒殷景仁。而且,他之前担任彭城长史的时候,与刘义康颇有交情,所以他格外巴结刘义康,想将殷景仁排挤出去。偏偏殷景仁深得宋主的欢心,他被加封为中书令,兼中护军。刘湛没有被加封,但是也兼任太子詹事,刘湛因此非常愤怒,他与刘义康并进谗言,诋毁殷景仁。宋主始终不相信,他反倒更加优待殷景仁。殷景仁也知道刘湛排挤自己,他常对亲信说道:“引虎入室,便要噬人!”于是,他借口生病请求辞职,但是宋主一直没有同意,只是让他在家休养。刘湛还是不肯罢休,他准备让士兵伪装成盗贼,乘夜潜入殷景仁的府第刺杀殷景仁。这阴谋尚未实施,就有人告知了宋主,宋主赶紧让殷景仁搬到西掖门居住。西掖门离皇宫很近,因此,刘湛这个计策又行不通了。
从这以后,刘义康的僚属和刘湛的朋友就像私下约好一样,没人敢进殷景仁的家门。只有彭城王主簿刘敬文的父亲刘成,曾到殷景仁的府上求过一个郡守的官职,刘敬文得知此事后,他急忙来到刘湛的府上磕头请罪。刘湛非常惊讶,忙问他为何请罪?刘敬文哭着说道:“我的父亲年老糊涂,竟然曾到殷家求过官职。我们全家都感到很惭愧,无地自容,因此登门请罪。”刘湛慢慢答道:“父亲和儿子是至亲,做事为何不事先通知一下?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刘敬文听后,就像皇恩大赦一般,他又磕了几个响头,才告辞离去。
后将军司马庾炳之口才非常灵辩,他常常和殷、刘两家来往,与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但是他暗中却是忠于宋主的。宋主多次差遣庾炳之传达密命,带口谕给殷景仁,殷景仁虽然称病不去上朝,但仍然有问必答,他给宋主的密章奏书,全都由庾炳之代为传递。刘湛对此完全不知情,他听说庾炳之出入殷家,还以为只是去探问殷景仁的病情,并没有过多猜疑。
后来,谢灵运因罪被捕,宋主爱惜他的才华,准备下旨赦免他。彭城王刘义康听了刘湛的话,指控谢灵运恃才傲物,犯上作乱,必须严惩,于是谢灵运被流放到了广州。究竟谢灵运有何叛逆的行径呢?请听我简单地叙述一下。
谢灵运之前被任命为秘书监,宋主让他整理秘阁里的书籍,补足缺文,又命他撰写晋书。谢灵运自恃满腹才华,他想入朝参政,没料想应召后,宋主却只安排他整理书籍,他心中难免有些憋闷,所以撰写史书时,也只是粗立条目,许久都没有完成。后来,谢灵运升任侍中,早晚得到宋王的召见,不是陈诗就是献字,宋主常夸赞他的诗和字是两样珍宝,对他十分赞赏,唯独不让他参与朝政。因此,谢灵运总觉得不公,他经常称病不去上朝。有时他出城游玩,二十多天都不回来,既无奏请,又不请假,朝中大臣都对他有意见。宋主也嫌他不守官员律令,婉言劝其辞职,谢灵运上表称病,奉旨东归。
谢灵运辞职后便去探望他的族父——会稽太守谢方明,他和谢方明的儿子谢惠连见面后,互相欣赏。谢灵运又和东海人何长瑜、颍川人荀雍、泰山人羊璇之把酒作诗,结为知己,谢惠连也在当中,他们并称四友。谢氏本是名门望族,谢灵运得到先祖遗留下来的家业,拥有数百僮奴和门生。一天,谢灵运和朋友们一同去游览山水,他们到了一处穷幽险峻的地方,因为要伐木开路,致使当地百姓以为山贼入侵。恰巧,会稽太守换了一个新任官叫做孟顗,他迷信佛教,谢灵运当面嘲讽他道:“想得道一定得具有慧根,你升天一定在我之前,成佛必定在我之后。”孟顗深恨谢灵运的这句话,因此和谢灵运结下梁子,他便上书告了谢灵运的状。
谢灵运急忙赶到宫中陈述此事,宋主任命他为临川内史。谢灵运做了内史之后,他仍然像往常一样整日游玩,又遭到有司的弹劾,宋主派使臣去逮捕他,偏偏他抗命不服,竟将来使擒住,还作诗道:“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这诗一传出,立即被有司当作借口,指控他叛逆,并派兵去抓捕他,然后向宋主请旨将他正法。宋主特别垂怜他,就连刘义康的当面奏请他也没有听从,只将谢灵运流放到了广州。也许是谢灵运的命该绝,又有人奏了他一本,说他私自购买兵器,纠集壮丁,想在三江口起事。宋主只好忍痛割爱,下诏将谢灵运在广州正法。谢灵运是个文人,怎么可能造反?他无非是言语狂放,触怒了朝廷当道者,才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贻恨千秋!
不久,刘湛又出了个馊主意,他想凭空毁掉那宋室长城。当时,宋室的忠将首推的檀道济,他从历城全师退归后,被宋主任命为司空,仍然镇守寻阳。檀道济的心腹部将都和他一样身经百战,他还有好几个有能力的儿子,比如,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隰、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檀遵等,他们全部秉受家传,才华卓绝。功高难免震主,气盛足以凌人,朝廷当时已经有些疑忌,防范着檀道济。后来,宋主生病,许久都没有痊愈,刘湛私下对刘义康说道:“主上万一有什么不测,我不担心,最让我担心的是檀道济。”刘义康说道:“你说得很对,应该如何防范呢?”刘湛回答道:“不如假借索虏来犯,请他到都城来商议,如果乘时下手,便容易除掉他。”
刘义康点头说好,他便向宋主进言,请求宣召檀道济入朝。宋主神疲意懒,无暇问清缘故,便含糊地答应了。于是,刘义康立即派人飞马传诏檀道济入京。檀道济接到诏书后,便立即收拾行装启程,他的妻子向氏对他说道:“夫君的震世功名定会遭人忌妒,如今主上无故诏见,只怕会有灾祸降临呢!”檀道济说道:“诏书中说边境有祸患,我不得不去,谅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妨碍,夫人大可放心!”随后,他便启程赶往京都。
行至建康,檀道济与刘义康等人见面商谈,刘义康声称索虏已退,只是宋主的病令人担忧。于是,檀道济进宫探望宋主,见到宋主确实有些狼狈,他稍稍安慰几句便退了出来。此后,宋主的病越发严重,一直没有好转,檀道济只好留在京都问安。檀道济从元嘉十二年冬季入京,直到第二年春末才见宋主有所好转,于是他向宋主辞行返回寻阳。才刚下船,就有中使来报,说宋主龙体不安,仍命他立即进宫议事。檀道济不敢不服从诏令,于是再次回到都城。刚到宫门前,刘义康忽然走了出来,他命令禁军将檀道济拿下,命他跪听诏令,并斥责他早有异心,想要谋反叛国。
檀道济听完诏书后狂怒至极,他瞪大眼睛望着刘湛,犀利的眼神好似闪电一般,他转念一想,自己已落入他们手中,多说无益,他索性将官帽一扔,大声说道:“你们这样做是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说完,他便自己起身走进监狱。那阴险毒辣的刘湛,竟然怂恿刘义康,拘捕檀道济的所有儿子,将他们父子一同牵出,在都城的市集斩首示众,还有檀道济的随从参军薛彤也一起斩首。刘湛又派尚书库部郎顾仲文、建武将军茅亨领兵到寻阳,逮捕檀道济的妻子向氏,小儿子檀夷、檀邕、檀演等人,还有参军高进之,然后将他们全部处死。檀道济共有十一个儿子,到此全都被杀,檀道济的孙子也被杀,只留下檀邕的儿子檀孺一人继承檀氏宗祀。薛彤、高进之都是非常勇猛之人,他们是檀道济最倚任的心腹大将,时人将他们二人比作关羽、张飞。
魏人听说檀道济被诛杀后,他们私下里庆贺道:“檀道济一死,吴人就没什么好怕的了。”正是:
百战经营臣力多,无端谗构起风波。
都门脱帻留遗恨,坏汝长城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