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贼退示官吏·并序

元结

癸卯岁 注136 ,西原 注137 贼入道州 注138 ,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 注139 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 注140 。诸使何为忍苦征敛 注141 ?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注142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注143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 zhān 注144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注145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注146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注147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注148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注149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注150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注151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152

/评析/

这是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元结任道州刺史这一年(754年)所作。诗序交代了写作的背景,诗中尖锐地指出“夷贼”尚有底线,懂得哀怜,官吏却不顾百姓死活。诗人表示自己宁愿弃官不做,也不愿当所谓的“忠贤”。宁愿归隐江湖,洁身自好,也不做坑害百姓的朝廷帮凶。作为地方长官,元结仁慈爱民,即便写诗斥责官吏,用语也还是厚道。

/注释/

注136 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

注137 西原:今广西南部。

注138 道州:今湖南永州道县。

注139 边鄙:边境。

注140 贼不攻边境而退,难道是因为道州官兵有制敌之力吗?不过是蒙贼人哀怜罢了。

注141 负责征派赋役的官吏为何如此残忍苦征赋敛?

注142 昔年:从前,玄宗开元盛世时。山林:诗人隐居生活。之前逢太平盛世,我隐居了二十年。

注143 井税:古代实行井田制,一里为一井,一井九百亩,分为九区,每区各百亩,像个“井”字,中间为公田,四周为私田,八家分耕,共耕公田作为赋税,称为“井税”。唐代早已不实行井田制度,此处借以指唐代的赋税。日晏:天很晚了。当年田租赋税会定时缴纳,日上三竿了也能安稳地酣眠。

注144 世变:安史之乱带来的动荡。戎旃:指战旗或军帐。忽然间遭遇到社会巨变,多年来我亲自从军上阵。

注145 典:治理、掌管。山夷:古代对聚集山中的武装力量的贬称。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山里的西原蛮常常来扰边。

注146 因为县城太小,夷贼不屠杀抢掠,他们觉得百姓贫穷可怜。

注147 见全:被保全。因此他们攻陷邻县的永、邵二州,这个道州才能独自保全。

注148 将王命:奉皇上的旨意。负责征派的使臣们奉皇命前来,难道还比不上盗贼的心肠吗?

注149 那横征暴敛的官吏们,强行征派的时候像火烧火煎一样逼迫。

注150 有谁愿意断绝百姓的活路,去做时世称赞的忠贤呢?

注151 委符节:辞官。委,弃。符节,古代朝廷使臣所持之凭证。引竿:拿钓竿,代指隐居。刺船:撑船。我想辞去道州刺史的官职,举起竹篙自己撑船,归隐去了。

注152 将:带着。就鱼麦:到有鱼麦的乡里去隐居。就,靠近。 5HTS4mnxJrUKTHufzkvcXsuqQRMB2MuikqSacp+puTccWGQoJTLJWE8Wy/vf2/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