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寻西山隐者不遇 注111

丘为

绝顶一茅 注112 ,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注113

差池不相见, mǐn miǎn 空仰止。 注114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注115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注116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注117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118

/评析/

《题农父庐舍》《寻西山隐者不遇》《左掖梨花》《泛若耶溪》等都是丘为的名篇。这首《寻西山隐者不遇》,描写隐逸高趣。直上三十里寻隐者却相互错过,本应失望、惆怅,然而,不遇或许比相遇更有收获。其实,“看竹何必问主人”,能在无中悟出有,能在空空陋室见出隐者生活的情趣,且乘兴而去,尽兴而归,反倒显出诗人的洒脱与雅量。

/注释/

注111 诗题又作《山行寻隐者不遇》。这位隐者是诗人的朋友。

注112 茅茨:茅草屋。

注113 巾柴车:有布遮盖的柴车。隐者不是驾车出游了,就是秋水边垂钓去了。

注114 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诗人和隐者互相错过。黾俛:殷勤。机缘不巧,互相错过而不能相见,自己殷勤而来,只空留下对他的仰慕而已。

注115 这是诗人经过观察后,加入自己的闲适心情,兼有虚实地描写隐者居所的环境:绿草方受新雨,晚风吹拂,把松涛声送入窗内。

注116 及兹:来这里。契:契合。幽绝:清幽绝俗的环境。荡心耳:涤荡世俗尘垢。

注117 虽没有受到主人的款待,却了悟了修身的清净佛理。

注118 此处用的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典故。王子猷在雪夜突然想去拜访自己的朋友戴安道,乘小船经一夜路程至戴安道家门口却又返回。他本乘着兴致而行,兴致尽了则返,未必非要见到戴安道。 7F7cchQBjCMdxMchx1Pk3hiICHE+5Y+tmIHqI3es8ZPNmRVZbZZLkJvf3Xd+MND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