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相术风行,众人对其已是迷狂的状态。此时,隐居山林的麻衣道者、陈抟师徒二人对相术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有关他们的传说也一直颇具神话色彩。
麻衣道者究竟是否就是《麻衣神相》的作者呢?据有关专家考证,《麻衣神相》疑为后人依托而作。清代陆泫崇认为,“后人皆以麻衣为号相传也”。清人倪岳在《神相全编考》中也说过,“近世口传相人之书,皆宗麻衣道者”。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麻衣道者作有“神异赋”“金锁赋”和“钥匙赋”,并有记载说:麻衣道者深冬之时,在华山石室,拥炉教希夷(即陈抟),不用言诱,只用火箸写字于炉灰中,默授希夷。《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明陈抟乃“受并消息”。由此看来,《麻衣神相》很有可能是麻衣道者默授陈抟,经陈抟整理增释,后人又不断扩充而成。
相传,麻衣道者曾与弟子陈抟隐居于华山石室中。“麻衣”,乃为其号,不知其名。有关麻衣道者的生平事迹,相关史料记载很少,只有一些零星的材料。据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七中记载:
生来就一副“仙风道骨”形貌的钱若水,他决定不做“举子”,希望隐居山野的陈抟收他做弟子。而陈抟因麻衣道者师傅在,自己不好做主,于是叫钱若水“明日当再来”。而当麻衣道者仔细观察了钱若水的神情形貌后,不言不语,只在地上画了三字——“做不得”,大概是觉得钱若水尘缘未断,怎么可以隐居山林,修炼丹术呢?钱若水后来果真如麻衣所言,归居凡尘官场,后来在仕途上春风得意。
邵伯温为宋哲宗时人,其言颇为可信。考北宋前相书,特别是距宋较近的著作,如后周王朴的《太清神鉴》等,均无“麻衣道者”之语,而后来多数相书均称陈抟(希夷)曾师“麻衣”,由此推论,麻衣道者大抵为五代末北宋初人。
从陈抟善服气、辟谷、黄白之术的情况来看,其师傅无疑也是这方面的专家,作为一个道士,其精研水平可谓无与伦比。另据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七所记载:
“河南节度使李守正叛周,高祖为枢密使讨之。有麻衣道者谓赵普曰:‘城下有三天子气,守正安得久?’未几城破。先是,守正子妇,符彦卿女也,相者谓贵不可言,守正曰:‘有妇如此,吾可知矣。’叛意乃决。城破,举家自焚,符氏坐堂上不动,兵入,叱之曰:‘吾父与郭公有旧,汝辈不可以无礼见加。’或自公,命柴世宗纳之,后为皇后。‘三天子气’者,周高祖、柴世宗、本朝高祖同在军中也。麻衣道者,其异人乎?”
这个传说颇富传奇色彩,大概麻衣道者给周高祖郭威、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看过相,才会得出类乎“异人”的结论。可惜的是,麻衣道人的看相“神话”史书记载极少,我们难于再睹他的“神技”。不过,关于他的相术水平,我们有幸能从《麻衣神相》中得知。
关于《麻衣神相》的作者和著作年代,一直为相学界所争议。有人认为,其为北宋的相术奇人麻衣道者口述,其弟子陈抟所撰。
麻衣道者与陈抟师徒
麻衣道者是中国相术史上的一代神相,关于他的传说颇多,但可惜的是,与其有关的具体记载则少之又少。有人认为,《麻衣神相》实则为麻衣道者与其弟子陈抟的共同杰作。
陈抟,北宋初年间人,宋初著名的道教学者、易学大师,对宋代理学发展有较大影响。陈抟的相术师承麻衣道者,他们也曾一起隐居山林。
《麻衣神相》的深浅之道在于,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对于相术师,无论是对于江湖派还是对于学士派,它都能流传开来。
麻衣道者
(明)沉采
“头顶方巾腰束绦,气傲;麻衣相法我独高,玄玅。”
——《还带记·众朋就相》
(清)黄遵宪
“相法推《麻衣》,推命本《硌碌》。”
——《番客篇》
沈从文
“谈到《麻衣》、《柳庄》相法,有人说顾问额角放光, 像是个发达相, 最近一定会作县知事。”
——《顾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