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统命理学的1800年源流史

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辨深度和广度,中外历史上的推命术没有能望四柱命理学之项背者。然而,命理学在古代一直被斥为“九流之学”,进不了大雅之堂。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其发明者故作恍惚迷离的言辞,以待后人探索;很多大师讳莫如深,藏私很重,或恐泄露天机遭天谴,或怕被讥笑为旁门左道,而不敢公之于众。不过,如果我们从历史渊源的角度来了解这门学问,它们就变得一点都不神秘。

从东汉王充提出“气禀”的概念到清朝结束,四柱学的发展经历了1800年。这段时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汉朝的《论衡》到唐朝的《李虚中命书》是其孕育期;从《李虚中命书》到明朝的《三命通会》是其构建期;从《三命通会》到清朝结束是其完善期。可以这样认为,四柱命理学是古人对统计学的一次历时悠久、规模浩大的尝试。它既不是江湖术士们吹嘘的“神乎其神”,也不是毫无价值的封建糟粕。正确认识它有助于我们继承古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十甲子:承载天地人三道的易学系统

研究《易经》,大都从卦象开始。但从历史上看,天干地支出现的时间可能比卦象还早,而且它们是与卦象完全不同的一种系统。

传说公元前2697年,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创造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并相互配合而成六十甲子,用于纪历。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就像阿拉伯数字般单纯。但后来的人们逐步把这些符号用在地图、方位上,它们被赋予的含义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认为:天干承载天道,地支承载地道,天道和地道决定人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所以运用天干地支可以预测人事。

四柱命理学就是以天干地支、六十甲子为载体来预测人生命运的一门学问。六十甲子的运动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这些规律如果绘制出来,极富美感。

“五行、五色、五音”对照表

六十甲子与“空亡地支”

六十甲子中有六个以甲开头的干支组合,甲为首,每甲称作一旬,所以统称“六甲”。天干与地支从第一对搭配“甲子”至第十对“癸酉”,天干配完,而地支还有戌、亥两个,戌、亥就为“空亡”,称为:“甲子旬中戌亥空”。如果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继续搭配下去:甲戌相配,乙亥相配……则“申酉”在“甲戌旬”中旬空。依此类推,共六旬。如果以干支代表时空,空亡就是时空中的“奇点”,有特殊的含义。

六十甲子与“古代音律”

将六十甲子与古代乐律的五音相配,便形成了一套新系统:纳音。“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宫商角”为基准音,“徵羽”为化音。所以纳音系统只纳“宫商角”,它们分别为黄色、白色、青色。

地支为子、丑、午、未的干支组合,其音属“宫”,为黄色。其中:子午相冲,丑未相冲。

地支为寅、卯、申、酉的干支组合,其音属“商”,为白色。其中:寅申相冲,卯酉相冲。

地支为辰、巳、戌、亥的干支组合,其音属“角”,为青色。其中: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六十甲子与“纳音取象”

六十甲子的纳音之法相传由黄帝所创,六十甲子与五行相配,共有30种纳音。其中,每种五行细分为6类,每一类包括2组相邻的干支组合,所以每种纳音五行统领12对干支,这12对同一五行属性的干支代表本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根据每对干支的性质特点、功用变化,用形象化的事物取名定义,便称为“纳音取象”。在四柱命理学中,纳音五行是对正五行论命的一种补充。 oanT644gJj8FV/mvSH1ZEuNeSh8tfTHr3OvZlhQ0xvpR0UTMJvx9RrGU/BP/9K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