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天干与地支

天干地支虽然只有22个,但它们的深奥性质和复杂作用关系是四柱学的难点。干支组合共有60种,分为30种纳音,纳音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但它并非四柱学的重点,本书对于纳音也只是一带而过。

1.开辟天地:五行的产生过程

【原文】

盖闻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是名胚晖;日月星辰未生,阴阳寒暑未分也。在上则无雨露,无风云,无霜雪,无雷霆,不过杳合而冥冥。在下则无草木,无山川,无禽兽,无人民,不过昧昧而昏作。是时一气盘中结,于是太易生水(未有气曰太易),太初生火(有气未有体曰太初),太始生木(有形未有质曰太始),太素生金(有质未有体曰太素),太极生土(形体已具乃曰太极)。

所以,水数一,火数二,木数三,金数四,土数五。迨夫三元既极,混沌一判,胚晖乃分。轻清为天,重浊为地。二气相承,两仪既生,化而成天。其始也,或人形鸟啄,或人首蛇身。无嗜欲,无姓名,无邦国,无君臣。巢处穴居,任其风雨,亲疏同途,莫知其父子。五谷未植,饮血茹毛,其名荡荡,其乐陶陶。及其圣贤一出(谓伏羲、神农、黄帝名),智愚两分,遂有君臣父子之分,礼乐衣冠之制。

呜呼!大道废而奸诈生,妖怪出。(是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始立天地之义。万物生焉,奸诈并起,妖怪腾出。)

五行与天地的形成

【白话提要】

天地还没有分开时被称之为“混沌”,世界如同还处于胚胎状态的生命一样,因此又被称之为“胚胎”。那时候,日月星辰还没有出现,世界上也没有阴阳、寒暑的分别。天上没有雨和露,没有风云、霜雪、雷霆闪电,处于迷茫幽暗的状态。地上没有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飞禽走兽,也不存在人类,一切还处于蒙昧的状态,在没有规律地运作着。这时,世界只是一团凝结在一起的气,称为“太易”。在太易(一片虚无)状态下,水出现了;在太初(有气无体)状态下,火出现了;在太始(有形无质)状态下,木出现了;在太素(有质无体)状态下,金出现了;在太极(形体兼具)状态下,土出现了。

因此,水对应数字一,火对应数字二,木对应数字三,金对应数字四,土对应数字五。等到三元已经完备,混沌的状态开始变得分明,胚胎出现了变化。轻而清的气向上,成为了天;重而浊的气下沉,成为了地。清气和浊气相互承接,从而产生阴阳两仪。天地刚开始形成时,人的形态各异,有的是人形鸟嘴,有的是人头蛇身。那时候,人类还没有嗜好和欲望,没有姓名的称呼,没有邦国的概念,也没有君臣的分别。他们居住在巢穴里,承受风吹雨打,人与人之间没有亲近、疏远的观念,也没有父子尊卑的礼仪。那时的人类还没有学会种植,也不会用火,过着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坦荡自在,和睦安乐,不知道什么是忧愁。直到伏羲、神农、黄帝这些圣贤出现,人与人之间有了智慧和愚昧的分别,于是有了君臣、父子等身份的区别,礼乐衣冠的制度也由此而诞生。

平等自在的生活制度被废弃后,奸诈自然产生了,妖怪纷纷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天在子时开始,地在丑时开始,人在寅时开始,由此确立了天地的公理。此后,万物生长,奸诈出现,妖怪四处横行。

2.干支的来源:关于黄帝的神话

【原文】

窃以奸诈生,妖怪出。黄帝时有蚩尤神扰乱,当是之时,黄帝甚忧民之苦,遂战蚩尤于涿鹿之野(涿鹿,郡名)。流血百里,不能治之(时帝始制干戈刀剑之器),黄帝于是斋戒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象天形;十二支方布象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合光仰职门放之,然后乃能治也(此十干、十二支之所出也)。自后有大挠氏,为后人忧之曰:嗟呼!黄帝乃圣人,尚不能治其恶杀,万一后世见灾被苦,将何奈乎!遂将十干、十二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云。

十干所顺阴阳: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甲丙戊庚壬属阳,乙丁己辛癸属阴。

人类的进化过程

【白话提要】

因为奸诈的产生和妖怪的出现,在黄帝时代就出现了蚩尤叛乱。当时,黄帝对人民的苦难深怀担忧,于是与蚩尤在涿鹿的野外交战。即使流血百里,也无法制服蚩尤。在这时,黄帝开始制造刀剑干戈之类的兵器。

黄帝斋戒筑坛,在夏至那天祭祀天地。上天受到感应,于是降下表示天的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还降下了表示地的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黄帝将十天干按照圆形排列,用来象征天的形态;十二地支按照方形排列,用来象征地的形态。这样,就开始用天干代表天,用地支代表地,天干和地支融合在一起,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便可用来治理天下。这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出现的过程。

后来,大挠氏担心后人也会遇到同样的苦难:“啊!黄帝是圣人,尚且无法制服并惩罚凶恶的人,万一以后人民再遇到灾祸苦难,他们该怎么做呢?”于是,他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一一配对成六十甲子。

天干的顺序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的阴阳属性是:“甲、丙、戊、庚、壬”属阳,“乙、丁、己、辛、癸”属阴。

3.干支的方位:五位神灵之所居

【原文】

甲乙木属东方(寅卯辰之位为东方青龙之象),丙丁火属南方(巳午未之位为南方朱雀之象),戊己土主中央(辰戌丑未之位为勾陈螣蛇之象),庚辛金属西方(申酉戌之位为西方白虎之象),壬癸水主北方(亥子丑之位为北方玄武之象)。 是时大挠氏虽以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又以支元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其理何义?或曰:

东方有神太昊,乘震执规司春,生仁风和气,万物发生,所以木居之故,甲乙寅卯同也。

南方有神农帝,乘离执衡司夏,生艳阳酷气,万物至此咸齐,所以火居之故,丙丁巳午同也。(夏天主长育万物,草木茂盛,咸赖火德之功也。)

西方有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生肃杀静气,万物到此收敛,所以金居之故,庚辛申酉同也。(秋气谓金如刀,英气肃杀,草木凋零,成熟收气之时。)

北方有神颛帝,乘坎执权司冬,生凝结严气,万物到此藏伏,所以水居之故,壬癸亥子同也。

中央有神黄帝,乘坤执绳司中土,况木火金水皆不可无土,故将戊己居中央,辰戌丑未散四维,各得所占。(四维:春三月,夏六月,秋九月,冬十二月。)何公论曰:天若无土,不能圆盖于上;地若无土,不能厚载于地,五谷不生;人若无土,不能营运于中,五行不立(谓仁义礼智信为五常,金木水火土为五行)。此三才不可缺土也(三才谓天地人)。木若无土,有失载培之力;火若无土,不能烛照四方;金若无土,难施锋锐之气;水若无土,不能堤泛滥之波;土若无水,不能长养万物。此所以五行皆不可无土。所以土居中央,支散四维,建立五行而成也。

四象与天干地支

【白话提要】

甲、乙的五行都属木,属东方。寅、卯、辰同样属东方,为青龙之象。

丙、丁的五行都属火,属南方。巳、午、未同样属南方,为朱雀之象。

庚、辛的五行都属金,属西方。申、酉、戌同样属西方,为白虎之象。

壬、癸的五行都属水,属北方。亥、子、丑同样属北方,为玄武之象。

戊、己的五行都属土,属中央。辰、戌、丑、未同样属中央,为勾陈、螣蛇之象。

当时,身为史官的大挠氏规定: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他又规定了十二地支的五行: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那么,这样规定的原理在哪呢?

位于东方的是太昊神,驾着代表雷电的“震车”,管理事物的各种标准,掌握着所有和春天有关的事情。这样,仁风和气就产生了,万物也开始萌芽生长,这就是木居于东方的原因,而天干甲乙和地支寅卯也都居于东方。

位于南方的是神农帝,驾着代表烈火的“离车”,管理事物的各种标准,掌握着所有和夏天有关的事情。这样,艳阳酷气随之出现,万物已经发展齐备了。这就是火居于南方的原因,而天干丙丁和地支巳午也都居于南方。在夏天,凭借着火的作用,万物才得以生长发育,草木也因此而茂盛。

位于西方的是少昊神,驾着代表沼泽的“兑车”,管理事物的各种标准,掌握着所有和秋天有关的事情。这样,肃杀静气就随之产生了,万物此时已经成熟,不再继续生长。这就是金居于西方的原因,而天干庚辛和地支申酉也一起居于西方。秋天的五行之所以属金,是因为秋季就像刀一样,饱含肃杀之气,能够让草木凋零,此时的万物已经成熟。

位于北方的是颛顼帝,驾着代表水的“坎车”,管理事物的各种标准,掌握着所有和冬天有关的事情。这样,水汽开始凝结冰雪,万物在这时也都纷纷潜伏遁藏,这就是水居于北方的原因。天干壬癸和地支亥子也都居于北方。

位于中央的是黄帝,它驾着代表大地的“坤车”,掌握着中央的土地,并且四时、四方的木火金水都不能没有土,所以就让天干戊和己居于中央,地支辰、戌、丑、未分别位于四维,各得其所。四维就是指春季的三月,夏季的六月,秋季的九月,冬季的十二月。对此,何公还特地评论过:天如果没有土,就不能像圆一样在上面覆盖着大地;地如果没有土,就不能起到承载的作用,五谷也无法生长;人如果没有土,就不能在天地之间生存活动,五常和五行也无法建立。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就是三才都无法缺土的原因。三才是指天、地、人。

木如果没有土,会失去培养、栽种的根基和助力;火如果没有土,就不能像蜡烛一样照亮四方;金如果没有土,就无法发挥出锋锐之气;水如果没有土,就不能像堤坝一样阻隔泛滥的波涛;土如果没有水,就不能生长、滋养万物。这就是五行都不能缺土的原因。综合上面的说法,土居于中央,属土的地支分别散于四维,建立起“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之理。

4.合与冲:干支的统一与对立

【原文】

甲与己合(甲属木,己属土,木以土为妻财,所以得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相合之意同上)。

【白话提要】

十天干中,甲和己可以合化。因为甲的五行属木,己的五行属土,木克土,土是木的妻财,加上甲属阳,己属阴,阴阳相合,甲阳木和己阴土就能够相合化。按照同样的原理,乙和庚可以相合化,丙和辛可以相合化,丁和壬可以相合化,戊和癸可以相合化。

天干的相合

如图所示,位置相对的天干为“相合”。天干的相合关系来源于五行的相克,如果是阴阳属性相反的五行发生相克,则柔和而矜持,这被称为“合”。

【原文】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子与丑合土,寅与亥合木,卯与戌合火,辰与酉合金,巳与申合水,午与未合火,午太阳、未太阴也。

申子辰水局,亥卯未木局,寅午戌火局,巳酉丑金局,辰戌丑未土局。

子午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丑未相冲。(子宫癸水,午宫丁火,水能克火之故也。寅宫甲木,申宫庚金,因金克木之故也。以支中暗害为冲,余仿此。)

地支的三合与六合

地支三合
地支六合

在六合的地支中,一般可以把相合的双方都视为被“绊住”,所以都会减力。但更详细地来论,由于地支之间的生克关系,双方增减力的情况并不都一样。

【白话提要】

在十二地支中,处于奇数位置的地支属阳性,偶数位置的属阴性。

子和丑相合而化土,寅和亥相合而化木,卯和戌相合而化火,辰和酉相合而化金,巳和申相合而化水,午和未相合而化火。其中午是太阳,未是太阴。

水长生于申,帝旺于子,墓库于辰,因此,申、子、辰能相合成水局。

木长生于亥,帝旺于卯,墓库于未,因此,亥、卯、未能相合成木局。

火长生于寅,帝旺于午,墓库于戌,因此,寅、午、戌能相合成火局。

金长生于巳,帝旺于酉,墓库于丑,因此,巳、酉、丑能相合成金局。

地支三合可以成水局、木局、火局、金局,唯独没有土局。金、木、水、火都离不开土,需要依赖土才能成局,也就是说,万物都包含在土中。因此地支“辰戌丑未”可以合成土局。

子属水,位于北方;午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子午相冲。寅属木,位于东方,申属金,位于西方,因此寅申相冲。卯属木,位于东方,酉属金,位于西方,因此卯酉相冲。辰包含了木,位于东方,戌包含了金,位于西方,因此辰戌相冲。巳属火,位于南方,亥属水,位于北方,因此巳亥相冲。丑包含了水,位于北方,未包含了火,位于南方,因此丑未相冲。

地支的相冲

除了方位对冲,我们还可以用地支中循藏的天干来解释十二地支的相冲。子中循藏着天干癸水,午中循藏着天干丁火,水克火,因此子午相冲。寅中循藏着天干甲木,申中循藏着天干庚金,金克木,因此寅申相冲。其他的地支同样按照这个原理进行推导。因为地支中暗藏的天干存在相克的关系,所以地支才会相冲。

5.刑与害:地支的不吉关系

【原文】

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为无恩之刑;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为恃势之刑;子刑卯,卯刑子,为无礼之刑;辰午酉亥,自刑之刑。

【白话提要】

子和丑相合,丑和未相冲,未冲去和子相合的丑,所以子未相害。

子和丑相合,子和午相冲,午冲去和丑相合的子,所以丑午相害。

寅和亥相合,巳和亥相冲,巳冲去和寅相合的亥,所以寅巳相害。

寅和亥相合,寅和申相冲,申冲去和亥相合的寅,所以申亥相害。

卯和戌相合,辰和戌相冲,辰冲去和卯相合的戌,所以卯辰相害。

卯和戌相合,卯和酉相冲,酉冲去和戌相合的卯,所以酉戌相害。

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都是无恩而刑。寅中循藏着天干甲木,巳中循藏着天干戊土,戊癸相合,癸水是戊土的妻子,戊土是甲木的父亲,癸水是甲木的母亲,儿子刑克父亲,是无恩之刑。巳刑申、申刑寅同理。

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都是恃势而刑。丑刑戌,丑中循藏着天干癸水,癸水在丑土中处于帝旺,地支戌中循藏着天干丁火,丁火在戌土中处于墓库,旺水恃势刑墓火,因此是恃势之刑。戌是六甲中最尊贵的地支,未是六癸中最卑下的地支,贵戌恃势行卑未,是恃势之刑。

子刑卯,卯刑子,都是无礼而刑。子属水,卯属木,水生木,所以子水是卯木的母亲,卯木是子水的子女,子母相刑,自然是无礼之刑。

辰午酉亥,属于自刑。“寅申巳亥”之中,“寅巳申”彼此相刑,只有亥无刑。“辰戌丑未”之中,“丑戌未”彼此相刑,只有辰无刑。“子午卯酉”之中,“子卯”彼此相刑,午酉都无刑。土旺在辰,火旺在午,金旺在酉,水旺在亥,辰、午、酉、亥都凭借自己旺盛的气势而过了度,这样就会有灾祸发生,起源在于自身,所以被称为自刑。

地支的相害

6.干支的始终:生命的全过程

【原文】

《群书考异》曰:甲者,坼也,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易》曰:百果草木皆甲坼。乙言万物初生曲孽而未伸也。丙言万物炳然著见。丁言万物壮实之形,故《邦国图藉》曰:成丁。戊,茂也,言物之茂盛,故《汉志》曰:孽茂于戊是也。己,纪也,言物有形,可纪识也。庚,坚强貌,言物收敛而有实也。辛,言万物方盛而见制,故辛痛也。壬,妊也,阴阳之交,言万物怀妊至子而萌也。癸者,冬时土既平,万物可揆度也。子,孳也,阳气始萌孽,生于下也。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寅,髌也,阳气欲出,阴尚强而髌演于下。卯者,冒也,万物冒地而出。辰,伸也,物皆舒伸而出。巳,已也,阳气毕布已矣。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也。未,昧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申,伸束以成,故《晋志》曰:万物之体皆成也。酉,就也,万物成熟。戌,灭也,万物灭尽。亥,核也,万物收藏者,皆坚核也。

【白话提要】

《群书考异》认为,甲,有种子外皮破裂而萌芽的意思,即是说万物撕裂外壳而生发出来。《易经》说:各种草木都是从种子中裂壳而出的。乙,指万物刚刚开始生长,枝蔓弯曲还没有伸展开来。丙,指能够清楚地看出万物的蓬勃发展。丁,指万物壮实的形象,如《邦国图藉》所说:“已经成年了”。戊,就是茂,说明万物的茂盛,如《汉志》所说:“万物在戊上开始茂盛”。己,就是纪,说明万物都有各自的形状,可以用来记录和分辨。庚,就是坚强的样子,说明万物开始收敛而产生了果实。辛,指万物正兴盛地生长时却受到了克制,所以就有了辛痛的感觉。壬,就是妊,阴阳相交后开始孕育新的生命,说明生命萌发之前的怀孕阶段。癸,指冬季的土壤已经平复,万物也可以被估量了。

地支的相刑

天干地支的含义

子,就是孳,阳气开始萌发,幼芽在地下生长。丑,就是纽,寒气开始收缩。寅,就是髌,阳气准备出来,阴气还很强,所以阳气在地下演化万物。卯,就是冒,万物从地下冒出。辰,就是伸,万物都舒展伸出。巳,就是已,阳气已经完全覆盖了万物。午,就是仵,阴阳相交,彼此都非常强大,力量等同。未,就是昧,太阳过了天空的正中就开始倾斜,阳光也开始变得幽暗起来。申,就是伸展成熟,所以《晋志》说:“万物的形体都已经成熟了”。酉,就是就,万物成熟了。戌,就是灭,万物都衰亡灭绝。亥,就是核,万物都变成坚核,可以被收藏了。

7.生肖的来源:动物身上的数字

【原文】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七修类纂》曰:仁和郎汉云,地支肖属十二物,人言取其不全者。子以庶物,岂止十二不全者哉。以地支在下,各取其足爪于阴阳上分之。如子虽属阳,上四刻乃昨夜之阴,下四刻今日之阳。鼠前足四爪象阴,后足五爪象阳故也。丑属阴,牛蹄分也;寅属阳,虎有五爪;卯属阴,兔缺唇且四爪也。辰属阳,乃龙五爪。巳属阴,蛇舌分也。午属阳,马蹄圆也。未属阴,羊蹄分也。申属阳,猴五爪。酉属阴,鸡四爪也。戌属阳,狗五爪也。亥属阴,猪蹄分也。

又曰:子为阴极,幽潜隐晦,以鼠配之,鼠藏迹也。午为阳极,显明刚健,以马配之,马快行也。丑为阴也,府而慈爱生焉,以牛配之,牛有舐犊。未为阴也,仰而采礼行焉,以羊配之,羊有跪乳。寅为三阳,阳胜则暴,以虎配之,虎性暴也。申为三阴,阴胜则黠,以猴配之,猴性狡也。日生东而有西酉鸡,月生酉而有东卯兔,此阴阳交感之义,故曰卯酉为日月之私门也。夫兔舔雄毛则成孕,鸡合踏而无形,皆感而不交者,故卯酉属鸡兔。辰巳阳起而勤作,龙为盛,蛇象之,故龙蛇配焉,龙蛇变化之物也。戌亥阴敛而潜寂,犬司夜,猪镇静,故狗猪配焉。狗猪,时守之物也。此亦明儒之论,故详记之。

【白话提要】

子属阳,生肖是鼠;丑属阴,生肖是牛;寅属阳,生肖是虎;卯属阴,生肖是兔;辰属阳,生肖是龙;巳属阴,生肖是蛇;午属阳,生肖是马;未属阴,生肖是羊;申属阳,生肖是猴;酉属阴,生肖是鸡;戌属阳,生肖是狗;亥属阴,生肖是猪。

《七修类纂》中说:杭州仁和县的郎汉曾经说过,地支的生肖有十二种动物,很多人认为动物的选取还存在缺陷。动物的种类繁多,地支却只有十二个位置,怎么可能没有缺陷呢?地支与生肖相对应,其阴阳属性也与其相对应的生肖的足、爪数相合:

子虽然属阳,但是子时八刻中,前面的四刻为昨夜,属阴,后面的四刻为今日,属阳。与之相对应,老鼠前足为四爪,四为阴,后足为五爪,五为阳。丑属阴,牛蹄是分成两半的,二为阴;寅属阳,老虎有五爪,五为阳;卯属阴,兔子缺唇,并且有四爪,二、四都为阴;辰属阳,龙有五爪,五为阳;巳属阴,蛇的舌头双分,二为阴;午属阳,马蹄为圆形无趾,一为阳;未属阴,羊蹄是分成两半的,二为阴;申属阳,猴有五爪,五为阳;酉属阴,鸡有四爪,四为阴;戌属阳,狗有五爪,五属阳;亥属阴,猪蹄是分成两半的,二为阴。

关于地支与生肖的对应,还有一种说法:子是阴的极点,幽暗隐藏,正好与老鼠善于潜藏踪迹的特点相一致;午是阳的极点,十分刚健,所以与迅速奔驰的马来对应;丑属阴,象征俯下身体,满怀慈爱之心,而母牛也喜欢舔小牛来表现对它的爱护;未属阴,仰头施行礼仪,小羊每次吃奶采用下跪的姿势,表达对母亲哺乳的感激;寅属阳,在十二地支中排行第三,阳气强旺,因此显得暴烈,可以用老虎来对应,老虎的性情非常暴烈;申属阴,在十二地支中排行第九,阴气强旺,因此显得狡猾,可以用猴子来对应,猴子的性情非常狡猾;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降落,卯位于东方,酉位于西方,这就是阴阳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感应,因此卯酉是太阳和月亮的门户。母兔子舔了公兔子的毛就能够怀孕,母鸡和公鸡重叠同样能够怀孕,这都属于感而不交的情况,因此卯酉对应着鸡兔;辰巳在太阳升起后就开始勤勉活动,龙强盛,蛇看上去很像龙,因此可以用龙蛇来对应辰巳,龙蛇都属于善于变化的动物;戌和亥安静潜藏,狗主管夜晚,猪代表安静,所以用狗猪来对应戌亥。狗和猪都属于遵守时间的动物。以上是明代儒生的见解,也记录在这里。

十二地支与生肖

8.六十甲子纳音:鬼谷子的秘籍

【原文】

夫甲子者,始成于大挠氏,而纳音成之于鬼谷子,象成于东方曼倩子。时曼倩子既成其象,因号曰:“花甲子”。然甲子者,自子至亥,十二宫皆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是一阳。终于亥,为六阴。其五行所属,但如人之世事也。何以谓之世事?大率五行金木水火土,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于德为五常,于人为五脏,其于命也为五行。是故甲子之属乃应之于命,命则一世之事,故甲子纳音象之。时圣人喻之,亦如人一世之事体也。一世之事者,宣圣所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其甲子之象,自子而至于亥,其理灼然而可见矣。且如子、丑二位者,阴阳始孕,人在胞胎,物藏根核,未有涯际也。寅卯二位者,阴阳渐辟,人渐生长,物以坼甲,群葩渐剖,如人将有立身也。辰巳二位者,阴阳气盛,物当华秀,人至三十、四十而有立身之地,进取之象。午未二位者,阴阳彰露,物色成齐,人至五十、六十,富贵贫贱可知,凡事兴衰可见也。申酉二位者,阴阳肃杀,物已收成,人已龟缩,各得其静矣。戌亥二位者,阴阳闭塞,物气归根,人当休息,各有归者也。但只详此十二位先后灼然可见,于六十甲子可以次第而知矣。

【白话提要】

六十甲子由大挠氏首先创立,而其纳音是由鬼谷子创立的,星象是由东方朔创立的。东方朔创立了星象,就以此为号称为“甲子”。甲子就是指从子到亥的十二地支,这十二地支都有五行属性,它们所属的五行对应人的世事。五行在天上可以将五星作为象征,在地上可以将五岳作为象征,在人类道德上可以将五常作为象征,在人的身体上可以将五脏作为象征,人的命运也可以用五行来象征。六十甲子是人生的总括,因此甲子纳音星象中蕴藏着人的一生,比如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和丑,代表阴阳相合开始怀孕,就像人在胞胎中一样,万物同样藏在根核之中,没有边际。寅和卯,代表阴阳逐渐形成,人也慢慢生长,万物从种子中破壳而出,百花逐渐打开花苞,缓缓开放,就像人慢慢成长,即将独立。辰和巳,代表阴阳力量旺盛,万物风华正茂,就像人到了三十岁、四十岁,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位置和事业。午和未,代表显露出锋芒,就像人到了五六十岁,已经确定了一生的富贵贫贱,也明白了一生的兴衰。申和酉,代表阴阳的气势变得肃杀起来,万物已经收敛成熟,人也到了无法活动的年纪,开始享受安静的生活。戌和亥,代表阴阳受到阻碍抑制,万物的生命力都收缩回根部,人到了休息的时候,各自都有归依的地方。

地支与人生

人的一生就如同太阳和月亮的一个运行周期,可以简单分为六个阶段,用12个地支两两搭配来表示。

【原文】

甲子、乙丑海中金——以子属水,又为湖,又为水旺之地。兼金死于子,墓于丑,水旺而金死墓,故曰海中之金也。又曰:气在包藏,使极则沉潜。

丙寅、丁卯炉中火——以寅为三阳,卯为四阴,火既得位,又以寅卯之木生之。此时天地开炉,万物始生,故曰炉中火也。天地为炉,阴阳为炭。

戊辰、己巳大林木——以辰为原野,巳为六阴。木至六阴则枝荣叶茂,以茂盛之大林木而生原野之间,故曰大林木也。声播九天,阴生万倾。

庚午、辛未路旁土——以未中之木,生午中之旺火,火旺则土于斯而受刑。土之所生,未能育物,犹路旁土也。壮以及时,乘厚载木,多不喜木。

壬申、癸酉剑锋金——以申酉金之正位,兼临官申,帝旺酉。金既生旺,则诚刚矣。刚则无逾于剑锋,故曰剑锋金也。虹光射斗牛,白刃凝霜雪。

【白话提要】

子属水,因此被称之为湖,是水的旺盛之地。加上金死于子,墓库于丑。因此,如果水的气势旺盛,金就必然处于死或墓库的状态,因此将甲子、乙丑称为海中金。由于甲子、乙丑之气一直隐藏其中,到了极点自然就像金子一样深深地潜入海底。

寅属阳,在地支中排行第三,所以被称为三阳。卯属阴,在地支中排行第四,所以被称为四阴。丙和丁属火。丙火和丁火得到了正位,并且还得到寅木和卯木的生助。此时,天地就像刚刚生火的大炉,万物开始生长,所以将丙寅、丁卯称为炉中火。天地就像用于熔炼的大炉,阴阳之气就像烧火的炭。

辰包藏着木,因此被称之为原野。巳属阴,在地支中排行第六,所以被称之为六阴。木在六阴之地,自然枝叶繁茂,就像茂盛的大树生长在原野之中,因此将戊辰、己巳称为大林木。声音可以传播到天空的高处,阴气足以滋养万倾树木。

未中循藏着乙木,木生火,乙木足以生助午中循藏的旺盛丁火,火势旺盛,土就会受刑。火生土,旺火所生之土是焦土,因此不能滋养万物,就像路边的土一样无用。处于壮年就应当及时做一些以后做不了的事情,在厚土上种植树木,一旦多了自然就不再是好事。

申金和酉金都得到了正位,加上金临官于申,帝旺于酉。金处于生旺的状态,必然刚强。刚强的事物无法超越剑锋,因此将壬申、癸酉称为剑锋金。它的虹光足以射落天上的斗宿牛宿,白刃透出寒光,看上去就像凝结了一层霜雪。

【原文】

甲戌、乙亥山头火——以戌亥为天门,火照天门,其光至高,故曰山头火也。天际斜晖,山头落日,散绮因以返照,舒霞本自余光。

丙子、丁丑涧下水——以水旺于子,衰于丑,旺而反衰,则不能为江河,故曰涧下水也。山环细浪,雪涌飞湍,深流三峡之倾,涧壑千寻之例。

戊寅、己卯城头土——以天干戊己属土,寅为艮山,土积而为山,故曰城头之土也。天京玉磊,帝里金城,龙蟠千里之形,虎踞四维之势也。

庚辰、辛巳白蜡金——以金养于辰,生于巳,形质初成,未能坚利,故曰白蜡金也。气渐发生,金弱在针,棲日月之光,凝象阴阳之气。

壬午、癸未杨柳木——以木死于午,墓于未。木既死墓,虽得天干壬癸之水以生之,终是柔木,故曰杨柳木。万缕不断之丝,千条不针之线。

【白话提要】

甲乙属木,木生火,戌亥是天门,木所生之火映照天门,火光极高,所以将甲戌、乙亥称为山头火。傍晚,夕阳西下,斜在天际散发余晖,日落山头,灿烂的霞光照亮天地。

水旺于子,衰于丑,水行经子丑位,气势会由旺盛转为衰败,因此不能被当做江河,只能将丙子、丁丑称为涧下水。涧下之水环绕山头,翻涌出细细的波浪,化作雪一样的浪花急速奔流,最后化为三峡之水,经过涧壑,奔流而下。

戊己属土,寅代表艮山,泥土堆积而成山,因此将戊寅、己卯称为城头土。皇帝居住的京城用金玉堆垒筑成,呈现出龙蟠千里的形状,虎踞四方的气势。

辰属土,巳属火,金养于辰,长生于巳,金经过土的滋养、火的冶炼,初步确定自己的形状和质地,还不够坚硬和锐利,因此,将庚辰、辛巳称为白蜡金。金气渐渐萌发生长,还虚弱得像一根针,日光和月光相交相合,阴阳之气得以凝结。

木死于午,墓库于未。木处于死墓的状态,虽然能得到天干壬水和癸水的生助,但还是性质柔弱,因此将壬午、癸未称为杨柳木。杨柳的枝叶就像万缕不断的丝线。

【原文】

甲午、乙未沙中金——午为火旺之地,火旺则金败。未为火衰之地,火衰则金冠带,败而方冠带,未能作伐,故曰沙中金也。

丙申、丁酉山下火——申为地户,酉为日入之门。日至此时而藏光也,故曰山下火。酉沉兑位,复喜东南,出震明离,其光愈晔,暗恶火,明喜济。

戊戌、己亥平地木——戌为原野,亥为木生之地。夫木生于原野,则非一根一林之比,故曰平地木也。惟贵雨露之功,不喜雪霜之积。

庚子、辛丑壁上土——丑虽土家正位,而子则水旺之地,土见水多则为泥也,故曰壁上土也。气居闭塞,物尚包藏,掩形遮体,内外不及故也。

壬寅、癸卯金泊金——寅卯为木旺之地,木旺则金羸。且金绝于寅,胎于卯,金既无力,故曰金泊金。气在寅,则金为绝地,薄若缯缟,乃云。

【白话提要】

午是火的旺盛之地,如果火势旺盛,金就必然处于衰势。未是火的衰败之地,如果火势衰败,金就必然处于冠带,无法起到砍伐的作用,因此将甲午、乙未称为沙中金。

申是地户,酉是日入之门。申时酉时,太阳已经落下,收敛起自己的光辉,因此将丙申、丁酉称为山下火。酉位于西方,又喜东南方,在东方和南方发出光辉,光辉越来越明亮,喜水而忌火。

戌属土,被称为原野,亥是木的长生之地。生长在原野上的树木不是一棵树比得上的,因此将戊戌、己亥称为平地木。平地木只看重雨露的滋养,不喜欢霜雪。

丑属土,得到了土的正位,而且地支子是水的旺盛之地,土遇到水多,就会化为泥,因此将庚子、辛丑称为壁上土。土气闭塞,万物还被隐藏着,形状和体貌也被遮掩着,内在和外在都不完善。

寅和卯都是木的旺盛之地,如果木势旺盛,金势就必然羸弱。金绝于寅,胎于卯,显然缺乏力量,因此将壬寅、癸卯称为金泊金。金在寅上处于绝地,力量弱得像薄片,因此才有了金泊金的称呼。

【原文】

甲辰、乙巳覆灯火——辰为食时,巳为日中,日之将午,艳阳之势,光于天下,故曰覆灯火。金盏摇光,玉台吐艳,照日月不照处,明天地未明时。

丙午、丁未天河水——丙丁属火,午为火旺地,而纳音乃水,水自火出,非银河不能有也,故曰天河水。气当升降,沛然作霖,生旺有济物之功。

戊申、己酉大驿土——申为坤,坤为地;酉为兑,兑为泽。戊己之土加于坤泽之上,非其他浮薄之土,故曰大驿土。气以归息,物当收敛,故云。

庚戌、辛亥钗钏金——金至戌而衰,至亥而病,金既衰病,则诚柔矣,故曰钗钏金。形已成器,华饰光发,厌乎生旺,贵乎藏体,火盛伤形,终为不喜。

壬子、癸丑桑柘木——子属水,丑属金,水方生木,金则伐之,犹桑柘方生,人便以戕伐,故曰桑柘木也。气居盘屈,居于水也,未施刀斧之劳。

【白话提要】

辰时是人们就食的时辰。在巳时,太阳快要行到天空的中央,阳光灿烂,气势宏大,因此将甲辰、乙巳称为覆灯火。灯盏反射出金光,烛光摇曳,灯台散发出光芒,照亮日光和月光照不到的地方,让天地未明的时辰也能得到光明。

丙丁属火,午是火的旺盛之地,但纳音为水,从火中出的水只有银河之水,因此将丙午、丁未称为天河水。元气升高降低,如果充足盛大就会化作甘霖,因此,如果天河水生旺,就能发挥普济万物的作用。

申代表八卦中的坤,坤代表大地;酉代表八卦中的兑,兑代表沼泽。戊和己的五行都属土,两者一旦处于大地和沼泽之上,就不再是轻浮薄弱的尘土了,因此将戊申、己酉称为大驿土。元气回归,万物收敛,因此才有了大驿土的称呼。

金衰于戌,病于亥,金一旦处于衰病的状态,自然就性质柔软,因此将庚戌、辛亥称为钗钏金。金已经被铸成器具的形状,华美的首饰散发出光芒,忌讳生旺,适合隐藏形体,火势旺盛就容易受到毁坏,终究还是不喜欢火势旺盛的状态。

子属水,丑包藏金,水生助木,金克伐木,就像桑树一开始生长,就会有人去砍伐,因此将壬子、癸丑称为桑柘木。元气盘屈,位于水中,不用刀斧砍伐就能伤害到木。

【原文】

甲寅、乙卯大溪水——寅为东旺,卯为正东。水流正东,则其性顺,而川涧池沼俱合而归,故曰大溪水。气出阳明,水势恃源,东流滔注,故云。

丙辰、丁巳沙中土——土库在辰而绝在巳,天下丙丁之火至辰冠带,而临官在巳,土既库绝,旺火复兴生之,故曰沙中土。土疏气故不宜。

戊午、己未天上火——午为火旺之地,未中之木又复生之,火性炎上又逢生地,故曰天上火。气过阳宫,重离相会,炳灵交光,发焰炎上,故云。

庚申、辛酉石榴木——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此时木则绝矣,惟石榴之木复实,故曰石榴木。气归静肃,物渐成实,木居金上,其味秋果成实,故云。

壬戌、癸亥大海水——水冠带在戌,临官在亥,水则力厚矣。兼亥为江,非池水之比,故曰大海水。势趋天门,历事已毕,生旺不泛,死绝不涸,故云。

【白话提要】

寅居于东方,但是只有卯才居于正东。水向正东流去,必然顺畅,川涧水都汇聚于此,因此将甲寅、乙卯称为大溪水。元气昌盛阳明,水势有源,浩大无边,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因此被称之为大溪水。

土墓库于辰,绝于巳,丙丁属火,丙丁火冠带于辰,临官于巳,土则在辰位和巳位上处于墓库和绝,火能生土,旺盛的火又重新生土,因此将丙辰、丁巳称为沙中土。此时,土过于疏松,因此不适合储藏元气。

午是火的旺盛之地,未中循藏的木还继续生助火势,火的性质是炎上,并且又处于生地,因此将戊午、己未称为天上火。元气一直冲向太阳,火光互相交辉,火焰炎上,发出强光,所以称之为天上火。

申代表七月,酉代表八月,此时树木凋零,枝叶残败,只有石榴树还在结果,因此将庚申、辛酉称为石榴木。元气归于宁静安肃,万物逐渐结成果实,石榴树在秋天正好长满果实,因此称之为石榴木。

水冠带于戌,临官于亥,水势厚重。加上亥还被认为是江,远远超过池水,因此将壬戌、癸亥称为大海水。水势直逼天门,万事都到了终局,水势旺盛却不至于泛滥,水势衰弱也不至于干涸,因此被称之为大海水。

9.十二宫:天干在地支上的轮回

【原文】
【白话提要】

天干“长生十二宫”是传统命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十天干分阴阳不同,各有其长生、沐浴等十二种状态。阳生阴死,阴死阳生。如甲木长生在亥,乙木则死在亥,阴阳顺逆相反。

甲属木,在亥位处于出生的阶段,在子位处于婴儿的阶段,在丑位处于刚刚成年的阶段,在寅位处于建功立业的阶段,在卯位处于人生最辉煌的阶段,在辰位处于开始走下坡路的阶段,在巳位处于人生穷困的阶段,在午位处于凶险不安、多灾多难的阶段,在未位处于埋葬尸体、万事不顺的阶段,在申位处于躯壳消失、厄运连连的阶段,在酉位处于初步形成的胚胎阶段,在戌位处于母体中的生长阶段。

乙属木,在午位处于出生的阶段,在巳位处于婴儿的阶段,在辰位处于刚刚成年的阶段,在卯位处于建功立业的阶段,在寅位处于人生最辉煌的阶段,在丑位处于开始走下坡路的阶段,在子位处于人生穷困的阶段,在亥位处于凶险不安、多灾多难的阶段,在戌位处于埋葬尸体、万事不顺的阶段,在酉位处于躯壳消失、厄运连连的阶段,在申位处于初步形成的胚胎阶段,在未位处于母体中的生长阶段。

丙属火,在寅位处于出生的阶段,此后按地支顺排十二长生。

丁属火,在酉位处于出生的阶段,此后按地支逆排十二长生。

戊属土,在寅位处于出生的阶段,此后按地支顺排十二长生。

己属土,在酉位处于出生的阶段,此后按地支逆排十二长生。

庚属金,在巳位处于出生的阶段,此后按地支顺排十二长生。

辛属金,在子位处于出生的阶段,此后按地支逆排十二长生。

壬属水,在申位处于出生的阶段,此后按地支顺排十二长生。

癸属水,在卯位处于出生的阶段,此后按地支逆排十二长生。

10.阴阳搭配之一:五阳干与十神

【原文】

“甲丙戊庚壬”五干属阳,喜合。

“甲丙戊庚壬”为比肩兄弟。

“乙丁己辛癸”为劫财败财,克父及妻。

“丙戊庚壬甲”为食神,天厨寿星,为男。

“丁己辛癸乙”为伤官,退财,耗气,子甥。

“戊庚壬甲丙”为偏财,偏妻偏妾,克子。

“己辛癸乙丁”为正财,正妻,克母,为合神。

“庚壬甲丙戊”为偏官,七杀,官鬼,将星。

“辛癸乙丁己”为正官,禄马,荣神,父母。

“壬甲丙戊庚”为倒食,偏印,枭神,克女。

“癸乙丁己辛”为印绶,正人君子,产业。

月令支中所藏者干支以日为主,取月支金木水火土为用神,却以其中旺衰取之。如子宫多取癸水,要看何日生,若初一日至初十日生,当取壬水,十一日至三神之用事,不可一例而取,否则推合不准矣。举此一例,其余仿此。

克我者为正官偏官,生我者为正印偏印,我克者为正财偏财,我生者为伤官食神,同我者为劫财比肩。

【白话提要】

天干五阳通变,指的就是“甲、丙、戊、庚、壬”五阳干遇到其他天干的反应和吉凶。两个天干相遇遵循“克我的五行是正官偏官,生我的五行是正印偏印,我克的五行是正财偏财,我生的五行是伤官食神,同我的五行是劫财比肩”的原则。第一行的“甲 丙 戊 庚 壬”是这十一行的中心。

当五阳干与第二行的“甲丙戊庚壬”相遇时,为比肩,兄弟,朋友,即“阳阳相助”。

当五阳干与第三行的“乙丁己辛癸”相遇时,为劫财,克父及妻,即“阴阳相助”。

当五阳干与第四行的“丙戊庚壬甲”相遇时,为食神,子女,即“阳生阳”。

当五阳干与第五行的“丁己辛癸乙”相遇时,为伤官,子女,即“阳生阴”。

当五阳干与第六行的“戊庚壬甲丙”相遇时,为偏财,偏妻偏妾,即“阳克阳”。

当五阳干与第七行的“己辛癸乙丁”相遇时,为正财,正妻,克母,即“阳克阴”。

当五阳干与第八行的“庚壬甲丙戊”相遇时,为偏官,七杀,将星,即“阳克阳”。

当五阳干与第九行的“辛癸乙丁己”相遇时,为正官,禄马,即“阴克阳”。

当五阳干与第十行的“壬甲丙戊庚”相遇时,为倒食,偏印,枭神,即“阳生阳”。

当五阳干与十一行的“癸乙丁己辛”相遇时,为印绶,正人君子,产业,即“阴生阳”。

11.阴阳搭配之二:五阴干与十神

【原文】

“乙丁己辛癸”五干属阴,喜冲。

“乙丁己辛癸”为比肩,兄弟朋友。

“丙戊庚壬甲”为伤官,小人,盗气,为侄。

“丁己辛癸乙”为食神,天厨寿星,子孙。

“戊庚壬甲丙”为正财,正妻,克母。

“己辛癸乙丁”为偏财,偏妻偏妾,克子。

“庚壬甲丙戊”为正官,禄马,克父母。

“辛癸乙丁己”为偏官,七杀官鬼,媒人。

“壬甲丙戊庚”为印绶,正人君子,忌杀。

“癸乙丁己辛”为倒食,偏印,枭神,克母。

“甲丙戊庚壬”为败财,逐马,克妻。

【白话提要】

天干五阴通变,指的就是“乙、丁、己、辛、癸”五阴干遇到其他天干的反应和吉凶。第一行“乙 丁 己 辛 癸”是十一行的中心。

当五阴干与第二行的“乙丁己辛癸”相遇时,为比肩,兄弟,朋友,即“阴阴相助”。

当五阴干与第三行的“丙戊庚壬甲”相遇时,为伤官,盗气,即“阴生阳”。

当五阴干与第四行的“丁己辛癸乙”相遇时,为食神,天厨寿星,子孙,即“阴生阴”。

当五阴干与第五行的“戊庚壬甲丙”相遇时,为正财,正妻,克母,即“阴克阳”。

当五阴干与第六行的“己辛癸乙丁”相遇时,为偏财,偏妻偏妾,即“阴克阴”。

当五阴干与第七行的“庚壬甲丙戊”相遇时,为正官,禄马,克父母,即“阳克阴”。

当五阴干与第八行的“辛癸乙丁己”相遇时,为偏官,七杀,官鬼,媒人,即“阴克阴”。

当五阴干与第九行的“壬甲丙戊庚”相遇时,为印绶,正人君子,即“阳生阴”。

当五阴干与第十行的“癸乙丁己辛”相遇时,为倒食,偏印,枭神,克母,即“阴生阴”。

当五阴干与十一行的“甲丙戊庚壬”相遇时,为劫财,克妻,即“阴阳相助”。 ci7kjtHzBb6xYtz2/e3b1U/SrKya/zLzl6wolnifyK7JO2NIWOa3CdsMvuEabS7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