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图画是心灵的镜子

图画治疗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关系

在前言中我曾提到过,树木图属于图画心理技术的一种,而图画心理技术又属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一种。什么是表达性艺术治疗呢?它是一种把音乐、舞动、图画、戏剧、沙盘、写作等形式作为工具或媒介的治疗方式,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在心理咨询中,其特点是将非言语为主的、自发性的、创造性的活动和言语相结合,以便探索个人的问题,协助人们达到心身平衡。

关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理论取向,学者们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我认为,至少可以归纳为三种:第一种理论取向认为艺术作品是心理咨询的媒介,在这个理论取向中,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在其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创作艺术作品,并与来访者对之进行讨论、分析,咨询关系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个取向强调的是来访者的艺术作品通过咨访关系起作用(Naumburg,1958,1966)。

第二种理论取向是艺术治疗。它强调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本身就具有疗愈性(Kramer,1979,1992)。在这个理论取向中,咨询师充当的角色是教育者、艺术家,其作用在于鼓励来访者进行有创意的创作,为来访者提供技术上的协助和情绪上的支持,而不是分析其艺术作品。这个理论流派强调让来访者从艺术中获得领悟,因为艺术本身便具有疗愈性。

第三种理论取向是人本主义。该理论取向强调关注来访者本人创作的作品,把艺术作品当作人们表达其自我觉察及进行团体互动的工具。在这种理论取向中,咨询师一方面作为专业心理工作者关注来访者这个人本身,另一方面作为艺术治疗师关注来访者的作品。该理论强调,来访者本人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获得启发,该理论也鼓励来访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读。在本书中,我综合运用了第一种和第三种取向,即艺术作品既是心理咨询的媒介,也是作画者洞察自我的工具。

图画与潜意识的关联

为什么说图画是心灵的镜子?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图画”,此处指代图画心理技术。图画心理技术是指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非言语的表达方式以及言语的沟通帮助个体了解其内在世界、进行个人成长的心理咨询方法。在本书中,我们会借助言语的部分,对非言语的图画进行解读,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

该问题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心灵的镜子”,运用投射技术,图画能够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在前言中,我提到了投射技术,该术语在此是指给当事人呈现一些模棱两可的刺激,让其做出反应。当事人会把自己的无意识和潜意识反映在其中。在树木图中,呈现的刺激为言语刺激,请作画者在A4纸上竖着画树。这个指导语没有任何额外的限定,人们可以自由发挥。借助这个图画,我们就可能把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表达出来。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意识和潜意识的表征。

按照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人们的潜意识是不能够直接被认识到的,潜意识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只有在不经意的情况下,人们通过口误、失误、梦、艺术作品才会在无意中将其表达出来。例如,在开幕式上,主持人说:“我宣布,现在会议闭幕!”底下的人一片哗然,不应该是开幕吗?这是一个重大的口误,它可能揭示出主持人是多么希望现在会议已经闭幕,他在内心里希望自己现在主持的是闭幕式。图画的作用与之类似,它会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我们的真实想法。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曾经关注过图画与个体潜意识的关系。最初被关注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图画,人们试图对他们自发性的图画作品进行分析。例如,德国精神病学家、海德堡精神病学系主任卡尔·威尔曼斯(Karl Wilmanns)和美术史论家汉斯·普林茨霍恩(Hans Prinzhorn),后者收集了5000多件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1922年,普林茨霍恩出版了《精神病患者的艺术作品》。普林茨霍恩提出六种基本的心理驱力或冲动,分别为:表达冲动、游戏冲动、装饰冲动、归类倾向、模仿倾向和象征需要。他还提出一个观点:人类的图画,只要能达到体现和传达人类内在现实的程度,不管这种现实是多么奇怪或病态,就必定且无条件地位列于那些令人难忘的图画中,并且被称为艺术品。他的愿望是让人们承认,精神病患者创作的作品也是艺术品,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对之予以理解,他的这个观点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它太具有超前性。

图3-1是英国画家路易斯·韦恩(Louis Wain)画的猫。他是一个酷爱画猫的画家,不幸的是,他在64岁时患了精神分裂症,之后15年,他一直备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但即使在患病期间,他仍然坚持作画。这里呈现的是他画的8只猫,你能分清楚哪些是他在健康状态时所画,哪些是他在精神分裂症发作时所画吗?从他的画作中,你可以看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眼中,世界是怎样的。从这些图画中,你可以直观地看到,精神分裂症如何一点一点地蚕食了韦恩对这个世界的正常认知。有人将他在疾病发作期间画的猫称为“万花筒猫”,因为那些猫看上去就像人们从万花筒里看到的变形、扭曲、解体的猫。这些画作便是韦恩心灵的镜子,从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了解他的内在世界。也许看了这些画,你更能理解精神疾病患者了,有时他们行为怪异,是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世界不同。

图3-1 路易斯·韦恩画的猫

在弗洛伊德提出意识和潜意识理论之后,人们慢慢开启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艺术治疗逐渐成为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方式。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和伟大的心理学家,也是艺术品的热爱者和收藏者。在英国的弗洛伊德故居,在他用作咨询室的房间中,陈列着他收集的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弗洛伊德热爱艺术,也曾潜心研究如何通过艺术作品分析艺术家独特的内在世界,如何通过艺术作品了解他们独特的生命历程。

荣格则走得更远,他是身体力行地把图画分析用在自己及其来访者身上的典范。荣格在其经典著作《红书》中呈现的都是自己的图画,他通过这些图画分析自己的潜意识。此外,在《荣格文集》第五卷第六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荣格在做咨询时用到的来访者所画的图画。

综上所述,图画可以绕过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直达其潜意识,让其被压抑的深层欲望、渴望、愿望得以表达。

图画的作用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运用图画比运用言语更容易建构意象,有时用图画更易于表达梦的内容。荣格自己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整个欧洲血流成河,之后他知道这其实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兆梦,他后来通过图画把这个梦画了出来。图画可以绕过人们的表达障碍,可以说,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

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因图画不具有限制,所以它可以激发人们无限的创意。即使有成千上万人根据同样的指导语画树,每个人画出的树也不同。每个人都会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那棵树。

图画还可以帮助人们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将抽象转换为具象,从而理清自己的思路。例如,我们可以说:“请把你的愤怒画出来。”愤怒本来是无形而抽象的,但画在纸上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它的具体形状:可能是一座火山,可能是一座冰山,也可能是一棵仙人掌,这就是把无形的感受转换成有形的图画,把抽象转换成了具象。

另外,图画可以把隐蔽的东西明晰化。人们内在的一些情绪、感受和想法,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或者是模糊不清的,但是通过图画我们就可以对其有所了解,在这方面它是非常神奇的。我有一个小朋友来访者,在咨询开始时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我问他:“你想和我说什么?”他只是摇摇头。他是被父母强迫带来做咨询的,所以对此有强烈的抗拒感。我问他:“你愿意画画吗?”他又摇摇头。对他来说,画画可能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任务。我又问他:“那你愿意在这个纸上画一个点吗?”他从一堆彩笔里选了一支颜色非常淡的黄色的笔,点了一个点。这只是一个微小的动作,但是从这个动作里,从他画的这个点上,我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他像是怕把纸弄疼一样在左下角非常轻地点了一下,如果不仔细看,人们都不会发现在这张纸上有一个小点。从他作画时的动作、这个点的空间位置及其大小,我可以做出一些基本的判断:这个小朋友想隐藏自己。他对别人的任何关注都会感到非常不自在,在人际关系方面他可能也会遇到比较多的困难。他想退缩,甚至可能会有退行(退行是其心理状态或行为回到更小年龄阶段时的样子)。他心底可能有一个愿望——退行到自己刚出生的时刻。通过这个点,这个小来访者的内在世界就外化了,隐蔽的部分也明晰化了。

图画还具有普适性、疗愈性和反复使用性。普适性是指它适用于所有的群体。疗愈性是指在表达性艺术治疗中,有一个流派认为艺术即疗愈,认为艺术活动的创造性和作品完成后的满足感本身就是一种疗愈。图画的反复使用是指可以多次使用。如果用问卷的方式来做心理测试,做一次人们可以接受,做两次勉强接受,但是如果反复做很多次,人们会产生厌烦情绪,也会产生练习效应。但是,艺术创作可以反复进行,而且每一次的呈现可能都不一样,人们在其中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成长·操作

在阅读第4章之前,我邀请你画一幅画。作画的指导语为:如果把树比作人,请你画一棵拟人化的树并在树上画出人身体的各个部位。在阅读第4章时,你便可以通过对这幅画的解读,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 CoKjQC1eSMp6r0B6mh1Z3gP3J9WlzVIaVUqaE97zfpLOHGJtjJcRphhLoyeuoWP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