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余晖散去

就像一扇门突然关上,20世纪80年代的余晖消散了,而面前即将在2019年进入50岁的明星吴秀波,也突然收起了谈话的兴致。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进入唱片工业时代。吴秀波突然发觉,某一天开始,大家一个接一个离开了歌厅,出现在了晚会上,还有一些人参加歌唱比赛,找到公司签约,完成包装,从夜里到了白天,从歌厅进了电视,“一类是早期的歌手,一类是后期的唱片歌手,简单来说就是电视群体和歌厅群体,两个群体也开始出现了群体间的不齿”。

吴秀波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老了。那是1998年,他已经从20岁唱到30岁,身边的同行换了一茬又一茬:满文军、韩红、潘劲东、沙宝亮,黄格选、黄觉,一个个都离开了,“人会有某种生理年龄上的怯懦和自省,就是当你年龄一到了30岁的时候,恰巧赶上那个时代结束,你突然间觉得,哎呀,不是说你客观上不能在这儿混了,而是你心里有一个声音在说你不能再这样了。”

吴秀波又在歌厅辗转流连了几年。不离去,他认为“不是不能,是贪恋”,他依然“觉得我很富有,我是一个浪漫的诗人,我是一个游走在北京东南城的少年,我不屑于像他们那样,我就想在歌厅继续唱”。但也有旧友回想那时吴秀波的选择,“他认为他是不世俗,就是我不想追名求利,我这样是OK的。但我认为这是软弱,是那种害怕,是退却”。

歌厅渐渐开始关门了,歌手的数量渐渐变少了。他想要暂时逃离巨变中的北京,匆匆南下广州。戴军曾在2012年的一档综艺节目里回忆,歌手孙浩曾在广州夜场当“总管”,负责面试歌手。吴秀波和杨坤都去面试过,但都被孙浩给刷下去了,因为“年龄比较大”。

之后,吴秀波又去了广州另一家夜总会,那时同是歌手的周迅还没北上。某天夜总会突然来了20多人,“他们认真看着周迅表演,唱完就把人带走了。后来这些歌手才听说她是被陈凯歌找去演戏了。”

1993年,他又逃去了昆明,在一个朋友开的娱乐城驻唱。那时的昆明有一种通宵放映的电影院,每天晚上大概会放映十来部电影。到昆明的第一个月,吴秀波整夜整夜地待在电影院里,或是到昆明郊区的山上骑马,每次付给主人几块钱,就可以骑着马漫山遍野地去晃荡。

等一两年后再回到北京,吴秀波感觉“更加不行了”。人过三十,身体开始发胖。甚至有时是有意的,他将自己“吃”到了170斤。

他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打开电视,活得太在意,极其要面子,于是宁可不做这一行。他开始开美容院、开饭店,但经营什么都不赚钱,反而卖店能赚钱。吴秀波最擅长就是卖店,他的朋友这样形容他——天生就是一个演员,演什么像什么。来谈买店的人有大学生,有做生意的,有一直干这行的,“他遇到什么人就演什么,有的时候戴眼镜,有的时候穿风衣,人问为什么要卖店啊,他说要移民,一会儿加拿大,一会儿澳大利亚,就各种想辙,结果都卖掉了。”高维那回忆,“现实生活中,但凡遇到让他发怵的事儿,他就努力把自己装成另一个人,以表演的姿态去应对。他是一个演员,从根儿上就是。” sV4Xi9O/Zcp33c25Q2e51Yc7zspV3oHfQlk2Q8z9kBhDbJAaNJun7gDk9G4BLc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