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丑小鸭》吗?误入鸭群里的小天鹅,因为长得和其他小鸭不同而惨遭欺凌。最后,连丑小鸭一直认为是亲生母亲的鸭妈妈也抛弃了它,所以它只好离开鸭群,到外面的世界去。但即便如此,这只“丑小鸭”依然过着多灾多难的日子。
某一天,从小被欺负到大的“丑小鸭”差点冻死在池塘时,一位农夫把它救了起来。但因为“丑小鸭”无法坦率地接受农夫的温柔关怀,觉得自己“又会被欺负”,因此上演了一场暴动事件后,逃离了农夫的家。故事的结局是,长大之后的“丑小鸭”发现,原来自己不是鸭子,而是美丽的天鹅。
关于“丑小鸭”的孤独,各位读者有什么感想呢?长大后再次阅读这篇童话故事,深感自己的命运宛如“丑小鸭”的人应该不少吧?没错,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因为只要是稍微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人,总是比较容易遭到旁人的排挤或欺负。那些人在团体里都是孤立无援的,只能感伤地认为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郁郁寡欢地度日。
然而,这世上没有任何两个人会是一模一样的,与众不同也是理所当然。因此,没必要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这样的努力毫无意义。
这类孤独感是源自“想要和大家一样”的想法。其实,可以带着“跟大家不同也无妨。我就是我,做自己心中理想的自己就好!”的想法,抬头挺胸、面对一切,心情就会变得非常轻松。只要像这样满怀自信,尽管被欺负或是遭到排挤,也不会感到自卑。一味迎合,只会丧失自我罢了。“与众不同”是意味着拥有自我独特的个性,而那也是自己的优点。
请重新审视自己,你会发现,所有的欺凌都会不可思议地渐渐烟消云散。成熟点,也自信些,回顾以往的自己就能慢慢了解,正是因为拼命地想变得和大家一样,才会逐渐失去自我,看起来没有自信,也让别人趁机欺负你,周遭的人可能会群起效尤。在意旁人的眼光,就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丑小鸭由于孤身离开了鸭群,才得以看见更宽广的世界,也才能够累积到许多总是以群体行动为主的小鸭们绝对无法体验到的经验。若它不是天鹅,而真的是鸭宝宝,应该会一直待在鸭群内,到最后都无法认识真正的自己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因为丑小鸭落了单,才得以确认自己的真正身份,不是吗?
事实上,对于要忠于自我、做自己这方面来说,孤独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是孤独的力量,我们在后续仍会谈到这点。
人类的力量是在真正认识“孤独”后,于独处的时间内慢慢酝酿而成的。顺带一提,据说,安徒生是将自己“迟迟无法一展长才,无法得到世人赞赏”的感觉,投射在《丑小鸭》这则故事里。或许是因为安徒生也深信“自己这只丑小鸭总有一天也会变成天鹅”,因此才能够创作出这部作品吧?
然而,是鸭子也好,天鹅也罢,只要认清自己原本的模样,即使身处其他不同“生物”族群里,也无须感到恐慌、不安。抬头挺胸,做真正的自己就好。如此,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散发出闪耀动人的专属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