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分主要分析我国贸易顺差的进出口价格弹性。在低程度的汇率传递效应下,即使贸易顺差对出口价格的弹性程度比较高,汇率变动产生的贸易顺差调整效应仍然会被弱化。
由于前一部分已经实证分析了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价格的不完全传递效应,因此这部分我们直接使用协整检验研究我国贸易顺差的价格弹性。
关于贸易顺差变量的处理,出于实证研究的便利性,我们在这里将贸易顺差变量定义为出口与进口之比。如果结果大于1,则存在贸易顺差,反之,则是贸易逆差。选取的时间段与前一部分一样,也是1995年1月到2009年12月的数据。将数据序列换算成以1995年1月为100的定基数据,进行季节调整后取自然对数,以LNTB表示。贸易顺差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库。
在这部分研究中,我们考察贸易顺差与进口价格(LNIP)、出口价格(LNEP)、世界价格水平(LNWCPI)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确定顺差的价格弹性。其中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数据的处理方法及数据来源与前一部分一致。为考察国际价格水平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这里我们还加入了世界价格水平的影响,在实证研究中使用IFS统计数据库中的世界CPI数据代替。
为反映国内外经济发展状态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这部分分析中也加入了中国工业产出指数。数据来源于IFS统计数据库,进行季节调整处理后取自然对数,以LNCIPI表示。
首先通过单位根检验确定这些变量的单整阶数。检验结果可见表4.4。
表4.4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检验方程形式(C, T, d)中C表明检验方程带有常数项,T表明带趋势项。d为滞后期数,选择标准是AIC和SC准则。检验计量软件为Eviews6.0。
从检验结果可知,上面这三个变量序列的水平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不是平稳的,但其一阶差分序列平稳,说明它们都是I(1)序列。
在确定VAR协整检验的滞后阶数时,根据滞后长度判别检验进行判断。同时考虑到有效估计的残差应该具有正态分布特征,确定VAR模型的滞后期数为3。采取带截距项和趋势项的检验模型对向量 Ft =( LNTB t , LNEP t , LNIP t , LNCIPI t , LNWCPI t )进行协整检验。协整关系检验的结果见表4.5。
表4.5 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注: * 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p-值是MacKinnon-Haug-Michelis (1999) p-values。
可以看到,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贸易顺差、进出口价格、世界价格水平、中国总产出5个变量之间存在3个协整关系。我们取第一个正规化后的协整方程进行分析。
正规化后的协整向量可表示为
:
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商品出口价格、世界价格水平、中国的总产出水平与贸易顺差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出口价格上升对贸易顺差没有产生抑制作用。世界价格水平上升会通过两方面效应促进我国顺差增长。一方面,世界总体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一部分需求转向我国出口产品;另一方面,世界价格上升会增加出口利润,从而使我国出口增加。我国的总产出增长与顺差之间的正相关也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度过强,生产增长越多,相对的出口比重越大。
从协整分析的结果还可以看到,进口价格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贸易顺差的增长,而且其影响程度的绝对值是超过出口价格对顺差的影响程度的。这表明我国外贸进口受价格的影响程度较高。在进口缺乏价格弹性的情况下,如果短时间内进口价格上升过快,会造成以货币金额表示的进口总额增长过快,从而使总贸易顺差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