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丝绸之路”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之后即被广泛接受。“丝绸之路”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的通道和桥梁,现代更是连接亚、欧、非大陆的战略大通道。丝绸之路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是一条科技、文化、哲学、宗教、艺术的交流之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但后来不仅中国的丝绸、瓷器通过丝绸之路被运到西方世界,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丝织技术也被输往西方,同时还输出了相关的科学思想。在世界文明文化交流史上占有极其的重要地位。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这是中国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中,为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空间,加强同中亚、中东、欧洲、北非和南亚、东南亚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期推进我国周边国家战略、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体现了国家整体的对外交往战略,另一方面对国内多个省区而言,将成为其区域和城市发展战略制定的重要背景之一,战略意义非常突出。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将为我国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提供决策支撑

目前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日趋复杂,西方势力在我国周边地区(中亚、南亚、东南亚、中东和我国南海、东海地区)干预明显加大,拉帮结派加紧围堵、封锁和遏制我国发展的意图十分明显。如2011年美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目的就在于通过发挥阿富汗作用来加强同中亚各国的关系,推动阿富汗成为重要地区的交通贸易枢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拓展中国通向中亚、欧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路海通道,对瓦解战略围堵,彻底打破西方势力封锁我国的图谋,巩固中国国家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处亚欧大陆接合处,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区域内各个国家在资源、人口、经济、人文、环境等方面是一个整体,加强本区域内交流合作是共同的需求。在上合组织框架及中欧合作战略下,沿线地区各国优势互补,如果密切协作,将会形成一条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巨型国际“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长廊。这是我国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中,顺应世界经济发展,面向未来,为全面扩大我国对外开放空间,加强同中亚、中东、欧洲和南亚、东南亚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我国布局拓展发展新空间所做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将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中亚各国都是内陆国家,其必须加强交往,与周边国家开展交流合作,才能拓展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使中亚各国可以便利地通往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促进中国向西开放,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对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在国内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内需不振的背景下,扩大外需稳增长的重要性尤为重要,通过丝绸之路向西突围是扩大外需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中国和中亚各国间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结构、文化特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在能源、交通、电信、农业、化工、纺织、科技创新等领域也存有明显的长短互补特性,因此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迅猛。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到450亿美元,较建交初期增长100余倍。目前,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第1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2大贸易伙伴。此外,中国还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1大投资来源国,土库曼斯坦最大的天然气合作伙伴。中哈两国共同建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陆路原油进口管道,第1个陆地边界上的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更是成为当今世界最长的天然气管道。这样的发展态势,已经超出了20年前人们最大胆的预想,故我们可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合作共赢充满更的高期待。

“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有利于拓展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空间,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国西北尽管与活跃的亚太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相连,但由于近代以来海路交通的发达和海洋贸易的繁荣,深处内陆的中国西北民族地区逐渐成为亚欧经济发展带上的一块“凹陷”地带,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小康进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外开放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国家于2000年就提出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效果不甚理想,直至目前,西部民族地区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洼地”,东西部发展差距过大依然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之一。丝绸之路沿途所经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西部民族地区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一旦优势充分发挥,西北地区就能通过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带。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第二个十年实施进程中的深化,必将推动西部开发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进而打造西部大开发的升级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搭建内陆开发开放型经济平台,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不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全球贸易中去,更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优化配置市场资源,实现中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以达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还将在我国形成沿海、沿江(长江)和沿路(丝绸之路)三个大一级“发展轴”,引领区域发展并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是极具潜力的最佳发展轴,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全面振兴与繁荣的核心地带,带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旅游与文化的先导作用

古丝绸之路在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等方面曾发挥过重大作用。然而,在当今世界共同探寻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丝绸之路所在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区域环境脆弱、文化多样性丰富,如何立足区域内资源禀赋优势加强合作是沿线国家乃至世界的共同需求。具体包括:(1)发挥文化力量,加强区域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其所联系的区域内各国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是一个整体,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推动本区域交流合作是共同需求。(2)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生态安全。环境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是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重灾区,如草地退化、水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等,迫切需要加强本区域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3)发挥市场力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等资源,如何加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间资源优化配置和国际合作是实现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4)加强地缘政治经济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具有地缘政治的多元性和地缘经济的复杂性,就使得该区域各国在维系地区与世界和平方面有着重要功能。因此,要通过加强人文交流,以生态、旅游和文化为突破口,打造丝绸之路生态旅游文化带。中国西部民族地区要立足于资源禀赋优势,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积极打造文化产业,发挥文化力量。为此要加强政策和规划顶层设计,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协调统筹发展,这是中国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操作的优先合作领域。 xL6rGN+5uQpecs0lC7vPxrfztIZi2LG50ZM3SSu1kIhcAj90yRTwoIV9dFE+Z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