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六大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有效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环。因此,可以从以下六个维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阶段转换性

高质量发展是相对高速增长而言的。速度和质量是辩证统一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近年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的影响因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阶段,我们不能再延续原来的发展方式,必须推进发展方式的升级,实施高质量发展。我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历史规律和现实选择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过去高速增长重点强调量的积累,发展方式主要靠要素投入增长支撑。解决速度问题,实际上是解决有无的问题。高速增长阶段的主要矛盾是速度,质量也是其中的内容。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以后,质量上升为主要矛盾,高质量发展则强调质量和效益,聚焦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的全面繁荣,发展方式靠要素生产率增长支撑。但是,高质量发展在强调质的提升的同时,速度也是其中应有之意,质量的实现需要一定的速度的支撑。总体来看,以前的高速增长为现在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现阶段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由高速增长转换来的。因此,阶段转换性是高质量发展最为突出的特征。

(二)供需动态平衡性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随之,我国经济增长机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了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的路子;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广大居民的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而导致供需错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供需动态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良性互动是其突出特征。在供给侧,要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作为基础支撑,产业体系要实现差异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产业的创新能力、需求捕捉能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落实《中国制造2025》,通过“三步走”实现进入制造强国前列的战略目标,推动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大幅度提升。在需求侧,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使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多元化、结构不断调整的需求顺畅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优化,供给体系不断按照需求变化而快速变化,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供需动态平衡还要求经济、城乡、区域结构更优化,新动能、新动力转换更到位。通过供需动态平衡的实现,经济运行将更加健康稳定。

(三)效率性和公平性

兼顾效率和公平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所谓效率,主要是资源配置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率。提高效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并通过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土地、资本、劳动力、能源矿产资源、信息等要素的有序流动和市场化配置效率,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适应、有机统一。需要强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力量”的理念,重点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资本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要抓住未来数十年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全方位改造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爆发性增长可能性,推动我国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所谓公平性,主要是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高质量发展本质上要求在初次分配中体现效率,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在再分配过程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证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特别是再分配要更加向低收入困难群体倾斜,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由此,最终形成科学有序的分配关系和“橄榄形”的收入分配格局。此外,公平性还体现在机会公平上,如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居住、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数量、质量和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平享受社会福利成为普遍状态,同时,法制环境和社会治理环境更加健全,确保全体人民更加公平地享受经济发展成果,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四)开放性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1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3.6%;我国实际使用外资8775.6亿元,同比增长7.9%,全年利用外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当前我国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已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在对外开放已达到较高水平的基础上转向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应当是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全球综合运作能力。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产业和服务贸易全方位国际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网络,形成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优化区域开放格局,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通过主动扩大进口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支持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重点吸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投资,鼓励外商投资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要重视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安全问题,防范国际资本非正常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五)抗风险性

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僵尸企业不良贷款仍居高不下,地方政府过度举债问题犹存,隐性债务风险较大,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密切相关,经济“脱实向虚”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强,金融领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位置,需要重点处置高杠杆率问题,加快处置“僵尸企业”,从控制杠杆增速、稳定杠杆率、调整杠杆结构到降低杠杆水平,需要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与此同时,要矫正经济结构性失衡,完善金融监管框架,修复资产负债表,建立新型风险管理体系。另外,要着力深化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基础性领域和关键性环节改革,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六)可持续性

长期粗放式的高能耗增长方式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压力。资源约束加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已面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指示器”,推动绿色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彻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取得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实绩,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舒适的美丽宜居国家。 LYG+B3s6cdCn3N4PKpAZCTMwHTTz1JdHgkHA7l8bb6PjC6U8GVzAt7GSNYzeTC4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